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浙江好声音 弘扬社会正能量——“朗读者·我与红十字的故事”宣传活动引发关注和共鸣

05.07.2017  20:07

    为迎接浙江省红十字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和纪念第70个“5·8”世界红十字日,探索利用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广泛深入宣传近年来浙江红十字工作领域涌现出来的感动人物和爱心故事,发现身边好人,弘扬传播正能量,今年4月至5月,浙江省红十字会联合有关媒体策划开展了“朗读者·我与红十字的故事”网上宣传活动。

    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全省各级红十字会、省红十字会高工委成员学校、医工委成员单位等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共收到各地各单位选送的稿件100余篇。这些故事,内容涉及红十字救灾救援、救护培训、人道救助、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捐献以及红十字青少年、志愿服务等各个方面,既有来自捐献者家属、捐助者、志愿者的心灵诉说,也有受捐者重获新生和受助者获得帮助后发自内心的感恩感谢,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启迪灵魂。

    按照活动方案和要求,浙江省红十字会精选了其中30篇好故事,利用“浙江红十字”官方微信平台,历时一个月,陆续予以刊播。各级红十字会和广大红十字基层组织、会员、志愿者,积极参与其中,利用红十字会官方微信和个人朋友圈转发红十字好故事,扩大社会影响。全省各级红十字会上下联动,共同开展讲红十字好故事、传社会正能量活动,许多地方和单位还将“朗读者·我与红十字的故事”网上宣传活动与“红十字博爱周”系列宣传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将红十字好故事朗读活动搬上荧屏和舞台,搬到广场公园和社区群众之中,引起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和共鸣。

    全部30篇红十字好故事播出后,为进一步深化“朗读者·我与红十字的故事”活动的社会宣传效果,5月下旬,浙江省红十字会又组织开展了“我最喜爱的红十字好故事”网上评选活动,10天时间,共有6万余名网友参与投票,取得良好宣传效果。现摘登部分故事,以飨读者。

 

生命邂逅有爱相“



    “你传递来的生命种子,为我拂去人生的灰霾。让我在漫漫黑暗中见到了光明,在无垠沙漠中得到了清泉,在乱石之中发现了鲜花。是您让我的生命之舟重新扬帆,让我复苏的灵魂游弋、向前……

    这是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与受捐者之间的生命邂逅。因为这份邂逅,他们为素不相识的患者带去新生!因为这份邂逅,他们走到一起!他们,就是余杭区造血干细胞捐献团队!

    2010年的一天,在车间里忙碌的柴立见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来自红十字会,8年前,柴立见留下的10毫升血液,如今成为一名血液病患者的重生希望。

    怀着中大奖的激动心情,阿见完成了配型、体检,成为余杭区第1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接下来,在余杭这片温暖的土地上,爱心不断接力:谭文炎、包华、靳毅……短短几年,23位捐献者,一次次用无私大爱温暖人心!

    俞国荣,接到配型通知时,竟然对十几年前因为车祸曾做过肝脏切除的事只字不提。捐献前,他说,作为一名医生、一名曾在死亡线上挣扎过来的人,更能体会“生命”两个字的意义。

    钱辉,在注射动员剂时出现发热、头痛甚至呕吐,却反过来安慰一旁忐忑不安的妻子:“我挺得住,这是我曾经许下的心愿!想想远方,那个4岁的白血病女孩,她小小的生命正等待挽救……

    作为捐献者,他们都有一份执念:只要能救人一命,我愿意!作为引领者,他们都怀一份情缘:凝聚更多力量,为更多生命带去希望!在无偿献血活动现场,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他们现身说法;在造血干细胞采集现场,他们全程陪伴,给捐献者鼓励;在造血干细胞运送路上,他们肩负重任,呵护他人的生命火种!

    看到团队的成长,他们比任何人都欣喜——“只要我可以,我就愿意!

