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塘里:田里的毛芋白菜 村民用笔画出来

01.05.2016  11:55

  永康“乡村小康学堂”第三课日前在石柱镇塘里村开班——一个书法培训班,一个国画“预备班”。

  两个班都在刚刚修好的老民居里举行。相邻的这两幢民居,都成为塘里村文化礼堂的组成部分。塘里村党支部书记孙朝厅心中的“格局”不小:通过打造“文化礼堂群”,将其升级为“文化礼堂2.0”。

  为了达成村支书的心愿,永康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专门请来了两名书法、美术高手——永康人民小学教师程中豪、吕阳春。两人说,是被塘里村浓郁的文化味吸引过来的,开班前1小时,他们就赶到村里转悠,说是先沾点文化气。

  孙朝厅开心地作开班动员:“市里为我们种文化,我们要培养出一批小书法家,要为隔壁村送春联,为塘里村长脸。

  为这个书法培训班,村里购买了14套榆木国学桌椅。置身于古朴的民居中,石柱镇党委副书记贾益微感慨不已:“似乎穿越到私塾之中了。

  国画“预备班”的老师吴小青,是石柱镇文化站站长,也是塘里村联村干部。这几年,她见证了塘里村乡土文化的成长历程。

  开班前,吴小青也有点小心结:自己到8月底退休,为塘里村效力的时间可能真不多了。

  当吴小青为“乡村小康学堂”开班的事来到村里时,孙朝厅笑了:“最好的老师就在面前,可以开一个国画班了,我第一个报名。”吴小青也笑了:“行啊!我试试,先开个预备班吧。

  书法班里,老师认真讲,学员仔细听。国画“预备班”里,孙朝厅早就从家里拿来了笔墨纸砚,吴小青试着画起自己最拿手的牡丹。没多久,一幅艳丽而雅致的牡丹图跃然纸上。想了想,添了一只可爱的小蜜蜂。

  人越来越多,包括到村里休闲的游客。

  “叔,看我能不能学啊?”拉住孙朝厅,村民孙满意显然对没能进书法班还有些不“满意”。

  “不急,不急,先看看我画几笔。我这个大老粗都能学了,你还有什么难的?

  教“孙同学”画什么呢?手握毛笔,吴小青有些犹豫。

  “毛芋,毛芋!”一些“看客”建议。这一带出产一种叫“舜芋”的毛芋,名气很大。

  “好,就画毛芋!

  吴老师画完,孙朝厅动笔了:蘸点调色盘上画牡丹剩下的颜料,点出芋牙,再调些赭石,一笔二笔三笔四笔五笔来回扫,立刻出现一颗鲜嫩的毛芋雏形。趁颜料未干,换笔来回扫上墨色,点上芋毛,一气呵成。就是芋根,他坚持自己的画法:“毛芋都摸了50多年了,还会不清楚?”大家都被逗乐了。

  有人趁机打趣:孙同学上手很快,就是毛芋个头大得像荔浦芋头,就称作“塘里芋王”得了。

  在吴小青的指导下,“孙同学”在“塘里芋王”边上“”下一颗大白菜。

  中午11时,国画“预备班”课程结束。孙朝厅宣布:想报名学国画的村民由本人把关,第一批文房四宝由本人提供。当然,上课时间要与吴老师商量一下,准备和书法班错开。

  “我也要先让想学国画的村民画画毛芋。”孙朝厅说,过段时间,有个油画家要进驻塘里老民居了,我们不要他一分租金,只要求他每年在村里搞2次像样的画展。人家答应了,还主动提出每周给村民上半天油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