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专家齐聚浙江桐庐 倡生态保护探文化长青

02.06.2016  01:32

  中新网杭州5月31日电(江耘 林波 李佳赟)城市化的滚滚洪流之下,民宿已然成为一种诗意栖居的代表。5月31日,备受民宿行业期待的首届中国(桐庐)国际民宿发展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举行,来自各地的民宿专家针对不同区域的民宿设计和运营上演“头脑风暴”,共同倡导民宿生态保护,探寻文化长青。

   生态保护还原原始自然状态

  坐靠雪山山脉出海口,鸟瞰宜兰湾的绝佳视野,隐身山林的蜻蜓石民宿,拥有远离尘嚣的景致,同时提供饭店等级的餐饮和服务。

  民宿的主人石正人是台湾大学昆虫系教授,长大后一直在大城市里求学、工作,反而让他对大自然的情感愈发强烈,在退休之后,选择卖掉台北的资产,落脚台湾宜兰县头城镇打造民宿。

  在蜻蜓石,石正人将客人吃不完的食物用来喂昆虫,而养殖的昆虫则是用来喂养鸡鸭,鸡鸭的粪便用来浇灌种植物,如此循环往复。“我们民宿的一大特点便是可持续发展,让生态更加健康。”在石正人看来,这个模式在一般的民宿都可实行,并且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蜻蜓石民宿是台湾众多民宿中的一员,如果说历史的积淀和时代的机遇给了它一往无前的力量,那么属于这片土地的荣光则给了民众享受美的视角。

  而在与台湾一海相隔的浙江桐庐,追求自然的民宿也正在蓬勃发展。

  2013年之前,项恺是杭州的一个设计师,2013年之后,他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创造一个“世外桃源”中,而“秘境”就是他目前最好的作品。

  “秘境”藏匿在桐庐的大山深处,地处中国最美县城桐庐莪山畲族文化村,是一个海拔近500米的隐秘山谷,也是杭州唯一一个少数民族村落。

  居于村落间,融于村民中,这便是项恺理想中的民宿。在他看来,民宿应该融于当地的生活,而不是一个独立体。项恺设计的民宿风格就是自然风,利用木头、石头等当地材料装修而成,“我们的民宿基本不用油漆,大部分都是使用原木,保持原生态。”

  民宿经济的快速崛起,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田园牧歌式的幻想,亦为乡建注入了一种新的动力。山水之上,田野之间,散落在浙江桐庐山水中的一座座民宿,保留了柴扉小院、古旧的外墙……乡土气息迎面扑来。绵延了千年的耕读文化,借由一座座被细心改造的乡间旧宅,得以生发出一幅田园乡居图景。

   文化长青复兴乡村沉睡资源

  山水为衣,文化为核,借用沉睡乡村资源,乡间民宿焕发长青魅力。

  白天,蜻蜓与蝴蝶翩翩起舞;夜晚,萤火虫与星星相伴点亮夜空。这幅场景时常出现在蜻蜓石民宿,石正人表示:“经营民宿主要是对生活经验的分享。”

  蜻蜓石民宿的建筑以水泥、钢骨和玻璃为主,前方是无边际泳池,坐拥太平洋海岸美景,彰显度假气息。而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蕴含主人人生观和理念,关于蜻蜓石,他们有说不完的故事。

  喜爱老物件的石正人总是将收藏的古董放置于民宿间,让来往的客人感受这份历史的传承。“这些物件让历史与人连接在一起,就像生活中也需要时间传承。”

  这份感悟,不舍民宿总经理张峰感同身受。

  在张峰看来,很多人做民宿不是因为怀揣梦想,就是因为喜欢。“我们看到一个老的房子、一段石桥、一段残墙,这些东西真正感动了这些人,留下来做民宿。”

  至于喜欢的原因,张峰归纳为:文化和生活层面。在他看来,现在浙江的老房子就是江南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他希望这些文化永不枯萎坠落,“在很多年之后,我们的后代还可以看到中国文化。”

  随着国内城市的大规模建设,飞速运行的“城市速度”让张峰感觉到了文化的缺失,“我们很压抑,甚至有些窒息,想要逃避这个城市,和泥土、雨水亲近一点。”

  基于这两点原因,不舍民宿应运而生。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罗德胤表示,如今,民宿已由原来的家庭式旅游,变成了融合乡村文化的综合载体。

  罗德胤表示,在民宿建设中,民宿主人可以将民俗、乡村文化等作为民宿的“生命线”,以特色来打开市场、博得青睐。“比如主人可为游客提供当地的特色餐饮,在房间中点缀传统手工艺作品,设计和创造机会使游客能融入当地传统节日或节庆活动。”罗德胤说。

   诗和远方彰显民宿情怀

  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民宿承载的不仅是当地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还有民宿主人的情怀。

  日本是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休息时间并不多,且工作强度大,在日本民宿协会会长小林听江看来,“日本民宿经营相当于随时欢迎你回家,可以吃到很好的料理,又可以泡温泉,这应该是大部分民宿经营者的想法。”

  与日本民宿不同的是,项恺则将民宿作为寄托情怀的重要载体。

  在青山隐隐中,潺潺溪水伴随着鸟鸣声,剪一束新鲜的花束放在客厅茶几,起身眺望远方,错落有致的峡谷梯田、山峦、云海、竹林,项恺享受每一天的生活状态,生活在这里,情系在山野,“不仅仅是喜欢,更是情怀。”

  黄泥小瓦马头墙,诉说着一个家族的荣耀;回廊挂落花格窗,镌刻着一段岁月的传奇。悠闲的下午,阳关懒散地洒在青石板上,仿佛时光驻足,定格往昔的幸福记忆。

  此时此刻,关于旅行的慢生活,已弥漫期间。

  在石正人看来,民宿即赖以生活的家,“在这个家中,我种菜、养鸡,随时欢迎来访的客人,愿意为他们讲述这个家的故事。”为了让四方来客体验这份“情怀”,石正人的所有员工都来自于当地,“在人与人交流时便能体会到当地的特色。”

  不仅是石正人,张峰对“情怀”一词也颇有感慨。

  张峰表示,未来公司投资装修的民宿将重新返还于当地村民,“希望最后不管谁接手,都能把民宿的魂一直做下去,而村民原汁原味的东西能使项目更加增彩。”

  当城市的钢筋水泥步步蚕食着曾经的自然乡土,当记忆里的小桥流水人家渐行渐远,人们记忆中的“乡愁”正逐渐变为“愁乡”。但随着一个个融合了“情怀”的民宿渐次铺开,乡村经济正逐渐复兴。

  据悉,此次论坛由中国新闻社、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浙江省旅游局、杭州市人民政府、国际休闲产业协会、中国乡村文化研究院、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指导,杭州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杭州市旅游委员会、桐庐县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共同主办,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周刊特别支持,日本民宿协会、台湾民宿协会海外华文传媒协会、杭州市商贸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协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