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力保杭嘉湖无虞

15.07.2016  02:07

 

南台头闸调控室

【本站7月14日讯】2016年7月8日20时,太湖水位达4.87米,再次逼近历史极值;一号台风“尼伯特”携风裹雨、来势汹汹……

位于太湖之南的杭嘉湖地区,自1999年以来首次面临着“极限挑战”。经过几天的奋战,7月10日,“尼伯特”停止编号,太湖水位逐步下降,杭嘉湖地区终于安全挺过了“第一关”。

回顾这场防御太湖流域超标准洪水战役,嘉兴市水利局总工苏胜利深有感触。在他看来,前阶段杭嘉湖面临的防汛形势与1991年太湖汛情极其类似,雨情、雨量、雨势均相差无多。1991年大洪水中,太湖流域约有4000平方公里的面积受淹,而此次洪水除长兴县等部分乡镇街道受淹外,其余地区均无险情,总体损失不及1991年的1/10。杭嘉湖地区在太湖水位顶托,向北、向东排水不畅的情况下,能“有惊无险”,得益于杭嘉湖南排工程等一系列水利工程。

  治太,杭嘉湖构建“上拦、中固、下排”防洪排涝体系

太湖流域是中国的“粮仓”和“钱庄”,其地势周边高、中间低,好比“盛水的碟”。由于西部山区山势陡峭,雨水汇流较快;东部、南部为沿江、沿海高地,地势较高,出水困难;一旦遇到大面积或持续性强降雨,太湖涨水快,排水慢,容易形成高水位。

杭嘉湖地区位于太湖流域南部。受地形地势影响,该区历史上的排水方向是向北汇入太湖、向东汇入黄浦江。然而,一旦遭遇太湖高水位,湖州、嘉兴河网受太湖洪水顶托,出水不畅,容易高水位运行,防汛压力久已有之。

1991年太湖大水以来,围绕太湖治理,国家主导开展了两轮大规模的治太工程建设。一轮治太中,杭嘉湖地区以杭嘉湖南排后续工程、太浦河工程、东西苕溪防洪工程、杭嘉湖北排通道工程、红旗塘工程、环湖大堤工程六项流域骨干工程为中心,开展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工作。1999年以后,该区主要实施太嘉河、杭嘉湖地区环湖河道整治、平湖塘延伸拓浚、扩大杭嘉湖南排和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等5项太湖综合治理工程。

这些工程,增强了杭嘉湖地区涝水北排至太湖和太浦河,南排至钱塘江和杭州湾的能力,为杭嘉湖地区的安全构筑起多重屏障。系统地看,在防御台风、洪水中,这些水利工程按“上拦、中固、下排”,构成了一个统一的系统,协调发挥效益。

上拦, 15 座大中型水库充分发挥拦洪减灾效益

杭嘉湖西部为陡峭山区,集雨面积大,雨水汇流较快,太湖60%来水来自这片山区。杭嘉湖西部山区已建成15座大中型水库,其中,5座大型水库分别是青山水库、对河口水库、老石坎水库、赋石水库和合溪水库,总库容8.04亿m 3 ,防洪库容3.60亿m 3 。此外,还有10座中型水库,总库容3.19亿m 3 ,防洪库容1.21亿m 3

为了减轻杭嘉湖平原防汛压力,充分发挥水库拦洪错峰的减灾效益,浙江省周密部署,科学调度。早在5月底,入梅前,浙江省就预降流域内各大中型水库水位至汛限水位以下2-3米,腾出防洪库容。在台风影响前,浙江对高水位的江河湖库实施预泄预排,全省大中型水库预泄5.3亿立方米,其中,湖州市11座大中型水库预泄1.38亿立方米。

大中型水库根据下游持续高水位的情况,在确保大坝安全前提下,全力拦蓄洪水,减轻下游防洪压力。苕溪流域西部山区大中型水库普遍可拦蓄200毫米的雨量,能大大减轻下游压力。

中固,全面构建杭嘉湖防洪排涝保护圈

杭嘉湖地区是著名的江南水乡,河网密布,水系交错。多年来,杭嘉湖东部平原通过堤防加固、河道拓浚、河道清淤、连通水系、城防建设和圩区整治等,不断提升河道行洪能力和城镇防洪能力,全面构建起城镇、农村防洪排涝的保护圈。

自1999年起,嘉兴市各地相继开展了以城镇防洪为主题的防洪工程建设。其中,嘉兴市中心城区按百年一遇标准,通过采用城市大包围方式,至2005年围成防洪包围圈面积142.2平方公里。湖州亦依托东西苕溪防洪工程,在中心城区修筑相应的防洪排涝体系,形成封闭的包围圈。

