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推进产业援疆的经验做法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19.10.2015  16:48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把产业援疆作为重中之重,充分发挥苏伊产业互补优势,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推动江苏产业加速向新疆转移,促进苏伊产业携手共进、做大做强,既有力带动了当地发展和各族群众就业,巩固了伊犁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良好局面,又为江苏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拓宽了通道,抢占了先机,打造了重要经济增长点。
  一、坚持政府推动,加快产业转移,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产业援疆工作,主要领导亲自调研,省领导及相关部门多次来伊现场办公,指导产业援疆工作,在资金、人力、物力上给予最大程度倾斜。援伊前指与伊犁州县两级联合成立产业援疆工作领导小组,上下联动,加强配合,深入推进产业援疆,苏伊两地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东西桥头堡的优势更加突出。
  一是实施“百企千亿”工程。把“百企千亿”工程作为产业援疆重要抓手,充分发挥援疆桥梁纽带作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招商推介活动,会同受援地组织参加哈洽会、亚欧博览会、西洽会等重要会展,举行“百企千亿”江苏对口支援新疆产业合作项目(伊犁州)签约仪式。“十二五”以来,在江苏及内地举办苏伊产业合作交流等各类推介宣传活动386场次,邀请630批7000余客商来伊考察,苏新中心、振发太阳能光伏发电、金玛依石油化工等168个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实施,计划总投资1120亿元,到位资金230亿元,其中,已建成86个,总投资140亿元,带动就业4万余人。
  二是实施“园区对接”工程。以共享招商信息、传授管理经验、交流互派干部、加强产业合作为重点,制定实施苏伊工业园区“一对一”结对帮扶计划,目前江苏18个园区结对支持伊犁州和兵团四师、七师15个园区,开辟了互惠互利、合作发展的广阔前景。坚持把园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阵地,推进招商前移,建立投资项目、投资政策、落户企业“三个信息库”,鼓励受援地园区到江苏园区驻园招商,做到双方招商信息无缝对接。
  三是实施“筑巢引凤”工程。加快完善产业发展配套设施条件。安排专门援疆资金支持州直重点经济开发区道路、供排水、路灯、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近期将出台《霍尔果斯纺织服装产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投资6000万元建设标准化厂房,扶持霍尔果斯纺织服装示范基地建设。启动实施全州旅游标识牌道路景区全覆盖、惠远古城恢复改造等11个总投资2.88亿元的旅游援建项目,扶持托乎拉苏、湿地古杨等7个景区创建成国家4A级景区,启动喀拉峻、库尔德宁、夏塔5A级景区创建,加快促进优势旅游景区改造提升;组织实施伊宁市创业就业园、奎屯市和伊宁县就业创业一条街、昭苏县城南旅游商品一条街等一批创业就业平台项目建设,为当地各族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创造更多就近就地就业创业机会。同时每年安排援疆资金,为入驻创业园区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贷款贴息支持。
  二、坚持市场导向,注重优势互补,努力实现互利双赢。重点围绕放大对口援疆功效、促进产业就业、增强“造血功能”,深入研究苏伊两地产业特点,广泛加强产业合作。
  一是依托开放优势,合力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支点建设。抢抓“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机遇,充分发挥霍尔果斯特区优势,积极推动苏伊两地在口岸共建共用、商贸物流合作、产业优势互补等方面加强合作,努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产业明珠、就业基地。推动跨境运输合作和口岸资源整合,连云港港口集团投资5亿元在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舰桥国际综合物流园项目,加快形成霍尔果斯区域物流枢纽中心。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唯一的跨境自由贸易区,为强势推进合作中心建设,引导苏州国资公司率先投资17.25亿元建设苏新中心、苏新工业坊、苏新公社等产业援疆项目,目前5家商业银行和27家股权投资企业入驻苏新中心,5家物流企业和商贸公司入驻苏新工业坊。在苏新中心等重大产业援疆项目的引领带动下,义乌国际商贸城、中免集团、中科国际等总投资234.5亿元的22个重点项目入驻合作中心,目前涉及商品展示、餐饮娱乐、商业设施等领域的7个重点项目建成投运,营业商户达2300余家,实现就业10000余人,仅2014年入出合作中心人员178万人(次),为霍尔果斯特区发展集聚了人气,注入了活力。
