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多听听咱的意见(图)

24.09.2015  12:49

  对于“河长制”,百姓有更多期待。

  建议:

  河长应更多渠道听意见

  河长是包干河道的第一责任人,履行管、治、保“三位一体”的职责。因此,河道的日常保洁情况如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河长的履职状况。本报“聚焦‘河长制’”报道推出后,不少读者向本报反映,身边河道还存在不少问题。

  有读者称,台州某地一条小河边,有违法乱建的小出租房数百间,这些小房间在满足外来务工人员住宿需求的同时,也造成了河道污染,沿河都是便池污水,臭气熏天。温州的一位读者留言,当地某县一条河道里,每天有很多人网鱼、电鱼,却从来无人监管。只要旱季一到,河道就散发阵阵恶臭。一位宁波的读者给本报记者打来电话,反映当地一家纸厂排放污水,致使溪水发黑发臭,而当地环保部门却表示,河水经检测水质达标。

  本报接下来将对读者反映的这些问题,进行核查证实,并跟踪报道。从读者的举报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地方的河道仍有问题,但群众找不到河长,或者根本想不到找河长,而是求助于媒体,这本身就值得我们深思。

  对此,网友“无地自容”建议,河长及相关部门应该更多地与群众沟通,从更多渠道获取管治河道的线索。该网友说,相关部门和监督媒体应该建立一个专门的网站,让网友能够把举报的河流、治水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上传,做到有图有真相,方便监管。网友“放肆才叫青春”则认为,河长制还是需要每个月有例会,定时定期的汇报形式更有利于职责的履行。

  关注:

  河长制能否常态长效

  在读者、网友的留言中可以发现,大家最关心的话题、最大的疑问是,河长制会不会流于形式、会不会是“一阵风”,能不能做到常态长效。

  “河水是真的干净多了,就怕是治一时,好一时。”徐华辉是杭州的一位出租车司机,家住拱墅区华丰社区,每天开车都会路过西塘河几次。他反映说,每天都能看到西塘河里有打捞垃圾和落叶浮萍的小船。他也曾在新文桥下、古新桥下、湖州街口看到过竖着的蓝色河长牌,河长制的落实工作可能有不全面的地方,但政府为治水工作付出的努力有目共睹,“成绩百姓都看在眼里,唯一担心的就是是否长久。”

  台州三门县一个小吃店经营者在浙江新闻客户端上留言说,他在三门县石羊溪边开小吃店已经十余年,这条溪以前很黑很臭,小吃店的生意也很难做。去年整治开始后,他曾看见有领导干部来过几次,可能就是报道中提到的“河长”。他对“河长制”深表支持,“河水变脏,打个电话就有人接、有人管,老百姓肯定高兴、欢迎。”

  金华一名退休教师陈女士打进本报热线说,群众对于治水都很支持、欢迎,“最怕一任领导一个想法,现在轰轰烈烈,过几年就无疾而终。”她建议,当河长的干部们,都要好好学习和领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生态化发展的理念根植于心,“只有这样,不管谁来当河长,都会好好治水。”

  还有网友提议,河长制需要出台严格详细的考核奖惩机制,只有巡河督查成为河长们工作的常态,“清三河”才能长效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