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布

12.08.2016  19:10

    飞机落地滑行时机舱内就响起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飞机进入平飞就忍不住打开手机拍张照;虽未使用但全程忘记关机……这样的情况在民航航班上屡见不鲜。

    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布,将“违反规定使用手机”视为“危及民用航空安全和秩序的非法干扰行为”,最高罚款5万元。飞机上违规使用手机一直是明令禁止的,而此次修订征求意见稿将此规定进一步明确,处罚也更为严厉,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

     一问: 为何要重罚 飞机上打手机?

    中国民航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手机使用的信号频率与飞机所使用的频率同属于一个波段,有可能产生谐波干扰,影响飞行安全,民航在安全上出不起半点差错,因此飞行全程不能使用手机。

    据悉,现阶段,各国对于手机干扰飞机飞行的理论认识是一致的。尽管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生过因为使用手机造成飞机通讯、导航干扰而引发的空难,但其带来的安全风险还是客观存在的。

    南航一位从业20多年的机长谈到亲历的往事:一次,在广州白云机场降落时,导航系统给出了一个按常识不应该出现的指令。他们初步怀疑有可能是受到手机信号干扰。于是,他和机组人员一边进行其他备用系统的检查,一边通过广播告知乘客勿使用手机。基于经验和应急处理,他们采用了一套非常规的飞行标准,最终安全降落。事后乘务员通过客舱检查发现,确是有乘客在使用手机。

    “如果不是及时应对和机组有足够的经验,我们可能因为导航的指令而选择复飞等措施。如果遇到一些地形复杂的机场,加上天气不好的话,就有可能酿成事故。”他说。

    全球航空公司都对飞机上使用手机作出不同程度和不同标准的限制,因为使用手机特别是使用手机接打电话,可能对航空器的导航通讯系统造成干扰,甚至会给飞行员错误的提示。

    中国民航飞行员协会副秘书长孙慧说,我国为更加充分地保障民航安全,采取谨慎的态度,全程不能使用手机,智能手机所拥有的飞行模式也不被我国民航规定所认可。航空公司工作人员也表示,一些乘客认为航空公司和民航要求过度是不准确的,因为民航安全规范就是为了尽可能降低出现危险和事故的概率。

    二问:最高5万元罚款 是否处罚过严?

    从2011年至2015年,每年都会出现旅客因在飞机上违规使用手机而被处罚的案例。罚款为500元至1500元不等,严重的还被行政拘留5至10天。其中,2015年8月深圳前往银川的航班上,一位旅客将手机调成飞行模式继续使用并与机组人员发生激烈争吵,最后机长报警并将飞机滑回,乘客被处行政拘留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