  二是依托资源政策优势,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深入挖掘伊犁在政策、资源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大力推动江苏及内地省市的纺织、农副产品加工、物流、小商品市场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加速向伊犁转移。依托政策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充分利用中央和自治区支持纺织服装业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江苏及内地省市的纺织服装企业到伊犁投资,全力推进以霍尔果斯为重点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建设,红豆集团服装加工项目落地实施,建新国际棉纺项目扎实推进,江苏金昇、佰郑集团、天虹集团等近400万锭棉纺项目已落户奎—独经济开发区。依托大农业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引导受援地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加大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育种组培、产业化种植、标准化养殖三大基地的帮扶。投资7亿元冷水鱼养殖、投资3亿元江苏恒顺食醋及调味品生产基地、投资1亿元的美利奴细毛羊养殖基地、投资1.5亿元的农夫山泉高档浓缩果汁加工等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落地实施。依托大旅游承接产业转移,围绕建设国际旅游谷,协助受援地开发旅游精品线路,实施优势景区游客两年倍增计划,建立江苏游客赴伊旅游包机专列补偿机制,积极引进旅游景区建设、旅游产品开发等重点旅游企业,做强旅游产业链条,提高旅游发展层次,加快旅游富民步伐。经济观光林、标准滑雪场、景区开发建设、疗养基地等一批重点旅游产业项目落地实施。
  三是依托民俗优势,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手工业。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制作手工艺品心灵手巧、工艺特色突出的优势,积极扶持发展各具特色的民族手工业基地建设。通过援疆扶持,目前伊宁市喀赞其手工业基地已吸引包括玛卡恩手工艺品、月光舞台服饰、西帕里克特色营养囊等在内的54家小微企业入住,旅游产品1800余种,实现直接就业2000余人。利用援疆资金在霍城全县13个乡镇的社区、村组中建设以少数民族服饰加工、民族手工艺品加工、新疆特色产品加工等为主的30个“就业工场”,解决城乡富余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妇女就近就地长期稳定就业800人以上,带动就业1200人以上,实现增收3000万元。
  三、坚持优化环境,注重产业服务,不断提升受援地自身发展能力。牢固树立“亲商、安商、富商”理念,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坚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着力营造融入式产业援疆良好环境。
  一是强化人才培养。把人才培养作为促进就业、发展产业的重要举措,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培养规划、产业、招商、旅游、企业管理等经济管理紧缺人才,突出加强职业技能人才培训,江苏省教育厅组织8所重点职业技术学院集中对口支持伊犁职业技术学院,在师资、设备上给予受援地大力支持,加快提升职业教育水平。为加快霍尔果斯纺织服装基地建设,安排专项人才资金,支持霍尔果斯纺织产业新增工人培训。
  二是强化智力支持。依托江苏丰富智力资源,聘请一流机构和专家对受援地产业发展规划进行高标准设计完善,着力提升规划的指导性和操作性。邀请江苏专业机构赴伊考察调研,为伊犁改革发展稳定事业问诊把脉,今年年初江苏商务厅组织力量赴伊犁考察调研,并形成伊犁外向型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报告。积极支持发展伊犁特色林果业,先后从全国选聘10余名知名专家教授来伊开展林果实用技术培训,已建立林果培训示范基地34个,培训技术人员1000余人次、果农1万余人次。
  三是强化牵线搭桥。加大对就业带动强的当地企业扶持力度,积极牵线搭桥,引导企业与江苏科研机构加强科技合作,不断提升企业发展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积极促进伊犁紫苏丽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江苏动植物研究机构开展合作,使薰衣草精油生产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企业发展提质增效,目前解决本地就业300余人,带动1500个种植农户增收。通过援疆对接,新疆农产品代表品牌解忧公主进驻无锡市雪浪山生态园,不仅是把伊犁特色农业薰衣草产业,作为现代农业和休闲农业的重要题材植入到对口城市的尝试,更是伊犁农产品实施“走出去销售”的探索,开创了产业援疆工作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