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吴越同音•江浙沪摊簧艺术精品展演”在绍兴举办

15.11.2016  10:03

  11月12日-13日,由省文化厅、绍兴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6浙江民间艺术花会——吴越同音•江浙沪摊簧艺术精品展演在绍兴市文化馆举办。

  该活动由浙江省文化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江苏省文化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绍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绍兴市文化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省民间艺术研究会执行承办。

  11月12日晚,展演以绍兴摊簧《九斤姑娘•十只桶》拉开帷幕。绍兴摊簧,又称“绍兴鹦哥戏”,2008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扩展项目。绍兴摊簧由江南摊簧类曲艺中的“后摊”衍变而成,乾隆、嘉庆之际主要流行于绍兴府各县及杭、嘉、湖与宁波一带,多为一旦一丑对唱,好比一对鹦哥。它的“基本调”为“鹦歌调”,有男、女腔之分;唱辞用绍兴方言俚语;演出以说唱新闻与小型杂扮相结合的形式;内容多为平民百姓的世俗情态,具有滑稽、夸张、讥讽、幽默等特点,颇受群众喜爱。展演中,国家级传承人宋小青及其爱徒孟娇丽的精彩表演,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摊簧艺术是中国曲艺叙唱类的一个曲种,历史悠久,流行于江浙沪一带,以昆曲通俗化唱法和民歌小调为特色,取材民间花鼓小戏。因其演唱风格柔婉,音韵中和,接近口语,通俗易懂,乡土气息浓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各地摊簧在发展与衍变过程中,又有一部分向戏曲发展,形成了摊簧腔系的地方戏曲剧种。此次展演活动,邀请和组织了江浙沪三地具有代表性的16个摊簧相关节目参演,既有“本色”的摊簧曲目,如兰溪摊簧、绍兴摊簧、申摊、杭州摊簧等,也有由各地摊簧衍变的锡剧(无锡摊簧)、甬剧(宁波摊簧)、湖剧(湖州摊簧)、姚剧(余姚摊簧)等,还有一些对摊簧的形成有一定影响的曲种,如绍兴平湖调、临海词调、四明南词、绍兴词调、江苏丹剧、同里宣卷等。

  此次展演,上海市非遗保护中心选送了《小分离》和《拜新年》2个申摊代表性曲目;江苏省文化馆选送了锡剧《珍珠塔•后园会》、丹剧《风雪寒梅李三娘》选段和同里宣卷《螳螂做亲》3个曲目。参演的这些节目虽然短小,却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朴实的人文情感,“乡音乡情”中让观众们深深感受到了民间曲艺和戏曲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交流演出的同时,江浙沪三地的戏曲、曲艺专家学者还围绕摊簧的艺术特征与衍变、发展趋势、传承保护等方面展开了探讨。“这次展演中发现好多年轻人的身影,这说明江浙沪一带对摊簧这个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传承工作做得比较到位,传帮带这个接力棒作用十分明显,让老的曲艺人感觉很欣慰。”浙江省原曲协主席马来法很有感触地说。活动主办方也表示,通过这样的展演平台,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进一步推进优秀民间艺术的推广和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兄弟省市之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传承、保护工作的交流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