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轩:共同富裕 大道先行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时代变迁,初心不改。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郑重提出,到2035年“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
作为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浙江,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鲜明提出,到2035年“共同富裕率先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省委袁家军书记要求,浙江要对标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率先探索建立先富带后富、推动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不断满足全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临浙江以北脊,壮沧海之宏流”。面向新发展阶段,我们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的新目标新定位,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率先构建推进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为探索新时代共同富裕实践路径、开辟中华民族共同富裕新境界贡献智慧和力量。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矢志不移的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作“十四五”规划《建议》说明时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这一重要论述,既是对我们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取得的不平凡成就的历史总结,也是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的现实激励,更是对一个14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续写“两大奇迹”、迈向共同富裕的未来昭示,蕴含着厚重的历史考量、深邃的理论洞察和明晰的实践指向。
读懂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逻辑,深刻认识这是人类社会的接力探索。
观古知今,人类社会对共富之梦的追求从未停步,共同富裕愿景也在时代之变中演绎着内涵之新。
遵循天道均平,法天、法地、法自然的中华人文始祖从“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道中探幽索隐,引申出共享天下之利的微言大义。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共同富裕的构想尽管是空中楼阁,但却富有未来启示性。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指明了共同富裕的路径,激励无产阶级政党开辟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道路。资本主义在几百年的发展中,创造了以高福利为主要特征的所谓“均富社会和避免冲突的理想模式”,但这种模式始终受制于“资本逻辑”,对如何从根本上避免两极分化依然无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共同富裕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理论开拓和实践探索,实证了真正抵达共同富裕彼岸的现实可能性。
实现共同富裕,从历史中走来,在传承中迈向未来。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钉钉子”的精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华民族即将历史性地告别绝对贫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近在咫尺。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能够在较长时期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并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前行,这在人类社会发展演进中堪称奇迹,也标注了中华民族为全世界探索共富之路的历史新起点。
读懂推动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深刻认识这是社会主义实践的价值遵循。
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把实现共同富裕理解为一个历史过程和趋势,而且指明了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根本目的。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强调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强调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明确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重任。马克思更是鲜明提出,未来新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系列论述表明,无论是社会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劳动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共同富裕,只有在生产力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实现。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让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变得更加紧迫,这要求我们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切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读懂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深刻认识这是我们党初心使命的生动诠释。
努力让全体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论及国家富强时就指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同志强调,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高度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虽然实现共同富裕要有一个过程,但我们要努力去做、不断推进。”
从提出五大新发展理念、强调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到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把共同富裕作为具体目标,再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是对中国共产党人长期艰辛探索和不懈追求的接力传承,展现了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如磐信念、如鼎担当。
浙江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实践历程,就是加快推进共同富裕的奋斗历程,也是浙江率先突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所在、优势所在、信心所在
树必有根,水必有源。进入新世纪以来,引领和推动浙江实现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从对内对外开放向深度融入全球、从总体小康向高水平全面小康“三大跃变”的“根”和“源”,就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创造性提出的“八八战略”。这些年来,浙江发展的成就与变化,就是一幅“八八战略”宏图擘画徐徐展开、思想力量映照之江的壮美长卷。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将忠实践行“八八战略”进行到底,在厚植优势、做强弱项、再接再厉中推动共同富裕继续走在前列。
“八八战略”蕴含着实现共同富裕的鲜明价值主旨。
“先成长,先烦恼”。新世纪之初,面对浙江发展走在前列遭遇的诸多“成长的烦恼”,习近平同志以浙江先行先试为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探路的强烈政治责任感,作出了“八八战略”的重大部署。
“八八战略”围绕浙江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将确立新的发展理念,推进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的快速发展、城市和农村互促共进的一体化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相辅相成的协调发展、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等作为重要战略导向,其每一个方面的要求都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发展方向彰显价值取向。“八八战略”强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旨在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强调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旨在让城乡居民共享美好生活;强调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旨在擦亮共同富裕的生态底色;强调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浙江经济的新增长点,旨在确保共富路上一个也不掉队;强调加强法治建设、信用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旨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强调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旨在推动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相统一,等等。可以说,“八八战略”一贯到底的价值逻辑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共同富裕。
“八八战略”为浙江加快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战略指引。
现实的呼唤是新思路新作为的“催化剂”。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以后,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我省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因此“必须着力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均衡性、协调性,以更大力度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走共同富裕之路”。
“八八战略”及一系列重大工作部署的提出,针对的就是浙江富民强省建设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是从战略层面对“形势怎么看”、“路子往哪里走”作出的“世纪之答”,是破解浙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先手棋。
脱贫奔小康,贵在精准。着眼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均衡发展,浙江部署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奏响了一曲区域协调发展的“协作曲”;部署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龙头牵引;部署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百亿帮扶致富工程,为之后全省贫困乡镇整体脱贫、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贫困现象以及欠发达县加快走上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路子奠定了扎实基础。
