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30%大学生毕业半年内离职 校招旺季来临,应届生,招还是不招?

26.09.2018  20:07

专家建议:频繁跳槽易造成“人才贬值” 求职者需慎重

23岁的张华最近向所在公司负责人递交了辞职信,大学毕业后入职还不到半年的她最终决定去一家保险公司担任销售。张华原来所在的是一家互联网企业,担任行政岗位,虽然工作稳定,但薪资待遇并不高。

张华说,在她身边,目前跳槽的同学还不多,但交流过程中,透露过离职意向的有好几位,其中发展空间和薪资局限是主因。

这和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结果有些类似。在对全国2017届的15.6万本科生、15万高职高专生调查后,麦可思发现,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为33%。

当下,企业的“校招”旺季已经来临,对于高离职率的应届毕业生,企业到底是招,还是不招?

98%本科生选择主动离职

行政后勤”和“销售”是转入比例较高的职业

王惠是在毕业入职两个月后离职的,薪资不如预期是她离职的主要原因,“当时招聘的时候,公司对工资只给出了大致范围,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付出和收入两者并不成正比,所以就主动离职了。

和王惠一样,在离职的本科生中,98%是主动离职的。其中,48%的本科生认为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引起,42%的认为“薪资福利偏低”。

王惠的离职决定遭到了家里人的反对,但她仍然坚持。

王惠家里人的反对并不是没有道理。根据麦可思研究院的分析,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内没有离职的群体,在月收入、专业相关度和就业满意度三点上都要优于有过离职经历的群体。以本科生为例,未离职群体的月收入达4853元,比离职群体的月收入高342元;未离职群体的专业相关度达73%,比离职群体高11%;未离职群体的就业满意度为70%,比离职群体高8%。

麦可思研究院还对毕业三年内职业转换的大学生进行了情况调查。40%的2014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内转换了职业,其中,被转入最多的是“中小学教育”,比重达8.1%,其次是“行政/后勤”“销售”“互联网开发及应用”,比重均为7.4%。相关专家分析,转入行政/后勤类职业和销售类职业比例较大,或许是由于相关工作入行门槛较低,转入较为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