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干科技园:打造杭州城东的“硅谷”

29.12.2014  19:19

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 

东方电子商务园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 

绿谷 

浙江财经大学 

  快到年底了,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内,来自北京的张治位博士赶着去看一下自己公司的装修进度。
  “我们的主要产品,是一种生物芯片,可以分辨致聋的问题基因,能在孕前、孕期和新生儿期筛查,还能帮助基因携带者降低后代致聋风险。
  这位来自清华旗下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的检验总裁说,明年,公司就将入驻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最快上半年,杭州人就能在家门口用上这种技术。
  而在上海,费鹏的新年计划,则是发现更多的杭州好企业。
  他是上海寅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他说,明年开始,将在杭州实行天使投资项目,计划用两年的时间,投资1个亿,培育节能环保、物联网金融等7个领域的优秀企业。
  从浙大毕业,在上海工作多年。费鹏说,估计今后大半时间和精力都要放在杭州了。
  这些顶尖的团队,都冲着一个地方来——江干区科技经济园。
  成立14年来,这里营造了一方适宜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土壤,促进了一大批非公有制企业的茁壮成长。
  而作为江干创新型经济培育的主要载体,未来,这里将逐渐成为江干区创新驱动的“发动机”,杭州城市发展的智慧之谷。

   打造国内一流现代化园区
  发展高端制造、大数据、移动、电子商务、健康五大产业园
  卓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江干区科技经济园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
  园区紧临沪杭甬高速、沪杭铁路、杭宁铁路;横贯园区的德胜快速路,连接城市东西部;距萧山机场、宁波、上海较近。
  2012年开通的地铁1号线,更是让园区的区位优势锦上添花。地铁线穿园而过,园区内拥有九和路、九堡两个地铁站点,成功地与中心城区以及江南、临平、下沙等副城中心区建立了便捷交通圈。
  经历十多年的建设,目前,江干区科技经济园下设东方电子商务园、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两大重点园区。
  14年来,累计投入资金30余亿元,建成了核心区路网、电力、管线、公交、学校等基础配套,绿化景观得到提升,城市功能快速升级,基本形成了一个布局合理、道路通畅、环境优美的园区。
  如今,江干区科技经济园进入“二次创业”的新阶段,重点围绕高端制造、大数据、移动互联、电子商务、智慧健康等5大产业,建设高端制造园、大数据产业园、移动产业园、电子商务园、健康产业园等“五园”,加快智慧产业集聚,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实力园区、魅力园区和智慧园区。

  东方电子商务园
  东方电子商务园的打造,是科技园的一项重大举措。
  在杭州东部科技园区核心区块,科技园区以“政府整体返租”的模式,盘活原四季青服装研发中心占地129亩、总面积14万平方米的存量资源,加以改造提升,打造杭州首个国家电子商务试点城市拓展区。
  到目前为止,东方园共培育企业400余家,员工人数已超5000人,2014年电商交易额超40亿元。在财税贡献上,从2009年的约600万元跃升至2013年的约1.4亿元。
  下一步,东方园将以“打造国家级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园”为目标,进一步加大投入,在3年时间内完成“改旧”和“造新”,围绕产业深化,建设共计10万平方米的“e商社区”、信息软件区、电商总部区、配套功能区四大区块,积极融入“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的国家战略,着力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围绕电子商务发展的专业需求,打造电商交流中心、培训中心、展示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树立国内电子商务企业服务的新标杆,致力建设一个高集聚、高品质、高贡献的特色产业园区。

   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
  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成立,是科技园打造移动产业园迈出的重要一步。
  在大学科技园内,以移动互联、大数据、智能物联等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培育科技型企业家,引进新兴产业项目。最终在园内形成核心区、拓展区、辐射区的梯次布局,打造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国家大学科技园。
  该园区用地约50亩,建筑面积约8.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3亿元。项目分3期实施,目前Ⅰ期入驻企业80家,Ⅱ期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智慧物联网产业基地等大平台业已入驻。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
  分院落户于江干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这里拥有清华大学的优秀资源,主要在智慧产业、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生物医药等领域,打造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高新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基地、教育和人才培养基地,是杭州一个技术、人才提供的重要平台。
  在这里,未来将建成“二所、二中心、一平台”。在经济方面,谋划浙江省与清华大学共建智慧城市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带动杭州信息经济的发展;在医学健康方面,利用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优势,结合博奥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资源,联建生命健康科学研究院,并申报国家级区域性工业化集中式遗传病筛查中心;在移动互联网方面,整合国内金融和通信运营商资源,在建设移动互联网O2O(线下商务与互联网结合)平台的基础上,建设南方大数据研究院,打造移动互联产业集聚区。
  目前,杭州分院正处于装修入驻阶段,已引入关联企业5家,在谈项目5家,博奥医学检验所落地。同时,五年内还将引进、培育100余名高层次人才,及50余家高科技企业。至2019年年底,将累计实现税收不少于5亿元。

