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农村文化礼堂铸就乡村大文明

31.10.2016  11:35

  近两年,在永嘉县的乡村之间,正悄然发生着一场变化——村落中突然冒出诸多篮球场、大舞台、文化长廊、文化礼堂,村民们一个个学起了舞蹈、舞弄起笔墨,花甲老人更是热衷在门球场里腾转挪移。这一切,都是永嘉县持续开展文化体育提升年(2015年)、文化体育深化年(2016年)带来的成效。

  去年5月,永嘉县出台《2015农村文化体育建设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拉开了乡村文体建设的序幕。根据《方案》,该县打造出了一批文化品牌镇、文化样板村、文化特色村,新建了一批文化礼堂,完善了一批体育设施。其中,文化礼堂的作用不可小觑。

  截至目前,永嘉县共落成119所文化礼堂,有的由宗祠修缮而成,有的由电影院、厂房改造而成,甚至有用垃圾场改建的。但无论“前身”如何,眼下均成为了村民们舒心聚集的场所。这些遍布各村的“小礼堂”,在乡村文体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了推进乡村“大文明”的重要力量。

改变生活习惯

村民离开“麻将桌”踏入“大礼堂”

  桥下镇京岸村村民任梦林是名退休老人,每天上午9时,他会准时出现在礼堂里,然后一“泡”就是一整天,有时下下象棋,有时打场乒乓,又或者听场养生讲座。最近,他还学会了大合唱。谁能想到,这个热爱生活的老人,前几年成天都坐在麻将桌前。

  任梦林坦言,退休老人里像他这种情况的不少。以前闲得无聊,不知道怎么打发时间,于是几个邻居凑一桌,麻将就变成了“主要爱好”。这两年,村里建起文化礼堂,时不时开展各种活动,打麻将就没有意思了。

  瓯北街道珠岙村村民余芳,这两年活脱脱变成了“文艺达人”。她参加了村里的舞蹈队,每晚六七点跟队友聚集文化礼堂跳舞。她觉得,文化礼堂是发掘她浑身文艺细胞的“伯乐”。

  在上塘街道浦口村,村民汤光贤则是每天泡在文化礼堂里练书法。退休以来,文化礼堂的书画室变成他练书法的好去处。“我只需在里边写几笔,一天心情就会大好。”

  不仅退休老人们在文化礼堂里找到了精神归宿,年轻人也喜欢上这个场所,甚至有的把结婚仪式也安排在文化礼堂里。

  今年5月,就有一场中式婚礼在岩头镇苍坡文化礼堂举行。那天新郎蟒袍玉带状元服,新娘凤冠霞帔红盖头,在锣鼓喧天中完成了花轿迎亲、拜堂合礼、饮合卺樽、吃合欢饺等一系列仪式,围观的村民们直呼“见识大涨”。新郎事后告诉大家,为了结婚更有仪式感,自己曾想去教堂,反复考虑选择了举行中式礼仪,感觉文化礼堂来对了。

  如今,永嘉县各个文化礼堂活动相当丰富。除了雷打不动的“星期天礼堂日”,平时还有祈福迎新、敬老礼、开蒙礼、成人礼、农民合唱大赛、排舞比赛、门球赛……几乎每天都有新鲜事。

  这些在文化礼堂举行的活动,除了村民自发组织的,还有不少是“送”上门来的——今年,永嘉大力推动“文化体育建设深化年”,除了提倡自主性“种”文化,  还实行菜单式“送”文化,通过整合全县各单位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为基层群众送去文艺表演、才艺培训、医疗服务、农村支教等。

  在乡村文化活动方兴未艾之际,永嘉进一步加大力度实施互惠性“联”文化:利用文化走亲、乡村擂台、嘉年华等形式,经常性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如该县推出“乡村文化大走亲”,就选拔出不少精品节目,经常在各村镇文化礼堂巡回演出。

  从“提升年”到“深化年”,永嘉县已举办各类文体活动3500多场,光今年上半年就有1000余场“遍地开花”。这场全民共享的文体盛宴,覆盖了该县所有镇街,共有30多万村民参与其中。