在城市防洪的基础上,嘉兴、湖州开展了大范围的圩区整治,依托密布的天然河道,将无数散落的自然圩合并为中小型圩区,并修筑闸站、加固堤防、拓浚河道、连通水系,形成乡村防洪的保护圈。以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金家圩圩区为例,通过圩区综合整治将20个自然圩合并成一个中格局圩区,新建圩堤12.79公里,新建4米水闸8座、3米水闸1座,5米闸站结合排涝站3座,排涝流量9.46立方米/秒,进一步提高了圩区防洪排涝能力和农业综合能力。圩区整治的惠民效益在当地显而易见。

据金家圩圩区所保护的费家埭村村书记赵建荣介绍,该村所在的菱湖镇以养鱼闻名,有5900亩鱼塘,一旦受淹,经济损失将十分惨重。1999年特大洪灾时,全镇受淹严重,他的20亩鱼塘约有60%的鱼冲走,剩余的40%只能通过在水塘边拦网挽救。圩区的建设,对水位进行了“管制”,遇到高水位时,可以通过泵站强排,降低了农村受淹的风险,减少了村民的经济损失。台风“菲特”期间,村里有些内涝,20多台泵站2天就将涝水排干了。有了圩区,菱湖镇5900亩鱼塘不再让村民们担惊受怕。

除了城防和圩区,杭嘉湖地区还结合省里的“万里清水河道整治工程”等载体,组织实施太嘉河、杭嘉湖地区环湖河道整治、平湖塘延伸拓浚等一系列河道整治工程。堤防的加高加固,与河道拓浚、河道清淤同时开展,使得河道行洪调蓄能力大为增加。据了解,2003年以来,嘉兴、湖州共完成河道整治1.6万公里,清淤约2亿余方。

下排,南排 18.95 亿立方米 降低嘉兴水位约0.45米

杭嘉湖南排指的是通过强排泵站将洪水往南排至钱塘江和杭州湾。在北排、东排不畅的不利因素下,杭嘉湖南排工程一直是降低杭嘉湖地区水位、缓解杭嘉湖汛情的主要途径。

杭嘉湖南排工程建有长山、南台头、盐官上河、盐官下河4座大闸,闸门总净宽达144米,开挖了分布于海盐、海宁、桐乡、余杭、嘉兴郊区等县市区的分别连接上述4座大闸的河道,总长190余公里。

自1977年长山闸开工以来,经过建设者们20余年的努力,2000年,杭嘉湖南排主要工程全面建成。该工程在抵御1991年、1996年、1999年梅雨洪水以及2009年“莫拉克”台风和2013年“菲特”台风等洪涝灾害中发挥了显著作用。2013年,为进一步加强杭嘉湖地区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经省发改委批复实施。该工程由长山河、南台头、三堡、八堡4个排水泵站以及长山河、长水河、洛塘河、盐官下河4条河道延伸拓浚工程和南台头闸前干河防冲加固工程等组成。

此次防汛防台过程中,在太湖水位不断创出新高、太浦闸全力下泄的情况下,杭嘉湖南排工程实施超常规调度,其4座闸站——长山闸、南台头闸、盐官下河枢纽、盐官上河闸等均全力外排洪水,扩大南排工程的三堡泵站以及平湖塘延伸拓浚工程建设的独山闸应急排涝站也投入了运行,发挥了显著效益。

据统计,杭嘉湖南排以每天约4200万方强力外排。自4月6日开始至7月13日,累计外排水量达18.95亿立方米。其中,长山闸自4月开闸运行以来,至7月13日,已累计排涝放水8.06亿立方米,南台头闸已排涝5.08亿立方米。去年刚投入运行的独山闸,今年已排水1.42亿立方米;三堡排涝站,今年已经累计排水1.14亿立方米,接近有10个西湖的水量。这些措施有力保障了杭嘉湖大部分地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据估算,杭嘉湖南排工程的外排降低了嘉兴最高水位约0.45米,否则嘉兴水位将接近甚至超过1999年太湖特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4.34米,并可能造成杭嘉湖东部平原近百万亩圩区受淹。

此外,根据国家防总的命令,浙江省顾全大局,部署落实太湖流域超标准洪水调度措施,8日上午7时东苕溪导流东岸口门(德清、洛舍、鲇鱼口、菁山、吴沈门)开始分洪,最大流量曾达到350立方米/秒。据统计,8日分洪以来,导流分洪累计12800万立方米,相当于可降低太湖水位0.05米以上,为防御太湖流域超标准洪水作出了贡献。

当前,太湖又将迎来新一轮次的降雨,“危机”还未解除,太湖高水位对杭嘉湖平原地区的影响仍将持续,并可能加重。据气象预报,近期浙北地区可能出现大雨暴雨天气,太湖水位很可能超过历史最高水位。面对严峻形势,杭嘉湖南排等水利工程将继续实施超常规调度,为杭嘉湖打赢防汛持久战继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