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干区开了个“钱江会”总裁班

19.11.2014  12:56

   三转一争”江干在行动
  开栏语:转什么、争什么,怎么转、怎么争?这是“三转一争”专题活动开展以来,全区上下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我们将着力构建以‘四大经济、五大产业’(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园区经济、枢纽经济和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现代商贸业、文化创意产业、中介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江干区委书记盛阅春说。
  这是江干在这次专题活动中向外界表明的态度、传递的信心、彰显的决心。11月19日起,我们将推出系列报道,反映江干围绕打造“国内一流现代化中心区”这一目标,如何扬长补短,放大优势 ,“争先进位、创一流”。

  美国沃尔玛超市发现,当啤酒、尿布摆在一起时,销售额很高。
  原来,在美国家庭中通常是母亲在家带婴儿,父亲工作后去超市买尿布,啤酒柜如果就在旁边,他们就会顺手为自己买上几瓶。这个发现是商家从一年多的原始交易数字分析得出的。
  如何利用大数据为你的企业赚钱?
  清华大学的课堂上,四季青服装集团总经理祝慧良仔细记着笔记。而另一位来自杭州从人文化的年轻老板俞海涛,则对商场博弈学印象深刻。
  他们与50位同学一起来北京学习。作为江干区千名企业家培训工程系列活动,从去年开始,该区发改局开办了企业家培训班,将辖区的CEO们聚集起来,一年开班两期,到大学听课,到企业考察,与一流学者、企业家座谈。

   老板的问题 老师来帮忙
  老板们在商场身经百战,为什么还要约出来上课?
  “现在我们都在说大数据、物联网,电商的确发展迅速,可作为传统行业,如何在你的企业中运用新技术,又如何通过信息帮助企业发展?
  江干区发改局局长王志强说,随着全市和江干区经济转型升级,许多区内的企业面临产业结构调整。从传统行业到信息产业,从工业经济到智慧经济发展,大量的新概念、新模式出现,老板们很迷茫: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钱江会”总裁班开办,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搭建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转型期的困难,同时,将不同类型的企业拉到一起,创造合作的新机会。
  总裁班门槛挺高的:除了企业要符合一定税收标准,还必须是老板本人来,脱产上课,不能旷课、随意请假。去年开在浙江大学,今年则放在清华大学,50多位老板带着笔记本,认认真真来听了课。
  互联网经济、企业转型、股权投资……来自高校以及浙江省金融办、阿里巴巴、西子联合等专家,针对老板们的实际问题,讲理论,举例子。除了上课外,同学们还到大企业实地考察。

   定主题聚会 喝完茶谈成生意
  课上完了,考察结束了,同学们的友情还在延续。
  江干区万银国际大楼内,一个茶馆是大家定期聚会的地方。
  “课程结束后,大家都加了微信群。每个月都会设定两三个不同主题的聚会,同学们喝着茶,谈谈生意,谈谈梦想。从4月开张到现在,已经谈成了十多笔生意。
  俞海涛负责同学会的日常联系,也通过这个平台,开拓了自己的事业。
  茶馆一次聚会,请了来江干区访问的港澳青年会,大家喝完茶,俞海涛与一家澳门的企业达成合作,注册成立了文化有限公司,又开办了一个商业网站,帮助其他企业完成公司注册、平台展示等工作。
  有意思的是,参加总裁班后,不少老板改行了。
  “有一次,金融办来推荐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项目,我自己从事金融行业,一听就觉得有戏。
  徐鹏华说,自己把对项目的看法一说,同学马青青觉得可以合作,两人成立了杭州招银商品服务有限公司,为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提供配套服务。
  他们的业务,就像是林权交易领域的“证券公司”,一方面寻找客户,推荐林权交易产品,提供开户、交易服务。另一方面寻找可交易的优质资源。像目前交易量很火的铁皮石斛,就是徐鹏华开拓的新业务,一天交易额上亿。
  “目前,我们90%的精力都在这个公司。前不久我还打电话给清华的老师,打算请他来谈谈上市后的股权分配。”徐鹏华说,公司运营半年多,在江西、贵州设了点,还计划明年上市。
  除了固定的茶室,培训班同学还自发成立了一个“流动的创业吧”。大家准备项目,头脑风暴以及资源共享。本月初的创业吧上,就促成了11个合作项目。(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