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浙江清淤记:向污泥浊水全面开战

18.11.2016  13:37

 

浙江清淤记:向污泥浊水全面开战

 

   

  带江汇湖、省以江名的浙江正在全省范围内做一件大事。

 

  “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这是省委书记夏宝龙在2015年年底召开的浙江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上作出的庄严承诺。

 

  从杭嘉湖到金丽衢,从宁绍到温台,骨干河道中,小溪小沟里,一场狙击污泥浊水的歼灭战迅即打响,仅9个月,通过各种不同方式由河底清理出来的淤泥累计已达1.36亿立方米,是2015年同期的3倍。稍作换算:如果沿马拉松赛道筑成宽1米、高1米的隔离墩,足以陪伴您跑上3288程“全马”!

 

  之江大地何以能下如此决心清淤泥治污泥?积年累月的海量淤泥怎样清出来?清理出来以后又到何处去?清淤攻坚给当地及周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日前记者走进现场一探究竟。

 

   集结号响  “五水共治”向深处发力

 

  来到浙江,挂人心间的是西湖的烟波浩渺、钱塘江的大潮汹涌和小桥流水的水乡情调。然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浙江也曾饱受“”之苦。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推进,不少城乡河网水质状况却在快速倒退。对再现清清河水的憧憬,让一个“”字成为民生痛点之一。

 

  2013年年底,浙江省委、省政府果断决策,以重整山河的雄心和壮士断腕的决心,以治污水为突破口开启“五水共治”,力推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水平由量变实现质变。经过两年努力,曾经的黑河、臭河、垃圾河得到重点整治,水环境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改观。

 

  成绩面前,浙江没有停下脚步。通过认真审视已取得的治水成果与经验,浙江开始致力于找短板、补缺陷,将目光瞄准河湖“深处”,推动“五水共治”向深处发力。

 

  “污泥不动,这水迟早还是要变脏的。

 

  一次县委书记“夜会”上,面对全省11市、90县(市、区)的党委书记,夏宝龙在场特别强调:“抓治水工作就得一堆泥一堆泥地抓,要深挖、疏浚河道底泥,彻底清除水底污染源。”原来,不少河湖库塘多年未进行彻底清理,水底淤积非常严重,就像人体肠道中的宿便、血管中的血栓般影响肌体功能,实属重大隐患。

 

  一场遍及全省的河湖库塘清淤(污)行动开始谋划,成为“五水共治”中“治污水”的重头戏。

 

  浙江的治水逻辑十分清晰,省水利厅厅长陈龙说:“清淤不但增加河湖调蓄能力,而且关乎治污成果能否长存,保障水清澈、河通畅,是治水之本。”同时,清淤也是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是新兴产业的助推器、催生剂。

 

  2016年春节前夕,省治水办和水利厅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开展河湖库塘清污(淤)工作的通知》,提出“十三五”期间全面清除河湖库塘污泥,全力打好治污泥歼灭战,有效清除存量淤泥,恢复水域功能,实现淤疏动态平衡。

 

  早在北宋元祐四年,杭州知州苏东坡就曾在西湖开展过大规模的疏浚工程,挖淤泥,通运河,修长堤,此后西湖畅,清水遍全城,繁盛景象首屈一指。时空划过926年,一场着力解决民生痛点,范围更广、力度更大、标准更高的淤泥歼灭战再次打响。

 

   战役攻坚  清淤治污是个技术活

 

  清淤工作任务重、要求高、时间紧、涉及面广,向污泥浊水全面开战,光有“拼刺刀”的决心和勇气还远远不够。水利人所面对的,是一场复杂的立体攻坚。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只有先彻底摸清楚淤泥状况,才能采取最适当的作战策略。为此,省水利厅会同省治水办首先要求各地全面查清辖区内污(淤)泥分布及淤积情况,做好重点区域污泥污染检测。

 

  在对淤泥的调查摸排中,浙江充分发挥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优势,活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助推工作顺利完成。以德清县为例,依靠大数据,德清完成对全县1211条河道、120处湖漾、260座山塘水库的全面梳理,建立了汇总各河道、城市管网、湖泊、水库成分监测、清淤实施情况等历史资料的清淤资料数据库。同时,德清还推广应用了物探技术和声呐技术测量河道淤泥,对河道进行动态监测管理。

