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日报】加快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 弥补水利“短板” 且看舟山做了些什么?

26.09.2016  12:35

加快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

  弥补水利“短板”  且看舟山做了些什么?

 

 

【舟山日报讯】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是水利工作告别粗放管理,走向规范化管理的系统工程。

 

它涵盖管理责任、安全评估、运行管理、维修养护、监督检查、隐患治理、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制度建设、考核验收等各个环节。

 

      具体包括:工程管理责任具体化、工程防汛和安全运行管理目标化;工程管理单位人员定岗化;工程运行管理经费预算化;工程设施设备完整化;工程日常监测检查规范化;工程维修养护常态化;运行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制度化;工程管理范围界定化;工程生态环境绿化美化;工程管理信息化。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浙江把全面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补齐水利“短板”的重大举措全力推进,确保水利工程运行安全并长久充分发挥效益。

 

按照“五年任务三年基本完成”的总体要求,围绕“保障水利工程安全、持续、高效运行”的目标,我市水利部门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攻坚管理难题,创新管理模式,加快推进水库、山塘、海塘等八类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

 

目前,全市计划实施619项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到2018年底,力争市内中、小型水库标准化管理的合格率达到100%,其他重要小型水利工程达到标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底建成权责明确、制度完善、经费落实、维护到位、管理规范高效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

 

      弥补水利“短板”且看我市水利部门是如何加快推进这项工作的?

 

全面梳理,我市619项水利工程纳入标准化管理体系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水利工作。多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相继开展了以“千里标准海塘”“千库保安”“强塘工程”“五水共治”等为载体的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在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轻管”的问题日益突出。水利工程管理人员不落实、管护经费不到位、管理粗放、运行操作不规范等制约水利事业健康发展的“短板”十分明显。

 

今年初,我市全面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根据省里工作部署,市政府成立了舟山市全面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分析了我市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编制了《舟山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组织开展水利工程标准化建设工作。

 

梳理工程名录。按照省水利厅《实施方案》要求,确定先大后小,逐步推进原则,结合我市实际,分类梳理,将水库、重要山塘、重要海塘、重要河道(提防)、重要水闸、重要泵站、重要村镇供水工程、重要水文测站八类纳入我市十三五计划实施标准化管理的水利工程,省级统一制定了各类工程管理规程。

 

目前,全市计划实施619项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其中水库209座,山塘48座、海塘235条、河道(堤防)77条、水闸19座、泵站9座、农村供水工程12处、水文测站10处。

 

落实管理主体。按照“权、责、利”统一的原则,落实工程管护主体和责任。产权清楚的由产权所有单位负责管理,产权不清的按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县(区)政府明确管理责任主体。

 

      定岗定员定责。根据《浙江省水利工程定岗定员标准》,结合我市水利工程管理实际,中型以上工程原则上应配足各岗位人员;小型工程采用“分片统管”、“购买服务”等工程管理模式,结合工程实际,统筹配置工程管理技术人员。

 

编制管理手册,形成自己的模式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手册编制是我市全面推进水利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也是工程考核验收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市从7月初启动管理手册编制工作以来,一直将此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加以推进。目前,各类工程标准化管理手册蓝本已统一编制完成,工程管理单位在蓝本基础上结合每个工程的具体实际进行适当修改完善即可形成每个工程的管理手册。

 

市水利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管理手册编制主要包括“二册一表”,“二册”指管理制度手册和操作手册,“一表”指岗位、职责(事项)、人员对应表。主要目的是明确每个工程管理事项及各事项工作要求,责任人和具体操作程序等,以此指导工程管理单位规范有序开展管理活动。

 

      比如工程检查,看似很简单,但要具体到日常检查、汛前汛中讯后检查、年度检查和特别检查,且每种检查由谁实施,什么时候实施,怎么实施,实施后如何导入信息化系统,却需要形成一整套比较明确的流程。

 

