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荟萃闹新春

01.02.2017  14:08

  中国人过年,最重一个“年味儿”,贴春联贴福字是年味儿,吃年夜饭放炮仗是年味儿,不同地方过年的方式或许各有不同,但是这个“年味儿”大抵是相通的。

  每逢过年,在浙江东南的小县城——温州苍南,人们以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民俗活动欢度春节,不仅有“蒲城拔五更”、“太平龙迎新春”、“莒溪刀轿”等传承百年的的传统民俗活动,还有做炒米、捣年糕等民俗文化活动,可谓是民俗荟萃,年味满满。

   燃香烛祭拜先祖

  除夕祭祖:祈平安迎团圆

  苍南地处浙闽交界,当地居民多为明清时期闽地移民后裔,闽、越两种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形成了苍南多元宗教信俗文化。

  苍南素有除夕祭祖的习俗,既是表达对祖辈和已逝家人的怀念,也是为家族和儿孙祈福。

  在苍南县南宋镇金山文化礼堂,记者见到了逗趣的一幕,在长辈们对着土地公、祖宗炉虔诚祭拜时,一旁的小女孩却直勾勾地盯着祭桌上的食物,嘴里嘟囔着:“妈妈,我好饿呀,我什么时候可以吃桌上的水果啊?”小孩的妈妈露出会心的笑容道:“小馋猫,等祭拜完就有得吃咯。”

  当地的老人向记者介绍,除夕祭祀的传统由来已久,虽然随着家族的迁移很多人已经不在当地生活,但是在祭祀这一天家族大大小小还是会聚集在一起,一同祭拜祖先。除了除夕之外,清明、七月半、冬至也会进行祭祀。

   村民祈愿

  太平龙迎新春:除旧祈福庆新年

  杨府爷是我国东南沿海最著名的民间神祗之一,信众遍布浙闽粤、港澳台乃至东南亚地区,苍南县云岩鲸头杨府殿是其中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一座神庙。每逢正月,鲸头杨府殿周围的村镇都会举行“太平龙迎新春”的民俗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太平龙分“开门龙”、“净龙”、“关门龙”、“小船龙”四种形式。正月初二,正是划“开门龙”的日子。在灵溪镇渎浦村,记者见到了“开门龙”盛大的巡游队伍。“太平龙”和平常我们所见到的龙并不一样,是一种船型的“船龙”,龙身绘制了各式精美的图案及祈福字画,并带有纸扎人物等。在喜庆的乐声中,“太平龙”时而翻腾飞跃,时而盘旋起舞,像神龙一般翻江倒海,场面蔚为壮观。

  “从我记事起每年都会举行太平龙巡游,我爸以前参与过划龙,我还是头一回参加,我这条是小龙还不算重,大的龙有上百斤重呢。”一名参与划龙的表演者向记者展示了他手上的“太平龙”。

  在另外一个村镇,记者见到了另一支“太平龙”巡游队伍。据当地人介绍,许多信众会邀请太平龙队到自家大院进行巡演,祈求家族平安多福。
   坐在童子轿中的“童子”

  马仙巡游:信俗文化活动闹新春

  马仙,又称马仙娘娘、马天仙、马夫人、马七娘,娘娘妈等等,是浙南闽东很有名的地方神。马仙的民间信仰比较普遍,但能够比较完整地保留传统庙会习俗的,如今也只有南宋镇了。南宋垟马仙信仰始于宋,成熟于元末,盛行于明末,并一直延续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正月初三,正逢南宋“接仙出巡”信俗文化活动。巡游队伍由大浦山马仙宫出发,途径南宋各村。巡游队伍由马仙娘娘轿神佛方队、童子轿方队、彩旗方队、古武器方队、鼓乐方队组成,除鼓乐方队外,其余巡游队伍都由当地村民自发组成,他们有的抬轿,有的举华盖,有的扛大刀、长矛等武器。

  在巡游队伍中,童子轿里的“童子”特别引人注目。只见他们戴着圆边礼帽,戴着墨镜,粉雕玉琢的模样,颇有股民国小公子的范儿。据当地人介绍,每年巡游都会选几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担任小书童,由他们为马仙娘娘的轿子开道。但是成为“童子”却不是件容易事,不仅要生得好看,还要掷出代表吉运的圣杯。当地人认为被选为书童是很好的彩头,可以保佑子孙学业进步。
  在正月期间,马仙宫还会邀请外地的戏剧团来唱戏,不仅增添了节日气氛,也丰富了当地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