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凝一方智慧 浙江龙泉演绎“卖水的城市”炼成记

23.05.2017  10:11

小黄南村的秀水一景 陈洁 摄

中新网丽水5月22日电(见习记者 陈洁)坐落于浙江省西南边陲的龙泉市,汇瓯江、闽江、钱塘江三江之源,水资源总量35.98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13083立方米,是浙江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高山密林间,一张细细织就的水网浸润着这方处州好龙泉,孕育出青瓷宝剑千百年不灭之光。


小黄南村昔日被猪圈污染的沟渠焕然一新 陈洁 摄

  这脉丰沛且优质的龙泉水,是自然的慷慨馈赠,也凝聚着龙泉护水一方的点滴智慧。早在2009年,龙泉便在浙江省率先推出河道管理“段长制”,建立起分流域分乡镇监管责任体系,并于随后“五水共治”的全面铺开和深入中上演“河长制”的龙泉特色变形记。

  伴随着剿灭劣Ⅴ类水的号角响彻浙江,一场剿劣攻坚战在龙泉热烈打响。龙泉市环保局党组书记李小龙告诉记者,龙泉境内排摸出的35个劣Ⅴ类水体现已消除33个,“在治旧与控新并举中,龙泉计划今年将可能形成劣Ⅴ类水体的V类水和IV类水全部消除。”这是一座“卖水的城市”满怀底气许下的治水承诺。


查田镇一养猪聚集点变湖滨公园 陈洁 摄

   固本创新 龙泉河长制演绎本土变形记

  2013年,浙江于全域范围内铺开“五水共治”工作,其中凝练了“浙江经验”的河长制,是令各地效仿的创新之举。

  将目光移至浙西南大山深处的龙泉,该地在2009年便率先开始了“河段长制”的实践,即由各乡(镇)长担任本辖区河道的段长,建立分流域分乡镇监管责任体系,解决了原先河道水环境管理责任不清、职责不明的问题。

  而随着“五水共治”的开展,龙泉在总结“段长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又作新突破,“不同于别地对河水流域进行分割,龙泉以行政区域为划分,追根溯源,明确责任。”如李小龙所言,“河长制”在龙泉上演着一场因地制宜的“变形记”。

  龙泉市上垟镇小黄南村书记蔡焕文,如今成了村民津津乐道的“沟长”。走出家门不消几步路,便来到村子聚餐点边的沟渠旁,蔡焕文告诉记者这便是自己的“包干区”,“过去此处因油污直排,常年漂浮着厚厚的油渍,天一热就蚊蝇滋生,臭味难闻。


查田镇一养猪聚集点变湖滨公园 陈洁 摄

  担任沟长以来,蔡文焕发动全村力量,将大大小小的水沟水渠清理个遍,发黑发臭的水沟从此在小黄南村“销声匿迹”。

  上垟镇镇长陈伟平介绍说,“沟长制”由该镇在“河长制”基础上率先创制,“沟长制细化到遍布村中的小沟小渠,并且都在家门口就近安排,覆盖面更广了。

  放眼龙泉,像“沟长制”这样因地制宜的创新遍地开花:查田镇工业园区内,各企业相关负责人担任起了“河长助理”;住龙镇上,一支支“红色娘子军”巡逻的身影定期出现在门前沟渠边,村内小溪池塘旁……

   治旧控新 动态管理护一脉清水长流

  2015年,龙泉成功创建“清三河”达标县,并连续两年捧回浙江省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先天禀赋加上后天呵护,龙泉无疑是水生态的优等生。

  在今年开展的剿灭劣Ⅴ类水专项行动中,李小龙坦言龙泉依然大有可为,“通过排摸检测,我们发现龙泉还存在35个劣Ⅴ类水体。

  鉴于35个不达标水体的成因不尽相同,一支“剿灭劣V类指导专家小组”成立了。“专家小组深入35个点逐一制定对策,形成了35套整治方案,真正做到对症下药。”李小龙表示现已完成33个劣Ⅴ类微小水体的整治,速度大大超出预期。

  相较于“治旧”,“控新”有着更为长远的意义。为从根源上杜绝劣Ⅴ类水体的产生,龙泉又将目标对准了V类水和IV类水。

  在李小龙的办公室里,一摞厚厚的“五水共治剿劣机制周报”详尽地将一套动态管理机制记录在册。

  据悉,龙泉计划在今年年底,实现全域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的愿景。

  红利井喷清 溪碧湖孕育“卖水的城市

  于龙泉而言,治水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眼前的秀水美景,更是以清水之红利壮富民之底气的经济发展后劲。

  各流域断面水质Ⅰ、Ⅱ类达到98.8%,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和地表水市县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均达100%,龙泉人有“靠水吃水”的幸运和底气。

  漫步于住龙镇住溪村老街的石板路上,两旁是青砖灰瓦的清中期古建筑林立,门口院落花木扶疏,一汪蜿蜒老街的活水更叫人移不开眼。

  住龙镇镇长李宣告诉记者,自2014年引活水入村以来,住溪村以家庭为单位“分户治理”,护好家门口这一汪活水,如今水质达到了Ⅲ类及以上,“水净村美,游客也纷至沓来,今年以来住龙镇吸引游客近3.6万人次,营业收入达180万元,同比增长超过38%。

  红利远不仅于此。沿着住溪溪溯流而上,周志康的娃娃鱼养殖基地坐落于住龙镇潘床口。

  周志康告诉记者,娃娃鱼对水质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一点点污染就会导致娃娃鱼死亡,而令人欣喜的是住龙的水质完全符合,而且这样的水养成的娃娃鱼,品质明显略胜一筹。”现在周志康的养殖基地里有娃娃鱼3.6万尾,年产值达1300万元。

  “治水成就了美丽乡村,也激发了经济效益。”如李小龙所说,当越来越多的游客、企业为一泓清泉按图索骥而来,“卖水的城市”作为龙泉一张生态金名片被打磨得越发光亮瞩目。(完) 【谢士琳】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