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课本

24.03.2015  11:36
              你以为只有高中、大学才有自主选课?那就错了。在杭州有这么一所小学,每个孩子都有一份独一无二的课程表。学校从2013年9月推出“群落式课程”,学生除了常规课程学习,他们还可以在校园网上自主选课,有130多门课等着他们选择,孩子们可以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课程。 
                长江实验小学是下城区的课改实验学校,同时也是浙江省教科院的教研基地,选课走班已经在高中全面铺开,而在小学层面上,长江实验小学走在了前面。学校开发的“群落式课程”也成为省重点规划课程。 

                在老师、家长、学生中收集新课程 
                从最初20多门拓展到目前130多门 
                这个学期开学第一天,其他学校的学生只是报到,而长江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在报到日这天到武林府新校区完成了开学典礼中的课程体验活动。这次体验活动就是学校“群落式课程”中的一项,当天共推出31门课程,每人选修1门进行现场体验。 
                “群落式课程”参照了高中课改的经验,以及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所有课程内容设置归类为5个子群落,如人文、科学技术、公民道德、艺术、健康。5个课程群,还分为3类,第1类是核心课程,包括国家、地方、校本课程,这是必修课;第2类为广域课程,均为选修课;第3类是拓展课程,分必修和选修,贯穿于校内外活动中,并不在课表中呈现。“群落式课程”并不是一套全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它其实是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归类和整合,是对国家课程的二次开发。 
                想要推出这样丰富的课程,没有一定的时间准备肯定是不行的。浙江省教研组专家在2012年便开始构思,将课程进行分类。2013年初,学校发动老师、家长、学生提课程,最后收集了118门,密密麻麻一堆纸。 
                从大家交上来的推荐课程发现,家长、孩子、老师喜欢的方向都不一样,而且每个年龄段喜欢的也不一样。家长们提的课程多是知识类,比如《国学经典诵读》,而孩子们喜欢动手、体验度高的课,比如创意手工、模型等。 
                最终,集合多方面考虑,将“群落式课程”具体分为: 
                “人文群”:播报与主持、超级辩手、世界遗产、说文解字、中国古典服饰、趣味对子、常春藤名校等26门; 
                “科学技术群”:挑战数独、巧算24点、立体王、电子百拼、显微镜下的秘密、10个小发明等22门; 
                “公民道德群”:领袖训练营、三百六十行、国旗百汇、杭州申遗项目、汽车博览、旅行指南等21门; 
                “艺术群”:巧手纸工、摄影入门、软陶DIY、迷你乐队、动漫简史、魔术世界、10位美术大师、10首流行歌曲等19门; 
                “健康群”:健美操、三跳、疾病与预防、血型与性格、冷兵器和热兵器、10种杭帮菜、西点烘焙等30门。 
                2013年9月1日开始,学校对一年级试行课改:只在上午上四节课,下午根据以“走班制”形式开展各种活动,即“群落式”模式。5人以上就开班,每个班总人数控制在30人以内。2014年9月,全面推广“群落式课程”体系,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整合、调整,从最初20多门拓展至目前的130多门。 
                学校还把每节课40分钟缩短为35分钟,这样,每天6节课共多出30分钟时间,就可以进行更多广域课程学习,广域课的时间都在20-30分钟之间。 
                为了达到体验式教育效果 课程调了又调 
                在整合课程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的课程经过再三斟酌,从选修调整至必修,如《儿童哲学》。一直以来,学校校长丁杭缨都觉得学生的思维能力、思想比知识更重要。 
                起初,学校将《儿童哲学》与《思想与品德》合二为一,但后者更多强调公民道德和规范,而儿童哲学则强调学生思辨,相对来说,前者比后者更开放。“这种思辨的思维,并不仅仅适用于一门课程,它适用于所有课程以及校内外生活。”丁杭缨最终将《儿童哲学》设置为必修的校本课程,列入核心课程中。 
                光《儿童哲学》教材就编写了3套,一、二年级使用的是绘本,以多图形式呈现;高年级则是以故事为主,在故事中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 
                课程大致有了方向,上课时间又让丁杭缨和老师们犯愁了。要考虑到每位老师的排课时间,一下子增加这么多课,除了从在校的老师“下手”,学校还外聘了一些专业老师。比如鲁班工坊、模型课。 
                学校教科室主任蔡红霞老师是这次校园课改的重要一员,在与她聊天过程中,就发现在她的办公桌前贴了一张A3大小的课程表,是本学期全校一至六年级所有师生的课表。蔡老师笑言,排课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蔡老师还透露,在课程设置上也曾有反对的声音,高年级家长担心影响孩子学业,希望能在不影响目前主课课时的情况下增设“活动课程”,不要减少语数外等各学科课时,毕竟以后还是要统考的。也有家长说,“群落式课程”一、二年级可以多涉及,三年级以上学业逐渐繁重,建议取消。 
                在多次会议讨论和意见征集后,学校也慎重考虑,将一年级广域课时间安排在每周三下午最后一节,二至五年级的学生选修课时间安排在周五下午,六年级则定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主题活动, 
                现在课程在全校中已经全面铺开,但丁校长和老师们的工作还在继续进行。每月定期开会了解课程开展情况,学生学习效果。其他时间,只要有任何新思路,丁校长和老师们就会在QQ群或微信中及时头脑风暴。 
                每一批次选课后,还实行末位淘汰制,将上一学年选择率较低的末位课程进修替换。蔡老师说:“学生还是比较喜欢动手体验式课程,如果和日常课程有重复,选的人就会少一些。” 
                实行网上选课 每个孩子都有一份自己的课表 
                学校从2014年9月9日开始启动了网上平台选课,推出的课程以孩子的特长优势为出发点,提供了35门与基础课程相关学科交叉的广域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 
                为了帮助学生和家长更充分地了解待选课程,除了平台上链接的课程说明外,学校还提前在“广域特色课”时间进行了任课教师的走班招募活动。直观的课件呈现、丰富的语言介绍,引得选课学生跃跃欲试。 
                正式选课启动后,主要分两个阶段进行:一年级学生“广域体验课”选课,二至五年级“广域特色课”选课,一律采取60分钟大课联排的形式。 
                在选课设置上,每个年级的广域课选课时间都不一样。一年级实行混龄走班,一个月选一次课。课程包括电子百拼、模型制作、乒乓、动漫、硬笔书法、街舞、象棋、陶艺、声乐等。二至五年级一年选一次,采取混龄走班的方式,学生自由选择,主要涉及4个门类16个课程。 
                小班化,大世界。这是学校校园网首页的一行大字,从这句话中不难发现学校的教学目标。 
                为什么想到让孩子自主选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丁杭缨说,“群落式课程”设置打破单一分科,遵循生物群落分布的规律,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安排课程。孩子们可以在众多课程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作为选修课,相信一定可以收获很多。 
                学校每位学生都实现了“一生一表”,每个孩子除了常规课程以外,还选择自己喜欢的选修课,每个孩子有一份丰富的课程表,课上得很愉悦。 
                “社团活动课程化,课程选择个性化。”丁杭缨认为,广域课程,为学校整个“群落式课程”添上了靓丽的一笔,是充满生气和能量的大空间课程群落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