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市塘里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23.05.2018  17:14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初夏的塘里村,山正青,树正荫,诗意浓。

  塘里因诗得名。明代进士谢忱曾诗赞塘里:“一泓清塘庠泮水,万枝阙里杏坛花。”村民们说,昔日村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与这份诗意并不般配。如今村里旧貌换新颜,一步一景,一户一景,都与600年前的这份诗情名副其实了。

  近些年,塘里村先后被评为中国传统古村落、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浙江省森林村庄、金华市十佳文化礼堂、金华市文化示范村、永康市街角小品示范村等。

  感受之变,是物质生活之变,亦是精神文化之变。在塘里,不仅村民生活日渐富足,乡土文化同样丰盈而有温度。村党支部书记孙朝厅说,塘里的发展,除了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外,更注重挖掘村庄古老的历史文化、发展文化业态、培育村民文化基因。

  塘里是孙权后裔的聚居地,有700多年历史。塘里村从“”姓上做文章,挖掘历史文化。行走在塘里,处处是东吴的影子:孙权铜像、劝学长廊、孙权文化园、家训馆、孙家金团铺和“吴国太进香”“梦回三国”街角小品……以孙氏文化为基,塘里村还创新性地打造文化礼堂群:村文化中心、百工馆、顾盼廊、妇女之家、书画中心,等等。20多处的精致打造,串点成线形成的独特文化礼堂群,成为大美乡村最亮、最美的文化风景线。

  乡村振兴的五大目标之一是生活富裕。塘里的文化礼堂群成了金名片,吸引如织游人,如何将这效应转化为村民们的富裕生活?以文化反哺经济,塘里村村民纷纷开起了农庄、私厨、民宿、咖啡馆……与此同时,塘里村还积极与外界知名文化工作室牵线搭桥,为其提供免费“入驻”塘里村的政策。目前,村里已发展文化业态9个。下一步,塘里将引资百万建成高品质的录音棚,对外开放营业,供游人前来录制歌曲、朗读。孙朝厅说,塘里村要用文化吸引人才,用人才培养文化,再用文化吸引游客。

  乡村环境变美了,集体经济提高了,村民们的文化需求也有了新变化。如何满足这份需求?走在塘里诗巷,或许能找得到答案。黑瓦为框,黄墙为纸,墙面上肆意挥洒的诗文,让普通的小巷得到了文化洗礼。除了诗墙,塘里还有诗社、诗刊、诗歌走读活动。不久前,塘里村还成为金华作协诗创委创作基地。

  这种“雅文化”的融入,使美丽塘里魅力四射。诗人作家来的多了,也在潜移默化中使村民们“诗兴大发”。村民孙朝祖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但平时喜爱诗词歌赋。自从村里弄出了诗巷、诗社、诗刊后,孙朝祖诗歌创作热情高涨,创作水平也有大幅提高。在塘里村,像孙朝祖这样醉心诗歌创作的并不少。“我就是其中的一员。”孙朝厅说,塘里村将建设诗歌小道,把村民们自己创作的诗都放在上面,提高村民文化涵养,培育村民文化基因。

  最是文化能致远。以文助产,以文兴村,以文富农,这是塘里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的核心理念。今年,塘里村将继续挖掘文化基因,打造文化小景,发展文化业态,经营文化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