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江口街道妇联“进万家门、访万家情、结万家亲”走访活动的调研报告

16.12.2015  19:55

     为进一步发挥妇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妇联工作科学发展,根据区妇联《关于开展“进万家门、访万家情、结万家亲”妇联基层大走访大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江口街道妇联通过调查问卷、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街道基层妇联组织工作和妇女群众情况进行了调研,对新形式下如何加强基层妇联组织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研究。

      一、“三万”活动开展情况
   (一)江口街道妇联概况。江口街道辖区31个行政村,总人口3.4万人,其中妇女群众9500人。村居妇代会31个,企事业单位妇代会15个。村居妇代会主任31人,同时兼任村班子女委员或女支部委员;担任女村支部书记1人,女村委会主任1人。
  (二)“三万”活动组织情况。9月中上旬全区妇联“进万家门、访万家情、结万家亲”基层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启动以来,江口街道妇联高度重视、及时部署、上下联动、全面铺开,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用实打实的工作推动“四个三”工作落实到位。一是进村入户,真情联系。街道妇联建立由我为组长、妇联执委、妇女代表参与的调研小组,分组分片联系全街道46个妇联组织和妇女群众,联系覆盖率达到25%。坚持以群众当主角,调研小组深入基层,在村民家门口、田间地头召开妇情恳谈会,深入了解妇情、户情和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把群众呼声记录在“妇情日记本”,向妇女群众发放“爱心联系卡”,用真情实意加强与妇女群众的联系,增进与妇女群众的感情,全面了解妇情、户情和基层妇联组织运转情况。目前,全街道共走访31个村居和2000家农户,发放“妇情联系卡”1000余张。二是帮扶解困,真心服务。开展“指导帮扶结‘三对’”行动,邀请相关职能部门与妇女群众面对面现场问诊,协调相关部门给予创业妇女政策支持等,多途径多举措推动妇女群众在就学、就医、就业创业等方面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解决。特别关注弱势困难妇女儿童,赠送慰问金、争取困难补助,今年已累计共走访慰问困难家庭12余户,累计发放慰问资金2万元。三是统筹结合,真正推动。注重工作实效,将走访调研与推动服务型基层妇联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建立各类以兴趣爱好为纽带的妇女小组、完善基层妇联组织工作制度、找准妇女工作与中心工作结合点等方式,规范基层妇联组织运转,切实增强了基层组织活力,把妇女群众有效吸引和凝聚到妇联组织中来,让妇女群众感受到基层妇联组织的存在,让基层妇联组织真正成为妇女群众信赖和依靠的“妇女之家”。
   (三)江口街道妇女群众发展基本情况。调研发现,近年来,在江口街道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区妇联的关心指导下,江口街道妇女工作取得了较快发展,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普遍提高”。一是基层妇女群众整体素质普遍提高。通过实地入户走访,拉拉家常、谈心交心,了解到街道妇女群众总体政治素质较好,文化程度有明显提高。其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占1/3,企业上班的占1/3,自主创业的占1/3,家庭关系处理得非常好的占95%,业余生活丰富多彩的占一半以上。二是基层妇女群众自主创业普遍提高。妇女群众已从田间地头的农业耕作转化到从事羊毛衫来料加工、工艺品加工、种养殖合作社、基地建设、开淘宝网店、微信网店、赶集摆摊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自主创业,全街道新增自主创业妇女已形成小规模的有84名,其中来料加工10名,基地种养殖合作社5名,代理商8名,幼儿园及培训中心8名,微商23名,开网店6名,其他经商创业的24名。三是基层妇女群众文体素质普遍提高。三分之一以上妇女能够借助业余时间锻炼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三分之二以上妇女群众认识到以更好更广泛的兴趣爱好来充实自身的生活和体现自身的价值,平时认真学习科技文化和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全街道建立6支广场舞队伍、2支戏剧队伍等爱好兴趣小组,24个村都有广场舞、散步、唱戏等固定场所。
     二、江口街道基层妇女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由于各村(居)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妇女群体特征复杂多样化以及社会形态和妇女利益需求的变化,对照新形势对妇女组织和妇女工作的要求,还存在着许多困难、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新经济、新社会组织中妇女组织的建立建设相对滞后,妇女工作的开展与妇女群众的需求还有差距;依托产业链建立妇代会的意识不强,许多地方都成立了多个种植、养殖协会、经济合作组织,一些妇女骨干在其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这些协会、经济合作组织中成立妇代会组织的却不多,特别是在如专业市场、商务楼宇等领域妇女组织的覆盖面不高。二是妇女组织工作方式行政化不能适应新社会发展需要。由于基层乡镇街道重点工程建设任务重、中心工作考核压力大,一部分领导对妇女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上乡村两级妇联干部兼职多,存在“专职不专用,兼职不得用”的情况,妇女组织作用发挥难。同时,妇女组织在活动项目上创新不足,妇女工作吸引力不强,妇女组织辐射作用不够强,存在着“上层轰轰烈烈、中间热热闹闹、乡村冷冷清清”的状况。
     三、建议和意见
     面对新社会、新常态下多元的思想观念,个性化的需求和利益诉求,妇联组织只有积极创新组织架构和服务模式,才能使妇联工作保持鲜活度,让广大的妇女儿童与家庭得到获得感。根据上述两个问题,建议:
    一是创新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机制,在加强妇联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在巩固加强基础阵地的同时,要根据妇女群众分布多样、需求多元、流动加快、新群体不断出现等特点,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组织模式和设置方式。一是着力抓好“两新”领域的妇女组织组建工作,把妇女组织建在各类协会、行业组织中,建在各类“妇字号”经济实体产业链上,提高妇女的组织化程度。二是强化村基层妇联组织的引领作用,着力打造“村妇代会(妇联)+巾帼志愿者”的模式,同时在妇女群众聚集活跃的地方挂牌成立妇女文体活动站,扩大妇女工作的覆盖面,彰显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三是要用好这些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自媒体的工作平台,建设网上“妇女之家”,把妇联组织的工作和服务延伸到网络、手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实现对这些领域中女性的广泛覆盖、正确引导和有效服务。
     二是创新妇联基层组织运行机制,在实行“社会化推进、专业化发展、项目化运作”的“枢纽型”社会组织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可以借鉴一些先进等地的经验,尝试在妇联工作中引入社会组织,通过项目化、社会化的工作模式,打造“引领型”、“枢纽型”妇联组织,其主要做法就是在用好妇联自身资源以外,充分发挥“”字效应,链接、整合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实现妇女工作力量的社会化,通过在妇联机关和专业的社会组织孵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大力建设集孵化培育、资源链接、协调指导、能力建设和项目合作开发等综合服务于一体的女性社会组织支持平台,履行对女性社会组织的代管模式,同时健全完善工作沟通、项目督导、培训交流和服务监管等工作机制,促进女性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强化了妇联的枢纽服务功能,推动妇联组织从“妇女群众的娘家”向“女性组织的娘家”拓展。
      在项目化运作上面,主要是依托村居、立足家庭,通过基层走访调研、收集需求建议、公开征集项目、制定项目管理流程等工作,指导相关女性社会组织(指导培育的涵盖创业帮扶、家庭教育、家政服务、法律心理、爱心帮扶等职能女性社会组织)承接由区妇联推出的服务妇女儿童的公益项目,项目内容可涵盖婚姻家庭、权益维护、创业就业、家庭服务、素质提升、家庭教育、家庭建设等领域;对象上可覆盖困难女性、失业实地女性、女大学生、女创业者等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