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成效大 市民期待再提高——余杭区“五水共治”民意问卷调查报告

25.12.2015  20:14
            “五水共治”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以治水为突破口,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的关键一招。余杭地处杭嘉湖平原,是著名的水乡,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治水就是抓民生,“五水共治”就是惠民工程。我区以“五水共治”为抓手,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全力建设“美丽余杭”,推进了幸福和谐新余杭稳步发展。为了解市民百姓对“五水共治”实施情况的认知及评价,区统计局组织开展“五水共治”快速调查。本次调查涉及16个镇街的10个城镇社区、12个农村行政村,区级及部分镇级河长单位联系人同时参与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586份(见表1),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表1:“五水共治”民意调查样本构成

基本指标

频率

百分比%

基本指标

频率

百分比%

性别(N=586)

职业(N=586)

326

55.6

公务员

30

5.1

260

44.4

企业职员

180

30.7

年龄(N=586)

私营企业主、个体老板

79

13.5

18岁及以下

1

0.2

在校学生

3

0.5

18-39岁

216

36.9

事业单位人员

91

15.5

40-59岁

271

46.2

退休人员

108

18.5

60岁及以上

98

16.7

其他

95

16.2

学历(N=586)

 

本科及以上

149

25.4

类别(N=586)

大专

129

22.0

城镇居民

300

51.2

高中、中专

138

23.6

农村居民

240

41.0

初中及以下

170

29.0

河长单位联系人

46

7.8

 

一、市民对我区“五水共治”行动总体认知情况

(一)对“五水共治”治理行动知晓度高。 调查显示,受访者知道“五水共治”行动的比例占84.4%,比去年上升了29.6个百分点,“听说过,但具体内容不太了解”的占15.0%,“不知道”的仅占0.6%,同比分别下降24.2、5.4个百分点(见图1)。

 

图1 受访者对“五水共治”行动知晓情况

(二)对“五水共治”工作业绩评价好。 调查显示,当被问及“您对‘五水共治’工作所取得成效的评价”时,评价(“非常显著”与“比较显著”小计)最高的是“保供水”,达83.2%;第二位的是“治污水”,达81.0%;排名第三的是“防洪水”,达80.9%;排名第四的是“排涝水”,达76.%;排名第五的是“抓节水,达67.4%(见表2)。

 

                            表2:市民对“五水共治”工作成效的评价        单位:%

选  项

非常显著与比较显著小计

非常

显著

比较

显著

成效

一般

成效

不大

没有

成效

保供水

83.2

36.6

46.6

14.7

1.9

0.2

治污水

81.0

31.2

49.8

16.1

2.7

0.2

防洪水

80.9

34.9

46.0

17.4

1.4

0.3

排涝水

76.1

28.0

48.1

21

2.6

0.3

抓节水

67.4

23.4

44.0

28.1

3.8

0.7

(三)“治污水”是市民关注的首要问题。 调查显示,当问到“您认为‘五水共治’的首要问题是什么”时,“治污水”以85.3%的比例位居榜首,关注度紧随其后的则是“防洪水”和“保供水”。

(四)对“五水共治”意义的认同度高。 五水共治”行动涉及到市民的切身利益。调查中,当对受访者问及“五水共治”意义的认同度时,在11个选项中,“有利于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以95.9%的认同度位居第一;“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位居第二,占95.7%,第三是“有利于提高居民节水意识,提升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占94.5%。共有7个项目的认同度达90.0%以上(见表3)。

表3:市民对“五水共治”系列观点赞同表                      单位:%

序号

系列说法

赞同

1

有利于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95.9

2

是重大的民生工程

95.7

3

有利于提高居民节水意识,提升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

94.5

4

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93.9

5

污水、涝水、洪水、饮水、节水等问题已日益成为制约杭州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92.6

6

有利于全面提高城乡供水品质,提升农村安全饮水状况

92.5

7

五水共治”是建设“美丽余杭”的必要基础

92.5

8

污染问题,表现在水里,问题在岸上,根子在产业

89.8

9

有利于本地产业转型升级,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

89.4

10

寻找可游泳的河”可以促进我区的治污水工作

83.2

11

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82.8

 

