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污泥围城” 浙大新技术让污泥“减量”九成

13.02.2015  18:15

      我们身边的污染物有什么?雾霾、生活垃圾、污水,这些可能是人们最常说到的,不过除了这些之外,有一个污染物正在悄悄的对我们的城市进行着“围堵”,却很少出现在人们的关注视野中,这个污染物就是来自污水处理厂的废弃物——污泥。

  据统计,杭州平均每天产生污泥约1500吨,北京平均每天污泥约2500吨,全国每年产生各类污泥总量接近1亿吨……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表明,关注污泥、治理污泥已成为当务之急。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热能工程研究所严建华教授课题组开发成功了“污泥搅动型间接热干化和复合循环流化床清洁焚烧集成技术”,这项读起来很长又拗口的技术能够让污泥“减量”九成,有效破解污泥围城的问题。借此,课题组的这项技术获得了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从治“煤泥”获取灵感,新技术让污泥“减量”九成

  为什么要花大力气去治理污泥呢?这就得从污泥的特性说起。污泥主要分为市政污泥和工业污泥,市政污泥则是市政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染物浓缩,工业污泥产生于工业生产过程中,例如印染、造纸等行业,污泥中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和病原微生物。

  而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污水处理规模和效率的提升,污泥的产生数量不断增长。“我国每年产生的污泥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已经不亚于生活垃圾,同时国内早期污水处理厂建设普遍存在‘重水轻泥’的问题,导致了目前我国污泥还远未实现无害化处理处置”,严建华教授介绍说。

  课题组提出的“污泥搅动型间接热干化和复合循环流化床清洁焚烧集成技术”通过对污泥脱水后干化后焚烧,能够让污泥体积减少九成,为破解污泥围城提供了一条出路。

  “这项听起来复杂的技术,其技术路线的创新灵感来源于若干年前我们课题组处理洗煤工艺过程中产生的煤泥能源化利用技术。相对于热值较高的煤泥而言,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泥其含水率更高,热值更低,粘性更大,处理起来也更困难。”严建华教授介绍。

  中国污泥成分复杂,量身定制设备破难题

  说起这项技术的两个核心,严建华教授简单的概括为干化和焚烧。如何有效脱除水分,控制焚烧过程中的污染物的产生,这可大有讲究。

  要实现污泥的高效、清洁燃烧并非易事,特别是中国污泥成分复杂,水分含量高,热值低,干化焚烧过程中污泥粘滞、燃烧不均等问题时有发生。

  这让课题组意识到,处理污泥需要根据国情量身定制处理设备。为此,课题组专程从深圳、昆明、上海等地取样污泥回杭州分析,以了解更详细的特性,为了保证污泥的“原汁原味”,运输过程甚至采用了专用的冷藏车。

  多年多地取样和研究分析,让课题组终于摸清中国污泥的特性,针对污泥粘性大、含沙量高,导致设备粘滞、磨损的情况,课题组提出了异型搅动混合方法,通过优化叶片布置方式、以及强化传热等创新技术,开发成功了搅动型污泥干化技术和设备,可以将污泥的含水率从80%降低到30%以下甚至更低,通过利用低品位余热蒸汽作为污泥干化装置的干化介质,实现了污泥的能源化利用。

  针对热值低和空间燃烧不均匀的特点,课题组发明了高效低污染的复合循环流化床污泥焚烧技术实现污泥稳定着火和高效清洁燃烧。另外,课题组研发的污泥干化焚烧全过程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污染物的排放优于国家标准,其中二噁英排放浓度优于欧盟标准两个数量级。

  谈及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严建华教授认为成果若大量推广,可很好的解决污水处理过程污泥处置的重大技术支撑问题,实现了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和能源化利用。“特别是对于目前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五水共治而言,能很好地解决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如何处理的难题,对于保证各地污水处理厂可靠运行,确保水环境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来源:浙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