法治杭州 几多变化 几多期许

08.02.2015  22:35


2月7日,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分组(代表团)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市法院、市检察院工作报告及酝酿、讨论大会选举等相关内容。

  继“杭法十条”之后,杭州又将“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并从自觉带头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和履行政府职责、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等六个方面进行了部署。
  这让从事法律工作27年的市政协委员何黎明都感到十分兴奋:“这充分体现了深化法治杭州建设的决心。
  法治杭州建设事关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民生保障,它将给杭州带来怎样的期许呢?

   样本:江干执行指挥中心的司法实践
  新塘路68号,江干区法院门口挂着的铜牌上有两个电话号码:86577777,86577666。别小看这两个号码,却是法院的一个工作创新。
  不妨看一个案例:周某欠徐某67994元,法院判决后,周某却“失踪”了。前不久,江干区执行指挥中心接到举报,称周某在江干区采菱路一带出现。执行指挥中心迅速联系案件承办人叶志忠,并拨打了110。整个过程不到30分钟,被执行人周某被抓获,最后对周某进行了15天司法拘留的处理。
  这已不是江干区法院第一次进行这样的司法社会化实践。早在2009年9月,该院就成立了全国首家公检法联动的“江干区执行指挥中心”,并通过整合公安、检察院及公众的资源,探索建立快速执行的联动机制,取得了很好成效。
  日前,该院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优秀法院”荣誉称号。
  在刚刚闭幕的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王发明提交的提案《建议推广杭州江干区法院做法严厉打击“老赖”》,把我们的视线牵引到了这家基层法院。

   以前存在“打官司就是打关系”现象,现在让法律恢复其本身
  “两会”期间,何黎明跟人讨论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像天津那样推进综合执法体系的建设。
  他说,“现在的怪现象就是,质检、卫生、城管、工商等七八顶‘大官帽’管不了一个无证小摊贩,三不管都不管,因为无证摊贩没有登记,最后只管住了守规矩的人,而没有管住不守规矩的人,那就丧失了法律的意义。
  何黎明是浙江五联律师事务所律师,1987年从事律师职业至今,见证了杭州的法治进步,也很认可杭州的法治环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法治建设单列一块出来,这充分体现了杭州在法治建设上的决心。
  “以前打官司人情案多、关系案多,‘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现象也经常有,有时还存在‘打官司就是打关系’的现象,现在就是让法律更好地体现其本身应有的公平正义。”何黎明说。
  而他《加快创建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进一步深化我市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提案,也是从法治的角度为杭州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建言献策。

   若上法院和上医院一样了,“法治杭州”就不远了
  “在杭州过马路,车会让人,人们就有安全感了。”这在叶青看来,这正是杭州法治环境变化的表现之一。
  叶青是江干区人民法院院长,这次受邀列席市人大十二届五次会议。她对法治杭州建设格外关注,还去听了“两院”报告,“有些法律代表不一定都懂,我就给他们解释解释。
  在基层法院工作了30年,叶青对杭州法治环境的变化深有体会:“过去人们认为上法院是很耻辱的,是见不得人的,现在不一样了,但凡有点纠纷就法院见,人们愿意选择通过法律来解决问题,所以法院的案子也越来越多了。
  “2006年我刚到江干法院时,一年才5000件案子,但去年案子已达到了12500件,翻了整整一番还多,这就是人们法治意识的觉醒。
  去年,杭州共受理各类案件20多万件,其中市中院就占了23000多件。“若上法院和上医院一样了,那就是社会的进步,‘法治杭州’也就不远了。”叶青说。(本站编辑 刘娟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