(五)对打赢“五水共治”攻坚战的信心较强。 调查显示,当问到“您对我区打赢‘五水共治’攻坚战的信心”时,信心(“很有信心”与“较有信心”小计)最强的是“保供水”,达87.9%;其次是“防洪水”,达87.5%;“治污水”以83.4%的占比位列第三(见表4)。

                        4 市民对打赢“五水共治”攻坚战的信心          单位:%

选  项

很有信心与

较有信心小计

很有

信心

较有

信心

信心

一般

不太有信心

没有

信心

保供水

87.8

48.5

39.3

10.7

0.5

0.7

防洪水

87.5

47.7

39.8

11.7

0.2

0.3

治污水

83.4

46.8

36.5

13.0

2.4

1.0

排涝水

81.6

43.5

38.0

15.7

1.5

0.5

抓节水

80.0

42.4

37.6

16.4

2.8

0.5

(六)参与“五水共治”活动较积极。 调查显示,受访者积极参与我区“五水共治”活动,表现形式多样,且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积极投身之中。在例举的9个选项中,“参与各类‘五水共治’宣传活动”、“积极开展节水活动”和“参与河道清淤、洁水等活动”分别以55.3%、54.6%和42.%的占比位居前三。

二、“五水共治”分项评价情况

(一)对治污水的评价:排查源头,治理措施更明确

1. 市民对水质污染主要原因看法较集中。 当被问及“您认为造成本地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时,在10个选项中(见表5),受访者认为造成本地水质污染最重要原因列前3位的分别是:生活污水没有进入污水管网直排河道(62.8%)、企业偷排不达标污水(46.2%)、生活垃圾乱倒入河道(43.2%)。

表5:造成本地水质污染原因排查

选  项

比例

选  项

比例

生活污水没有进入污水管网直排河道

62.8

河流不畅,自净能力小

22.2

企业偷排不达标污水

46.2

制度不健全,监管处罚力度不够

22.0

生活垃圾乱倒入河道

43.2

工业垃圾乱堆造成污染水进入河道

16.9

河道积淤,河面垃圾清理不及时

31.2

农业畜禽养殖污水排入河道

10.9

治污设施处理能力不够,造成废水排放量仍太大

25.8

其他

0.5

注:本题系多选题。

2. 治污措施针对性强。 市民深受污水之苦,治污愿望最强烈,致污因素最了解,治污行动最具有针对性(见表6)。 在治理居民生活水质污染方面 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增加污水管网的覆盖面,提高污水处理能力(73.0%);对生活垃圾进行统一收集运输和集中处理(56.7%);定期进行河道清淤、配水(52.9%)。 在治理企业生产水质污染方面: 加大对企业排污行为的监管,严肃处理违法排污行为(68.3%);关停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62.6%);强制严重排污企业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面达标排放(45.6%)。 在治理农业生产水质污染方面: 规范畜禽养殖场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养殖场污染物纳管或达标排放(61.4%);大胆探索并加快实施绿色、生态、环保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50.2 %);加大违法排污养殖场的处罚力度(49.7 %)。

表6:治理水质污染的措施与建议

选    项

频率

居民生活方面

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增加污水管网的覆盖面,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73.0

对生活垃圾进行统一收集运输和集中处理

56.7

定期进行河道清淤、配水

52.9

在农村建分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42.2

及时清扫各种垃圾                               

29.0

把城市家庭阳台上洗衣机的污水和厨房污水接入污水管道

22.7

企业生产方面

加大对企业排污行为的监管,严肃处理违法排污行为

68.3

关停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

62.6

强制严重排污企业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面达标排放

45.6

搬迁城市有污染的生产企业             

40.1

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减少排污量

24.4

全民参与,有偿举报,鼓励市民全方位、全时段关注监督

22.9

加强对餐饮企业的污水管理

11.9

定期公布高危污染企业排污监测结果

6.5

提高企业污水排放标准               

5.3

农业生产方面

规范畜禽养殖场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养殖场污染物纳管或达标排放

61.4

大胆探索并加快实施绿色、生态、环保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50.2

加大违法排污养殖场的处罚力度

49.7

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45.6

全面禁止家庭和小规模的畜禽养殖

35.2

对部分河流的集雨区全面禁止畜禽养殖

29.7

                注:本题系多选题。

(二)对“防洪水”和“排涝水”的评价:防排统筹,设施到位是关键

1. 修缮防洪设施是“防洪水”的有效措施。 调查显示,当被问及“您认为本地‘防洪水’应采取什么措施”时,“拓宽、疏浚河道,加固江湖堤防,提高防洪标准”以84.1%的占比位居第一。