方向明则步履坚。这些年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大力实施“千万工程”升级版、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山海协作升级版、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富民惠民安民行动等,在加快推进共同富裕上实现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唯有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才能持续有效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事实是最好的证明。“八八战略”在浙江的成功实践昭示我们,这一战略体现了系统观念、辩证思维,它不谋一时、不为一事,而是着眼长远和全局,蕴涵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真谛。
2020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率先突破”。这是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对省域层面提出的率先破题要求。对于浙江而言,要打好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攻坚战、持久战,就要立足新方位、新要求,忠实践行“八八战略”。
有了“船”和“桥”,关键在运用。从“八八战略”中找钥匙、找方法、找答案,就要运用好其中蕴含的扬优势、强弱项的辩证法,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运用好其中蕴含的敢破善立的改革观,在探索二次分配问题上用好改革的关键一招,走好“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之路;运用好其中蕴含的内外联动的开放观,坚持“跳出浙江发展浙江”,为更好发挥“窗口”作用打开广阔空间;运用好其中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更加注重富民与强省相结合,在重民生、办实事、促和谐中暖人心、聚民心、筑同心。
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在率先构建推进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上迈出新步伐、展现新气象
走好共同富裕之路,努力打造人民幸福美好家园,是建设“重要窗口”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主要目标之一。要巩固和发展浙江省均衡发展的比较优势,围绕“走出一条有浙江特点的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之路”,在构建推进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上先行先试,以浙江的具体实践,生动展现社会主义制度蕴含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价值追求。
聚焦“做大蛋糕”,率先构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高质量发展是高水平共享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把“蛋糕”做大,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奠定更加坚实物质基础。前进路上,我们要着眼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机制,围绕打造三大科创高地、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探索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驱动发展机制;围绕畅通高端要素循环、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高标准建设自贸区等,推动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比翼齐飞,探索为全国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开路先锋的路径机制;围绕推动营商环境、投资环境、生态环境、干事环境、政商环境集成优化,探索以数字化改革引领撬动全领域改革的制度机制,努力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地。
聚焦“城乡融合”,率先构建加快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立政之本则存乎农。”推动共同富裕,“三农”是短板。前进路上,我们要着眼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突出产业兴,探索以工补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放大“两进两回”示范效应,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很吃香的职业;突出乡村美,探索以深化“千万工程”牵引新时代乡村建设的工作机制,全域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行动;突出百姓富,探索以产权为核心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让沉睡的“资源”变成“资产”,形成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的浙江路径。
聚焦“区域均衡”,率先构建实现经济优势互补的体制机制。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创造性地运用经济学中的“木桶理论”,绘就了浙江区域协调发展的蓝图。当前浙江省区域发展整体上较为均衡,但区域间的绝对差仍然不小。前进路上,我们要着眼构建以“四大建设”为主平台优化省域空间布局的科学机制,协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制度创新,着力实现消费、投资、产业、公共服务、科创、要素协同联动、高效配置;强化“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协同机制,高质量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优化山海协作平台和机制,探索完善更有利于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激励奖补机制,念好新时代的“山海经”。
聚焦“带动后富”,率先构建稳步提高居民收入的体制机制。“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大多数人穷”、“决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贫者食糟糠’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后富群体”。前进路上,我们要着眼率先探索建立先富带后富、推动共同富裕的科学体系,不断完善收入增长和财富分配合理调节机制,加快释放浙江在土地、资源、技术等要素分配改革的红利;完善大众创业平台和扶持政策体系,促进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率先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完善产业开发、社会共助等帮扶制度,在确保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快于居民收入平均增长上努力走在前列。
聚焦“成果共享”,率先构建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的体制机制。“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前进路上,我们要着眼完善人的全生命周期民生服务供给机制,围绕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不断拓展为民办实事的领域,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围绕在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等方面打造民生幸福标杆,优化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统筹共享机制;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在织密兜牢民生“网底”上打造百姓幸福的浙江指数。
聚焦“精神富有”,率先构建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体制机制。共同富裕是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的统一。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就强调,“口袋”鼓了,更要富“脑袋”。前进路上,我们要着眼构建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体制机制,大力实施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在建立和完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机制、文艺精品创作引导和扶持机制、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以及全媒体传播体系、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等方面探索新路径、创造新经验、形成新亮点,全面打造思想高地、文明高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地。
聚焦“绿色赋能”,率先构建全域美丽的绿色发展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生态文明要先行示范,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生活的重要增长点。前进路上,我们要着眼构建加快建成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的长效机制,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全面建立和推行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美丽城市建设标准,谋划“零碳”体系试点,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绿色发展奖补和生态补偿机制,在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上提供更多浙江方案,高水平绘就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
聚焦“整体智治”,率先构建省域治理现代化先行的体制机制。“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建立高水平的整体智治体系,是实现现代社会治理更加精准的内在保证,也是推进共同富裕的机制保障。前进路上,我们要着眼率先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全面推进党政机关整体智治,构建省市县一体、部门间协作、政银企社联动的协同高效运转机制,形成即时感知、科学决策、主动服务、高效运行、智能监管的新型治理模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建统领“四治融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探索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示范区的路径、机制,努力打造整体智治技术策源地、实践示范区。
聚焦“携手共富”,率先构建对口帮扶双向互动、合作共赢的体制机制。“以众人之力起事者,无不成也。”对口支援帮扶是我国制度优势的生动体现,14亿人挽起共同发展的臂膀,便没有跨不过的山、蹚不过的河。前进路上,我们要着眼健全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动对口支援帮扶合作的机制,编制并实施好“十四五”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规划,在探索创新产业合作、民生改善、智力支持、交流交往交融、干部人才选派的举措、机制上发挥“排头兵”作用,全方位助推对口地区经济社会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为全国脱贫攻坚和区域协调发展贡献浙江力量。
道虽远,行则将至。推动共同富裕,既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圆梦工程,也是一场久久为功的实践探索。站在建党百年的新起点,实现共同富裕更须“快马加鞭”。我们要强化建设“重要窗口”、交出“高分报表”的行动自觉,加快走出有浙江特点的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之路,在推进省域现代化先行中打造人民幸福的“最美风景线”。
(转自《浙江日报》2021年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