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督问河长 探索督查新机制——强效落实“河长制”的杭州实践(之四)

29.12.2015  11:58

    “问河长,河道情况知多少”“问河长,工程进度到哪步”,今年4月份开始在FM89杭州之声《第一调查》播出的“问河长”系列节目开创性地将治水问题摆到台面上来,声声追问让河长直面责任,不容逃避,无形当中提高了河长们的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

    这是杭州探索新闻媒体深度参与监督治水,创新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联动督查新机制的又一生动实践。随着“问河长”系列节目的逐步深入推出,唤醒了作为基层河长的党员干部自觉接受阳光监督的意识,培育了“政府引导、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机制,推动各级河长在同一起跑线上比实绩、赛作风,形成“河长制”督查机制实践的杭州模式。

    四问河长,提升河长履职意识

    河长作为包干河道的第一责任人,承担河道的“管、治、保”职责。2014年底杭州全市“河长制”评估结果显示,不少河长存在电话接不通、对河道基本情况不了解等问题,河长主动履职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因此,“问河长”系列节目精心设计了四问四考环节,问河道情况考河长履职意识,问污染底数考河长履职态度,问工程进度考河长治水能力,问水质现状考河长治理成效,监督河长履职力度层层推进,并先后派出13路记者,对120多位乡镇级河长、36位区级河长进行电话或现场采访,并对治理结果进行跟踪调查。3000多名河长实现了从“形式河长”到“责任河长”的转变,治河方式也从突击式转向常态化、长效化。

    杭州萧山花木城有一条臭了七八年的黑臭河,河面上漂浮着各种垃圾,远远就能闻到一股恶臭。今年4月份“问河长”节目关注并报道了这条护城河的黑臭现象,并多次派遣记者到现场跟踪整改工程的进度。到了8月份,再次前往花木城,这条河道真的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河水恢复了它原本的清澈,河里的淤泥彻底清掉了,漂浮的垃圾已经全部打捞完毕,恶臭味也消失了。在媒体的持续监督和相关单位的整改落实下,花木城“护城河”成功摘下了戴了七八年的“黑臭河”帽子,变身为“清水河”,获得了老百姓的由衷点赞。

    看到了效果,老百姓参与治水、监督河长的积极性更加高了。自“问河长”系列节目播出以来,收到上万名听友、网友的互动留言,公众对“河长制”有了全新的认识。从反馈的信息来看,河长电话抽查从打不通,过渡到大部分打通,到现在基本都能打通;河长履职从不知情时晚上睡得着,过渡到了初步介入时晚上睡不着,到现在深入参与时晚上睡得着,河长的履职意识得到了提升,心态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落实河长制有没有水分和死角,公众最有发言权。“‘问河长’系列节目畅通了老百姓的监督渠道,激发了公众的治水参与感。同时,涉水违法排污、河道保洁死角等问题的及时曝光,让河长们和相关职能部门不得不重视,不得不尽责,是‘河长制’能够长效落实的有力手段。”杭州市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除了“问河长”系列节目,今年杭州市还注重发挥媒体的联动优势和互动效果,借助《今日关注》《我们圆桌会》《钱塘论坛》等栏目,对各城区治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河长履职情况进行建设性监督,鼓励媒体、基层责任河长、民间河长、民情观察员、专家、群众代表等参加互动节目,倾听民意、汇集民智,与社会各界共议“河长制”,营造推动河长履职的浓厚舆论氛围。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黄丽丽 朱溆君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