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大雪呢?水汽偏离,“立交桥式”造雪变成了“平底锅式”造雪别急!

22.01.2016  09:27

    西湖边,拍照留影成了游客和市民们最开心的事。 时报记者 胡峻玮 摄

    昨天一早,满心期待迎接一个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的杭城,不料,除了房檐和树枝有一层薄雪外,整个杭城只见簌簌而下的大片雪花及湿漉漉的地面。

    网上一大波花式吐槽,其中最吸粉的要论:“2016年的第一场雪,下得极其有水平,完全的互联网化,超足的O2O模式:此时线上已经大雪纷飞,惊天地泣鬼神;现在,就看晚上的线下体验了——这便是传说中的互联网+雪。”

    那么,说好的大雪就这样结束了?气象部门说,别急!这只是开场,重头戏还在后面!

     造雪方式改变 雪不如预期大

    昨天,杭州的雪疏疏密密,簌簌而下,几乎没怎么停过。杭州周边的山区,雪慢慢积了起来,市区还很轻薄。

    据省气象台监测,至昨天晚上7点,我省降雪范围进一步扩大,积雪深度最大为:德清10厘米、临安9厘米、安吉6厘米、桐庐5厘米、萧山5厘米,西北山区达15厘米以上,像安吉天荒坪已有17厘米。

    雪虽不小,可与我们脑补的“世纪超级寒潮”所带来的漫天飞舞、一片苍茫的大雪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可是雪为什么不如预期的大?

    气象专家分析,第一波雪确实不如预期,原因主要在于水汽太低:正常大雪是1500米以上西南水汽、1500米以下东北水汽,“立交桥式”的造雪,常常是大片雪花;这一次,1500米以上的西南水汽太偏南,基本上都在金华以南,浙北、江苏、上海的雪都是1500米以下的东北水汽搞出来的,属“平底锅式”的造雪,雪花小,力度弱。但是,1500米以上的水汽通道,也就差了100来公里,这是误差,欧洲数值也误差了,这就是雪不及预期的原因。

    不过,气象专家表示,高空水汽在北伐,底层冷空气在南进,我省的雪将重新加大,大家先别急躁。杭州市气象台也于昨天下午3点18分继续发布暴雪黄色预警。至昨天晚上7点,雪线已经南压至衢州北部、金华南部及台州西部一线。气象部门预计昨天夜里到今天,杭州有中到大雪,山区大到暴雪。从目前的情况看,大的趋势没有变化。大家别急,雪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直到明天强寒潮的主力部队南下横扫一切。

    气温持续走低 周日夜里最低-10℃ 昨天走在雨雪中,不戴手套的手指5分钟内冷到麻木,变成又红又粗的“冻萝卜”。可这才刚刚开始,中央气象台昨天傍晚6点发布寒潮黄色预警,-10℃的冷空气将横扫我省。这次,北极涡旋南下,副热带高压又不甘示弱地死顶着,我省成了热带和寒带的主战场。寒潮遇上雪,更是杀伤技能暴增!

    今天夜里最低温度-3℃,有利于形成积雪。明天降雪逐渐停止,天气转晴,白天最高温度1℃,后半夜开始受到强冷空气影响,气温大幅降低,最低温度-8℃。周日强寒潮正式杀到,白天最高温度也只有-4℃,夜里最低温度降至-10℃。另外,今日夜里到周日,我省海上和内陆将分别有9-11级和6-9级偏北大风。

    总体上,明后天到下周二,全省天气严寒,早晨最低气温除东南沿海外,大部地区将降至-8~-11℃,局部在-12℃以下。我市大部分区县日平均气温-3~-5℃,日最低气温在-5~-10℃之间,山区更低,有严重冰冻。

    这几天极端低温会有严重的冰冻、冻雪和道路结冰,至27日气温开始逐渐回升。为此,近期减少外出,特别注意穿防滑鞋、少骑自行车,同时注意保暖,耳朵、手脚等容易冻伤的部位,千万不要裸露在外。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见习记者 吕烨珏        编辑:汪浩       
自然资源部在实践中探索总结:稳步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制度健全和完善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国土资源厅
十三届全国政协第31次双周协商座谈会5日在京召开
新华社北京12月5日电 十三届全国政协第31次双周国土资源厅
我厅组织开展自然资源案件庭审旁听活动
为进一步推动厅机关干部职工集中深入学习宣传宪法、法国土资源厅
房屋安全信息查询服务实现“网上办”
为进一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
自然资源部进一步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监管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征求《自然资源部关于进国土资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