统一标识标牌,创建“标化”水利之路

 

日前,我市水利部门已基本完成了我市水利管理标志标牌设计。本月中旬以后,市民们将陆续在山塘、水库等工程看到这些标示标牌。

 

标识标牌作为水利工程建后管理的重要部分,目前在全国尚无统一标准,同时水利管理标识标牌也存在未设置或杂乱无章等问题,不仅影响了整体美观,而且不利于工程安全管理。

 

      该负责人介绍,我市水利部门分别对小型水库、山塘、堤防等水利工程,明确了标识标牌尺寸、牌面底色、文字大小、文字颜色、埋深、材料等。还对水库、山塘、堤防等工程明确了应设置的标识标牌类别,如在水库区域,要设置简介牌、责任牌、公告牌、界桩、警示牌、巡查路线的导向等。

 

树立标杆,加快推进标准化管理

 

今年,定海区被列入全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试点县区后,以“一站一会、一村一员、一类一册、一查一记、一年一评”为创标原则,因地制宜完善实施方案,攻坚管理难题,创新管理模式,加快推进全区水库、山塘、海塘等八大类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

 

根据“一山一岙一水库,一镇一域一水系”的特点,定海区水利围垦局“化繁为简”,以镇(街道)或社区(村)为基本单元,并根据各类别工程运行管理规程和相关标准,合理确定各基本单元内管理岗位设置及人员配置,对各单元内的水利工程实行区域集约管理,深化完善区域化集中管理模式。

 

目前,定海区范围内已确定177个工程实行“镇(街道)站统筹监管,社区(村)分片管理”模式,207个工程实行“区站统筹监管,镇(街道)站分片管理”模式,统筹配置工程管理类、巡查管理类等岗位专职工作人员515人。

 

      据了解,到2017年底,定海区将完成名录内水利工程的创标任务。

 

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工程管理新模式

 

管养分离”是指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负责对工程进行管理,而工程的维修养护实行市场化运作,将专业工作交给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负责实施。

 

管养分离”能减轻水利部门的维修养护任务,有效解决水利部门机构臃肿、工作效率低下、管理制度落后、缺乏激励机制等问题。

 

近年来,我市探索“管养分离”“政府购买服务”“物业化管理”等工程管理创新模式。

 

引进专业化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企业实施水利工程养护。水库、海塘、沿塘水闸工程保洁类、水利工程观测类、水文测站工程设备维修、草坪养护等内容,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数十家专业市场主体承接实施。如工程沉降位移观测、机电设备检修保养、保洁、草坪养护等委托给社会市场化来实施。

 

      针对小型和微型农村水利工程,我市将依托专业化管理,通过聘请村级水利人员、承包租赁经营、引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专业管护机构等管护模式,弥补海岛地区水利工程管理产业化水平不高的“短板”,提高工程管理绩效。

 

创新监管,逐步建立信息化智慧监管

 

今年以来,我市水利部门通过整合现有水利信息化平台资源,逐步建立完善集水雨情预警预报、水质实时监测、视频监控、巡查管理、调度运行、维修养护、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为提升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水平,按照“系统兼容、信息共享”的原则,我市将全面开发建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信息系统,分步实施,建立各级账户,目前信息系统框架已成型。

 

据悉,该系统将在现有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工程巡查管理系统、在建水利工程安全质量监管信息系统基础上,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时整合雨量、水库水位、水资源综合调度等数据信息,通过远程自动监控,实现我市水利部门对我市重要水库(山塘)水雨情、重要区域水质、重要河段水位、重要塘段潮位实时监测和综合管理。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平台搭建起来以后,还要逐步建设完善远程实时信息采集系统,将视频、水位、潮位等实时信息传输到信息系统里,届时就能通过系统实时监测到水库水位,闸门启闭情况等。通过建设信息采集系统、工程基础数据系统、信息传输处理系统和远程监控终端系统等,逐步实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信息化监管、调度,提高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