 

  各地摸清辖区内河湖水域淤泥家底后,“十三五”期间浙江全省清淤计划“清单”出台:全省清淤目标量为3.5亿立方米,其中2016年计划清淤10100万立方米。除了衢州、舟山、丽水外,各区市2016年的计划量均达到了1000万立方米以上。

 

  在杭州萧山区的大治河新街段,河道已被截流,不少工人站在干涸的河床中央,手持高压水枪朝着河岸边淤泥堆喷射。水柱所过之处,淤泥一片片地被冲刷下来,通过管道运往数公里外的淤泥处置点。

 

  萧山区农机水利局副局长孔钰富介绍,截流疏浚是萧山广泛应用的一种清淤技术手段。地处G20杭州峰会核心区块所在地,萧山的清淤责任十分重大。萧山区为此坚持疏河治本,在清淤工作中自加压力,将年度目标任务从322万立方米增加到519万立方米,同时出台专项政策对疏浚范围、质量监管、补助政策作详细规定,确保清淤工作快速推进。

 

  截流疏浚适合河道清淤,可对水库湖泊并不适用。在浦江县通济桥水库,这里的“神器”则是一艘大型生态清淤绞吸船。在淤泥清理时,船身上探出一条长长的管道伸到水库底部,淤泥通过管道被源源不断吸出,在岸边经过分级沉淀、挤出水分后,制成干化淤泥。

 

  这场淤泥歼击战中,液压抓斗、水力冲挖机、环保绞吸船等多种技术手段在浙江各地大显神通。通过各种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不仅作战进度有保证,同时得益于“一河一策”的定制式治理,清淤质量也绝不打折扣。刚到8月底,全省就提前完成了2016全年的清淤目标任务。

 

  9月,20国集团领导人齐聚杭州。那一刻,水清河畅,碧波荡漾,浙江优美的水环境赢得世界赞许,为世人所瞩目,这正是清淤战果的最直接见证。

 

   清扫战场  化腐成奇,资源化利用多方共赢

 

  清淤难,淤泥的处理更难。

 

  “虽说农村历来有清淤泥肥田的习惯,可如今我们清出来的淤泥数量惊人,仅仅依靠还田显然难以消纳。”浙江省水利厅河道管理总站副主任何斐表示。清出的淤泥倘若处理不好,甚至会形成二次污染,后果更为严重。

 

  在勤劳务实的浙江人眼中,这些淤泥用处是真不少——

 

  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一场“台风雨”过后,乡间路边的稻田一碧万顷、郁郁葱葱,晚风徐徐吹来,带来阵阵禾苗清新和泥土芳香。很难想象,眼前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几年前还是一个个巨大的废弃矿坑。这些早年挖石料留下的“遗产”过去像疮疤一样扎眼,可动辄几十米深的矿洞复垦复绿成本又高,荒废着还有安全隐患,一直是村干部和村民的一块心病。正好,从不远处东苕溪清出来的河泥正在找“归宿”。

 

  德清县清淤泥治污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水利局副局长沈燕娓娓道来:“将淤泥填埋矿坑有几大好处:一是解决了淤泥的去向问题,由河道就近直接泵送不超过5千米;二是改善了废弃矿区的生态环境,原来的‘疮疤山’又现秀丽自然生态;三是增加了土地占补平衡指标,既造出了大片优质水田,也为全县建设用地提供了空间。一举多得,各方受益。”通过“腾笼换鸟”,淤泥“上岸”后摇身一变,成为可用之材,发挥出了生态经济效益。

 

  淤泥就近利用的同时,浙江多地又加快了淤泥处置减量化、无害化的探索步伐。

 

  走进位于绍兴柯桥区钱清镇联兴村东小江边的淤泥固化处理中心,映入眼帘的是整套全机械化的淤泥处理设备。一条管道长臂从河面探出,一头扎进沉淀池内,随着机器轰鸣,河底淤泥源源不断注入沉淀池,一旁的传送机负责垃圾、石块清理,并将淤泥输送到调节池。经泥浆脱水固结后,与淤泥形态截然不同的一张张泥饼登场亮相。

