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江干区发布全国首个区级《文化团队服务管理规范》

02.02.2016  09:21

  日前,杭州市江干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文化团队服务管理规范》标准。这是江干区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创建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的成果,《规范》已经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查备案。据悉,这是迄今为止全国首个区级文化团队服务管理规范。

  《文化团队服务管理规范》以江干区群众文化团队的实践为基础,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科学设定了区文化团队服务管理规范体系,格式符合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规定。《文化团队服务管理规范》从文化团队定义、文化团队组建、文化团队活动、文化团队管理、文化团队星级评定等五大类,明确规定了文化团队的基本要求和服务规范,为文化团队建设提供统一规范,对提高文化团队建设水平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杭州江干区文广新局局长步汉英介绍说,目前江干区有各类文化团队573支,注册团员超3万,年均开展各类群文活动3000余场次,实施该项目具有一定的示范性。江干区是杭州城市化进程中拆迁量最大的区域,近10年来,该区累计拆迁住户2•2万余户、拆迁面积1400万平方米,这些农改非的新型社区人员或外来务工者都要融入现代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就是要破解人群均等和城乡均等问题,我们通过文化团队建设,让这些新市民实现“零门槛”文化参与,平等享有公共文化服务,避免出现“文化洼地”。同时通过文化社团建设,提高基层文化设施利用率,防止千辛万苦建起来的设施陷入“沉睡”模式。通过分众组织方式引导群众参与各类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有效促进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

  浙江省颁布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和《浙江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2015—2020年)提出:各相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分别制定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体育等领域的行业标准,全面提升行业服务水平。江干区通过研究制定并发布《文化社团标准化建设规范》,不但为各地文化团队建设提供经验和样板,且有利于促进完善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建设。

  据了解,目前江干区图书馆每周开放72小时,区文化馆开放56小时,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周开放48小时以上,48个公办中小学校园室外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开放率达到100%。通过文化团队建设,在社区“一社一品”特色文化品牌创建中,百姓可供选择的文化产品也更丰富,形成了一批富有特色、影响广泛、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文化品牌。如景新社区书画院成为杭州生活品质体验点、洁莲社区印学博物馆成为西泠印社书画篆刻学院社区教育点、庆春门社区集邮成为杭州文教系统第一家集邮协会等。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日益增长,文化团队活动质量不断提升。近5年来,该区群文作品先后荣获奥地利国际艺术摄影巡回展团体金奖、第十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舞蹈邀请赛金奖等国际大奖3项,荣获全国青少年才艺电视展演活动金奖、文化部“2012群星璀璨•全国群众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金奖等全国大奖5项,还有29项群文作品获省级奖项。优秀作品、项目通过志愿服务、政府购买等方式实施流动服务,有效满足了群众多元文化的需求。

  “新推出的《文化团队服务管理规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实施以来,极大促进了全区文化团队的整体优化和提质,也得到了广大市民群众好评。”江干区文化馆馆长姚倩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