2. 设施积水是内涝的主要问题。 调查中,当问到“您认为本地内涝的主要突出问题是什么”时,“道路积水”市民最关注,达79.5%。

3. 清淤促排”是“排涝水”的重要举措。 调查中,当问到“您认为‘排涝水’应采取哪些措施”时,在13个选项中,“河道整治、清障、清淤”以65.0%的占比居首位(见表7)。

                          表7:市民对加强“排涝水”的观点                      单位:%

比例

比例

河道整治河道清障清淤 

71.7

对局部积水区域进行专项改造                 

25.3

提高排水设施设计标准

53.9

断头河打通工程

20.8

优化排水设施的设计

47.8

建设涵洞排水设施

20.6

建设口径超大的排水主干网

36.9

小流域山洪治理

9.9

建设排涝泵站

30.0

加高路面   

9.7

建设大容量的城市蓄水设施

29.2

其他

0.3

确保现有设施完好,能随时发挥正常效能

25.8

 

 

注:本题系多选题。

(三)对“保供水”的评价:生命之源,水质安全保供水

1. 对我区饮用水源的保护和建设评价较好。 调查中,当问到“您认为我区饮用水源的保护和建设做得好吗”时,认为“很好”和“比较好”的占66.6%;“一般”的占28.7%;认为“不太好”和“很不好”的分别占4.3%和0.4%。

2. 对当前饮用水的水质和用水较为满意。 调查显示,当问及“您对当前饮用水的水质和用水感到满意吗”时,认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51.8%;表示“基本满意”的占有38.3%;表示“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分别占9.4%和0.5%。

3. 净水寻源”是“保供水”的重要手段。 调查中,当问到“您认为‘保供水’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时,在8个选项中,居首位的是“改造水厂水净化处理工艺以提升水质”,占68.3%;其次是“引进水质好的水源”,占59.0%;排名第三的是“建设饮用水第二水源地,防止突发性水源污染事件”,占45.6%(见图2)。

 

(四)对“抓节水”的评价:行为自觉,人人皆知多宣传

1. 市民节水意识高。 调查显示,在问及“您对节约用水的看法和做法是什么”时,82.6%的受访者表示“支持,自己也坚持做”;“自己平时不怎么注意”的占14.5%;“仅依靠我节约微不足道”的占2.7%;另有0.2%的受访者表示“无所谓”。

2. 市民节水的方式多样。 在“您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节水习惯”的9个选项中,“在公共场所不用水时立即关闭龙头”以80.7%的比例位居第一(见表5)。

3. 抓节水”提高居民节水意识最重要。 当问及“您认为‘抓节水’下列哪些措施最有效”时,受访者首推“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居民节约用水意识”,占73.4%。

4. 市民对政府推进节水工作的期盼。 调查显示,在问及“为继续推进节水,政府还应做好哪方面工作”时,在8个选项中,排第一的是“加大监管力度,突出加强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节水监管”,占54.3%。

表5: 居民节水习惯、抓节水的途径和措施

选  项

频率

居民日常节水习惯

在公共场所不用水时立即关闭龙头

80.7

及时关紧正在滴水的水龙头,如漏水立即修理

64.0

在洗蔬果、洗衣服、刮胡子时,不让水龙头开着

63.0

家里使用节水马桶,节约冲水量

47.6

用过的水存储起来,尽量重复使用

43.0

停水后,当外出时会拧紧水龙头

42.0

看到或听到有好用的节水器具和方法,会想办法在家里推广使用

15.0

下雨时,会用各种器具收集雨水用于浇花或家庭卫生

10.8

抓节水的有效措施

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居民节约用水意识

73.4

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54.3

实施阶梯式水价制度,多用水多交钱

50.9

加快推进雨水回收利用项目

30.0

大力推广工业农业节水技术   

27.0

制定科学合理的用水指标(定额)