 

  据柯桥区清水工程办公室主任冯柏松介绍,柯桥区突破了政府主导、政府建设的传统思维,实践BOO模式,将武汉路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引进项目。路德环境公司根据政府赋予的特许权负责投资建设并维护经营,项目场地问题则由政府负责解决,双方按照固化泥饼数量结算资金。通过BOO模式,财力、物力和人力大量节省,河道清淤及淤泥处置速度也大大加快。作为承包商的路德环境公司因为政府承诺5年内泥浆年供应量不少于130万立方米,既有利可图且资金流稳定有保障。

 

  “从泥浆固化到泥饼,前后只需要两个小时。泥饼在脱水后体积减小了2/3,可以很方便地运至滨海堆泥场统一堆放,同时还将大量用于制砖、围填、绿化等用途。” 路德环境公司总经理助理吴军介绍。

 

  “通过河道清淤、泥浆灌输、淤泥固化一体化生产的方式,使淤泥不再以自然状态占地堆放,走出了淤泥堆放场地难落实的困境,也探索出了淤泥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冯柏松告诉记者,柯桥区这一做法现如今已经在绍兴全市得到推广。

 

  正应了那句话: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是一门艺术。

 

   久久为功  是歼灭战,更是持久战

 

  淤泥不是一天形成的。清淤也非一蹴而就。

 

  这一年,杭州市下城区河道清淤工程负责人王伟与同事们一起,游走于下城区30条河道之间,不知与河底的淤泥激战了多少个日夜。通过清淤泥维护G20峰会期间的生态环境和城市形象,是王伟他们的工作之一。但是,意义远不止于此。

 

  据王伟介绍,他们所实施建设的,名为下城区河道长效化清淤工程。具体工作内容是,将泥浆输送管长期埋在河道中,对下城区30条河道进行淤泥清理。就像病人输液“留置针”一般,当河道淤泥堆积到影响水质时,即可通过临时提升泵,将淤泥输送到淤泥处理点进行泥、水分离。在河道长效化清淤工程基础上,下城区还规划落实疏河土方堆放场地,建立河网日常淤积检测和轮疏工作机制,严防“三河”反弹。

 

  与清淤一样,治水是场持久战。可贵的是,通过连续几年的高强度治水实践,过去缺失的生态文化如今正逐渐培育起来,在全省范围内凝聚形成共识并化为自觉行动。如同生态文明理念播种机一般,“五水共治”在浙江社会各界中巡回宣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德清钟管镇蠡山村,亭亭玉立的“西施画桥”,轻轻地诉说着春秋时范蠡携佳人隐居的爱情故事,与马路对面的蠡山水文化公园融为一体,极富诗情画意。这里过去是养猪场,曾有企业家来深挖古村历史文化,考察发展旅游业,但令人掩鼻的臭河让人望而却步,项目随之胎死腹中。随着河道清淤的开展,“功能健全、人水和谐”的生态河道就此诞生,让蠡山村浓郁的文化色彩一度沉寂后再次焕发新生。后来那位扭头就走的企业家再次考察时,当场拍板决定在村旁投建徽派建筑旅游景区。

 

  蠡山村的变化只是一个小小缩影,饱受水环境困扰的德清县如今步步是“”,有美景更具前景。在百转千回的盘山路上极目远眺,著名的东苕溪纵穿德清全境,一路与西苕溪牵手后注入万顷太湖的怀抱。新派“洋家乐”泛着低奢,静静地坐落在莫干山的山塘边。据说,最俏的几家“洋家乐”一床难求,一张床位光税收一年就可创造10万元,这项旅游创新产品已成为德清新的经济增长点。

 

  “人间天堂”重回清丽,绿水青山成为今日浙江的“金名片”。河湖库塘清淤治污——这一魄力罕见、工程浩大的治水行动,就是执政党为人民服务“一诺千金”在之江大地的生动体现。

 

  水患不除,奋斗不止。11月2日浙江省政府第76次常务会议研究加快实施“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车俊强调:“防洪排涝能力不强是当前我省水利最大短板,也是‘五水共治’下一步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从清淤治污到防洪排涝,浙江这场治水持久战将继续向深处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