凝聚邻里乡情

桩桩小喜事成为村中“大好事”

  在永嘉县大若岩镇大元下村的文化礼堂里,有8个“我们的”系列内容版块,记录了村庄和村民的大小事。第四个版块“我们的身边喜事”中,两张照片颇引人注目——村民陈大海和陈国鹏都分别站在一辆白色路虎车边,满脸笑容。

  村民郑海华介绍,这两人都在外地开超市,经过几年打拼“钱袋子”越来越鼓,于是不约而同买了路虎车。当照片出现在家人手机上的时候,大家高兴之余都觉得太巧了,因此把图贴在了一起。

  郑海华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文化礼堂像是一条纽带,串起了各类活动,增强了邻里交流,慢慢把原来各顾各的村民“拧成了一股绳”,大家关系越来越好,凝聚力也强了起来:

  村里青年陈镂宅去年考上警察,今年被派去杭州参加G20杭州峰会安保,他一回来大家就围着问在杭州的见闻,都自豪地当作是自家的喜事;

  村民陈鲜明、郑崇崇今年生下二孩宝宝,照片很快挂到“喜事墙”上,引来村民的点赞和祝福;

  不久前邻居们合力拿下舞蹈队的团体奖项,不少没参加比赛的村民也开心地跟证书合影,顺便晒到微信朋友圈中……

  文化礼堂是个交流平台,不仅使村里邻居关系越来越亲密,村与村之间的关系也和谐了不少。

  上塘街道浦口村村民黄统才说,浦口搬迁人口众多,之前与周边村的关系比较生疏。这两年村文化礼堂建起来后,里面十几张乒乓球桌对外开放,不仅吸引本村村民,也吸引了周边村民纷纷加入练球技。时间一长,大家干脆制订规则打比赛,几个村之间的“联赛”打得有模有样。“现在我们村和邻村关系好多了,大家聊天都有了共同话题。”黄统才说,前段时间县里召开大拆大整动员大会,大家关系好了,想法都容易统一。

  目前,永嘉大多数文化礼堂内,除了“文体标配”,还多了民政局设立的居家养老中心、网上便民中心和瓯江学院设立的高校实践基地等“新三件”,给村民们提供很多便利。

  79岁的大元下村村民陈光洪说,村里70岁以上老人每月花100来元,就可以在居家养老中心吃一日三餐。吃完饭可以在文化广场边的凉亭里休息,或者去二楼照料室里躺一躺,到下午再去门球场里打一圈。“我们有许多老人的子女都在外面,他们得知村中变化,看到父母这样的生活,都放心不少。”

  同村的郑海华对此表示赞同。她笑言:“许多在外创业的大元下人回到村里,看到村中现在的变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都不舍得走了’。”

提升文体素养

“草根明星”玩转乡村大舞台

  今年重阳节前夕,永嘉县桥下镇京岸村的文化礼堂二楼图书室里有几天特别热闹。别以为这是村里大叔大婶在聊聊天,其实里面都坐着村里的“文艺大腕”,正一起商讨村里重阳节文艺演出的事。

  这两年每逢节假日,京岸村都会举办文艺晚会,节目由村里文艺志愿者们自编自导自演。为了演好这些节目,他们纷纷自掏腰包买道具。文化礼堂让普通村民有了登台表演的机会,并由此帮助村里发现不少“草根明星”。

  今年60岁的吴良英是一名卖菜的妇女,虽然目不识丁,也从没学过表演艺术,但是快板讲得“孬话讲”。而且她上台表演从来不犯怵,160斤的大块头往台上一站,气场相当足。去年老人节,吴良英与身材小巧的村民李晓英搭档,用本地方言表演快板《两老夸永嘉》,广受村民好评。

  京岸村4名村民还排出一台名为《母亲》的小品,精彩演出打动了台下众多观众的心。去年,永嘉县推出“乡村文化大走亲”主题活动,小品到周边村镇演出,效果堪称引起轰动。4位村民顿时走红,成为周边乡村的“大明星”。