   四大平台助推创新
  产学研 新兴产业 文化科技在这里融合
  平台,是推动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外部支撑。
  近年来,江干区科技经济园坚持平台推动,加快创新加速、产学研应用转化、新兴产业提升和文化与科技融合建设,建设了四大平台,全力打造一流创新创业示范园区。

   ■浙江财经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国内领先大数据研究机构
  数理统计、信息技术、公共财政等,在浙江财经大学都是炙手可热的学科。结合这些优秀学科,经过横向整合,浙江财经大学大数据研究院成立了。
  研究院将在信息技术和数理统计的基础上,推进自主基础平台开发、行业数据综合应用研究、数据深度加工应用等研究型应用。
  计划3年内,成为国内领先的大数据研究机构。同时,建设专业研究中心,一期构建了公共数据研究中心、消费及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金融数据研究中心、健康数据研究中心等。此外,研究院将开放技术平台及部分研究中心实验室,逐步打造大数据产业链。
  义乌国际小商品指数、中关村电子产品指数、柯桥轻纺指数、中国永康五金指数、大社保数据分析、大税收数据分析、循环经济等,都是研究团队形成的数据综合应用案例。

   ■CSIP浙江分中心:国内领先智能物联网公共服务及产业链平台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通过对国家软件、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为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企业发展提供公共、中立、开放的服务。
  在园区内,平台将立足浙江,辐射长三角,带动浙江乃至全国物联网、智能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的高成长企业组团共建,打造浙江第一、国内领先的智能物联网公共服务及产业链平台。
  目前,中心正搭建起智慧物联网领域的服务基地——杭州智慧物联网产业基地。基地将以物联网产业应用与服务为主导,集聚物联网信息咨询、应用推介、交易对接等服务,吸引全国的软件工程、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的企业落户。

   ■绿谷:杭城东部智慧产业地标
  绿谷是“十二五”期间,江干区重点打造的大型产业综合体,也是杭州市百个城市综合体之一,未来杭东 “智慧”地标。
  东至规划支路,南至九沙河,西至红普路,北至九州路,绿谷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近20亿。
  除了上市企业楼、浙商总部楼、建筑业中介服务楼、PE及类金融产业楼等,另有两幢专门用于招引智慧产业,比如高端制造、大数据、移动互联、电子商务、智慧健康等5大产业。
  同时,与国际接轨,打造的5A标准智能化甲级写字楼群。楼群面向中心花园的一侧,采用退台的处理方式,结合空中的绿化点缀,形成“绿谷”的效果。
  绿谷在11月29日已经开工,建成之后,将集办公、商务、会议、酒店等功能为一体,成为电子商务、信息软件、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总部型优质企业的综合性承接平台。

   ■神州移动电商:全国首家移动电子商务一站式承接服务平台
  企业移动电子商务遇到了困难?来找神州移动电商。
  作为全国首家移动电子商务一站式承接服务平台,神州移动电商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移动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与服务。
  平台借力移动、电信等通信商,组织专业团队、聘请资深移动电子商务专家,为广大中小企业培训、应用移动信息化技术,提供服务。为此,平台重点引进了移动门户项目、电商外包服务商、移动电商F2C闪购商城、智慧城市、移动电商行业基站APP系统、基于大数据的企业微营销、开放式移动电商应用云平台、移动终端手游研发支撑系统以及浙江赢在移商研究院等。
  据了解,平台目前在孵、培育项目20余家,部分优质项目,将在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进一步成长发展。

   创业有导师 资源有整合 租房有补贴
  尊重人才,培养人才,是园区迅速成长的关键词。
  近年来,江干区科技经济园挖掘资源,开展创业导师行动,强化对创新创业中小企业的培育功能,为创业者搭建成长成才的良好平台。
  邀请了西子联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水福等十多位创业导师,开展创业导师开放日系列活动。推选出十家最具成长力的创新企业,与导师一一对应,以导师带徒的形式,实现双赢。
  园区还突出“政府购买专业服务”的创新模式,形成“行政化、公益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全方位服务体系,为企业搭建快速、精准、专业的服务平台。比如,为企业提供工商注册、政策申报、子女入学、职称评定等行政化服务。为企业提供技术推介与合作、行业交流、投融资信息、创业导师、人才实训等公益化服务。
  为吸引、凝聚更多优秀人才创业,以及高层管理者加盟,园区与聚英投资合作,建设人才公寓近200套,优惠出租给园区中高级人才使用。对具有博士学位,持有高新技术成果的海内外高层次创业人才租用人才公寓,给予不同层次的房租补贴,最高可免费提供;对具有硕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的海内外人才、担任企业管理中层以上骨干、自主创业的大学生等,租用人才公寓提供便利并给予适当补贴。(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