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拆后巧利用,助推产业升级

27.01.2017  21:35

  临近春节,经过武义县城东部的阿里街,人们会被一幢造型奇特的建筑吸引:这是由4个巨型“圆柱”组合而成的10层大楼,外立面是原色水泥砂浆粉刷,现代感十足。
  记者走进大楼,发现圆形的空间被隔成了一间间办公室,程序员们正在里面写着代码,工程师则在组装着一台台精密仪器,电子商务客服正在接洽着网上的客户……这里就是武义科技城。科技城管委会党工委委员杨旭波告诉记者,眼前如此整洁干净的办公场所,原先是尘土飞扬的水泥厂,那4个“大烟囱”就是原来的水泥储存罐。“因为地处武义三江口附近,会污染河水和附近的空气,县政府叫停了这一项目,一停多年。”杨旭波说。
  “三改一拆”工作开展以来,武义县决定重新开发水泥厂闲置地块。“其他都好办,就这4根‘大烟囱’,想要破拆,难度很大。”杨旭波站在空地上指着大楼说。记者发现,眼前的“大烟囱”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墙面厚达30厘米,有些部位墙体厚度甚至达到90厘米。“这几个储存罐要破拆只能靠爆破,花费得几百万元。”
  县政府和专家讨论后,决定改造利用。最终,该县投入1900多万元,将4个储存罐打通改造成一幢高39.55米、面积10499平方米的科技城创新大楼。
  目前,各类高新产业企业已经入驻办公,创新楼使用率很高。据了解,科技城已经成了当地科技集聚区,吸引了47家高新企业前来落户,涉及电子商务、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精密仪器开发设计等众多领域。
  在创新大楼周边,记者看到,一大片在建工地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科技城管委会副主任邹贤文介绍说,这些工地都是科技城后期的配套设施,以后这里将拥有公共服务区、新兴产业孵化园、高新技术研发总部、电子商务产业园、微电子产业园、生活街区等六大功能区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