23.2

政府层面应加强的措施

加大监管力度,突出加强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节水监管。

54.3

完善公共设施,提高绿化用水和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扩大再生水的使用范围。

45.7

建立健全水价长效机制,通过价格杠杆激励社会节约用水。

44.4

编制全市节约用水规划,制定年度节约用水计划。

41.5

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大力倡导市民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让节水由意识变成习惯,由习惯成为文化自觉。

39.2

制定行业用水限额,严格控制大用水量企业的过快增长。

29.0

推广节水措施,普及居民家庭节水器具,积极推进节水行动。

22.0

              注:本题系多选题。

三、对“五水共治”的几点建议

五水共治”紧扣民生主题,惠及城乡百姓,深受市民的拥护。“五水共治”的市民属性,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听呼声,接地气,正是有了民意基础的支撑才能有效推进“五水共治”。调查中,受访者提出了众多的意见和建议,经梳理归纳如下:

(一)广泛宣传,“五水共治”理念家喻户晓。 寓教于乐,形式多样,多层面、多渠道、多手段,广泛宣传“五水共治”,老幼皆知,社会共识强烈。 首先是宣传要常态化。 通过宣传,人人皆知;家庭成员作为社会的细胞,在社会中、在单位里、在家庭中,都要始终如一把“五水共治”理念落实在工作与生活之中。区长河道单位联系人呼吁: 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号召每一位市民都参与到五水共治行动中来”。 其次是宣传要注重实效。 有受访者反映:下发的“五水共治”纸质资料到农村,农户大都不怎么看,宣传效果不明显;倘若结合发有意义的礼品,如环保袋上印上“五水共治”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效果就明显多了。这样既实用,又起到宣传作用,能吸引农户关注,宣传的目的就达到了。 第三是发挥社会舆论监督功效。 “五水共治”成效好不好,关键之一就是要问绩于民;要发挥新闻媒体等的监督作用,弘扬正气,鞭笞丑陋,推动“五水共治”在阳光下运行。 第四是列入精神文明范畴。 “五水共治”是文明健康的行为,城乡市民不仅要努力践行,成为自觉行为,更应该成为人们应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其内容应充实完善乡规民约,并为制定治水制度规章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属精神文明范畴;其健康、文明、向上的行为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注重绩效,“五水共治”惠及全体市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 首先,建立长效机制。 “五水共治”不是权宜之计,不可能靠单纯的几次整治或突击就大功告成。必须有长抓长管、执行有力的治理机制。 其次,治理过程,就是产业转型升级同步实施的过程。 污染问题,表现在水里,问题在岸上,根子在产业。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结合河道情况,规划出产业转型、管网建设、技术管控设施同步跟上的整治方案,同步实施。 第三,“一河一策”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出成效。 余杭是先进制造业基础,境内河流众多,情况千差万别,“五水共治”是需综合治理,“一河一策”才是因地制宜的科学举措。 第四,执行到位是关键。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两字,共产党人最讲认真。“五水共治”就是从产业转型升级、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统筹考虑下开展的,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了“五水共治”部署,关键是科学实施、执行到位,否则功亏一篑,失信于民。

(三)依法推进,“五水共治”成果共建共享。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五水共治”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必须依法推进,才能赢得民心,才能有成效,才能惠及城乡全体市民。 首先,职能部门履职。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执行过程中实践和推进了法治社会前进的步伐。 其次,经营业主诚信。 做到生产经营合乎规矩,符合排放标准和要求,污水处理设施完好,运行正常,杜绝偷排现象。 第三,公民热心参与。 公民在单位作为生产经营人员,在家作为消费者,基本的一条就是要遵纪守法,一举一动都要按照“五水共治”的要求,做到绿色环保;同时当好信息员,监督举报污水偷排行为及管理死角。 第四,政府机关做表率。 政府机关在“五水共治”中要做好榜样,发挥其应有的示范效应。 第五,舆论宣传正能量。 弘扬节约意识,褒奖节约行为,对浪费、污染行径用经济杠杆处罚。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各类媒体要形式多样宣传报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传播正能量。针对外来创业务工人员占比高的情况,着重教育他们抛弃丑陋习俗,尽快融入余杭。招募志愿者进行服务与宣传,让“五水共治”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