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取2毫升血液就知是否为胃癌高危

08.12.2015  18:56

  不用经受胃镜之苦,只要抽取2毫升的静脉血,就能筛查是否患上了早期胃癌。明年一月,“早期胃癌筛查研究协同网络浙江省协作中心、全国早期胃癌筛查应用协作中心”就将在省中医院挂牌。目前,血清胃功能筛查项目已在医院启动,患者可以通过血液筛查,了解自己是否为胃癌高危人群。

   我国胃癌发病率高、发现迟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全球47%的胃癌发生在中国,每年新发胃癌患者40多万例,死亡35万人左右。”中国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兆申教授说,按病死率统计,我国胃癌排在所有癌症的第三位,胃癌多发区集中在沿海地区和青海、宁夏地区。

  李兆申教授表示,胃癌的预后与诊断时机密切相关,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超过90%,而中晚期的胃癌,即便经过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5年生存率仍低于30%。“我国目前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低于10%,远低于日本70%和韩国50%的数字。主要原因是我国缺乏早期胃癌的筛查手段及机制。然而在国际上,已探索出血清学初筛结合内镜诊治,发现早期胃癌的新的有效途径,目前已在部分国家广泛开展,包括芬兰、挪威、日本、韩国等,这种方法也被收录进了多部共识意见中。”

   抽2毫升血就能筛查是否高危

  省中医院吕宾院长表示,我国主要通过胃镜发现胃癌,但是胃镜检查的患者耐受性较差,不适合于大面积的人群普查。等到有症状之后才进行胃镜检查,发现的胃癌95%已处于中晚期,患者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并且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与传统胃镜检查相比,血清胃功能检测,更适用于早期的胃癌筛查,受检人只要抽2毫升静脉血,就能‘发现’胃黏膜的病变风险,目前医院已筛查上千例。”吕宾院长说,血清检查主要查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幽门螺杆菌等多项指标,其中胃蛋白酶主要反映胃黏膜萎缩的趋势,如果几项检测都呈现阳性,就需要进一步接受胃镜检查。在胃镜检查的过程中,医生发现可疑病灶后,就可以经过病理检测确诊。简单来说,血液检测是一种筛查手段,查出高危人群后再进行病理确诊。

   感染幽门螺杆菌别急于杀菌

  目前胃癌的致病因素很多,家族遗传、肠化生型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吸烟饮酒等都是高危因素。对此,吕宾院长建议,40岁以上、有家族史或是胃癌高发地区的人群,每年应接受一次血清胃功能检查,以便及早期发现问题、早诊早治。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李兆申教授同时提醒广大患者,如果检测结果显示幽门螺旋杆菌呈阳性,也不用过分紧张。“我国人群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高达50%,虽然这是胃癌的高危因素,但感染人群中,只有1%到10%的人才会最终发展为胃癌。”

  因此,李兆申教授指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不要急于“灭菌”,只有那些有胃癌家族史、有明确的胃部病变者,比如萎缩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等患者,才需要进行杀菌治疗,其他感染者都不主张接受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术,“因为即便接受治疗,也不能百分百根除,而且根除后还有再感染的可能,盲目接受根除治疗,反而容易导致耐药。”

(本文来源:     责任编辑:吴红梅)

版权声明

凡注有衢州日报、衢州晚报、掌上衢州或衢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独家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衢报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