  演出台下有观众捧场,竞赛场上则有惺惺相惜。

  今年9月22日,永嘉大源片门球二级联谊赛暨岩头镇门球分会成立大会,在岩头小港村门球场举行。来自该县岩头、枫林、岩坦等乡镇的12支代表队的120多名老人,在球场上快乐挥杆,切磋技艺。老人大多年过花甲,但在比赛现场那叫一个精神焕发。

  小港村门球场是不久前兴建的。永嘉在人口密集、集体经济相对厚实的村落,对文化礼堂进行“升级”,推行“1+9模式”,也就是在礼堂内外新增篮球场、门球场、百姓舞台、农家书屋、文化墙等9项设施内容。随着这设施配备完成,越来越多的村民变成了“体育达人”。

  在瓯北街道珠岙村,文体“明星”实力不俗,12家文体俱乐部相继成立。俱乐部的队长们经常代表村里参加镇、县级的文体比赛,早已在永嘉各地走红。

  在永嘉县的“提升年”“深化年”建设当中,当地采取一系列方式提升居民的文体素养、文化素质,推动产生不少“草根明星”。像该县实施的“群星计划”,加大对文体骨干的培训培养力度,培养了一批基层文体带头人和农村“文艺达人”。自“群星计划”实施以来,全县已组建了文艺团队360余支,组织文化志愿者5000余人,文艺分子堪称“兵强马壮”。

  “草根明星”吴良英特别有感触:“以前,看到这些文艺汇演,我只能坐在台下看。如今,我却能站在台上,成为大伙儿眼中的‘明星’。这种成就感前所未有。很感谢文化礼堂的建设让我们这些村民有了唱主角的机会。”

引领乡风文明

促道德倡文明弘扬核心价值观

  永嘉县以文化礼堂为载体推出的系列文体活动,“捧红”了一个又一个“草根明星”,吸引了广大群众的目光;文化礼堂由此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主阵地,村民们在“小礼堂”的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文化艺术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

  去年年底,被称为“大罗山环保卫士”的温州大学瓯江学院英语老师伊凡·戴维斯,受邀来到永嘉县桥下镇京岸村文化礼堂,参加一场文艺晚会。在与村民互动的过程中,他发现一件有趣的事:他作为洋老师努力说温州方言,村民们却说起了英语——村里85岁的老人周笛妹竟然用英语跟他打招呼:“Hello,nice  to  meet  you!”(您好,很高兴见到你!)

  原来,从去年开始,京岸村文化礼堂成立了老年大学,开启了英语课程。不少村民饶有兴致,进步很大。像60多岁的村民陈晓春,居然能利用刚学到的英语辅导孙女。

  英语受到欢迎并非个别现象。在瓯北街道珠岙村,英语口语班一开课,就吸引了50余名村民。村党支部书记余章龙谈起此事,不由啧啧称赞:“实在是出乎意料!”

  在永嘉,为让村民们吸纳先进的都市文化和现代文明,更好接受科学观念及科技知识,英语口语班等系列文化礼堂品牌项目相继推出,帮助村民“武装头脑”,更新知识。

  除了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文化礼堂还成为一个大力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乐园。比如在大若岩镇水云村文化礼堂里,165个“和”字往往会让前来的人眼前一亮。这些“和”字,全都由村民自己书写,通过村委会征集而来。水云村文化礼堂正是通过弘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以“和文化”为核心,倡导村民创造家园和谐、和美的图景。

  在桥下镇京岸村,  “星期天礼堂日”活动多姿多彩,甚至吸引了好几批慕名而来的考察者。村干部朱蓓蕾介绍说,“礼堂日”包括礼仪、活动、互动等内容,唱国歌、崇德礼、诵村规礼仪已经成为固定仪式,希望以此激发村民崇尚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宣扬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老爱幼等道德品质,营造讲道德、做好人、树新风的文明乡风。

  京岸村民夏女士说,以前星期天带着孩子没处去,今年老带孩子来礼堂。“里面有8000册藏书,是温州市少儿图书馆设立的,其中有《弟子规》《论语》等,还设有舞蹈、书法、英语培训。我跟孩子这半年间真的学到不少,感受到了国学的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