    选送单位:杭州市余杭区红十字会

    朗读者:浦健(杭州市余杭区红十字公益形象大使)


心跳的声音


    现在你听到的这段录自心脏超声的心跳声,除了稍微有些快,好像没什么特别。可是如果我告诉你,这颗心脏是在5年前来到现在这个主人的身体中,而它原来的主人是一位16岁的花季少女,你是否会有些惊讶呢?

    5年前,吴女士因为扩张性心肌病进行了心脏移植手术,这颗宝贵的心脏来自一位因为脑胶质瘤过世的小女孩。此后,她对小女孩的感谢和牵挂便跟着这颗心脏驻进了她的身体里。她想对女孩的家人说声“谢谢”,告诉他们:“你们女儿的心脏在我的身体里过得很好。

    吴女士说:“我打听来打听去,打听到医生那里,才得知心脏是一位小姑娘捐献的。全靠这个小姑娘,我才能继续活下去,吃得下饭,睡得着觉,还能洗衣服、扫地、做菜,我活得很开心。谢谢小姑娘,谢谢她的爸爸妈妈!

    开化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把这段珍贵的心跳录音转给了心脏捐献者文文的父母。当初,他们曾因选择在女儿过世后捐献出她的器官,承受了太多流言蜚语的误解和伤害。

    回想当初的那段时光,文文妈妈泪流满面。她抽泣着说:“我们失去了女儿,痛不欲生地回到家,我根本想不到村里的人会说我们‘卖女求荣,一个肾脏卖50万,一个心脏卖80万,一共卖了200多万……’那时候,每一天对我来说都是煎熬,我只敢躲在家里,问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错了?每天晚上,我在心里问文文:‘妈妈是不是做错了?’感谢那些一路帮过我的人。

    可是如今,文文的妈妈再次听到女儿的心跳声,更多的却是欣慰。她说:“如果当初不选择器官捐献,我现在还能听到女儿的心跳声吗?不能!5年了,还能再次听到女儿心跳的声音,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很欣慰!而且,我还收到了受捐者的来信,得知她生活得很好,已经工作了,这就够了。祝福她身体健康。也祝福全世界的人健康快乐,不要让自己和家人伤心!

    这段心跳的声音,因为器官捐献和移植才得以存在,因为承载着两个人的生命、牵动着两个家庭的善意与大爱而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选送单位:浙江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

    朗读者:姚菲菲(FM93浙江交通之声)


伤情就是命令,该出手时就出手!


    今年4月2日,我与家人从杭州返回老家安徽省郎溪县扫墓。下午2时左右,安徽省省道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当时,我们的车离事故现场仅有50米,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和职业本能,我立即下车、跑到现场。现场惨烈情况让我大吃一惊:三车连环相撞,摩托车司机倒在血泊中。

    围观群众很多,一名中年男子急切呼救:“有没有医生?快来救救他!”我立即来到伤者身边,说:“我不是医生,我是红十字现场救护员,你配合我一起急救。”经过现场评估,我发现伤者心脏骤停,情况紧急,如在4~6分钟内未给予有效急救,大脑将出现不可逆的损伤。

    伤情就是命令!我马上开始心肺复苏:清理伤者口腔积血、开放伤者呼吸道、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十几分钟后,伤者有了微弱的呼吸,面色也红润起来。这时,救护车也到了,伤者被送到最近的医院进行后续治疗。

    回到杭州后,我并未提起过这次救人经历。但有网友上传了我现场救人的视频,引发大家学习急救知识的热潮。央视二套、浙江新闻、《杭州日报》等媒体也相继报道了这件事,我也收获了许多的赞扬和鼓励。我相信,在那种危急情况下,每一位懂得急救的人都会出手相救。作为红十字人,我希望能有更多人学习、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不要因为不会救而不敢救,要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把意外伤害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选送单位:杭州市江干区红十字会

    朗读者:张秋萍(江干区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


一颗红心九年坚持



    苏滔于2008年5月加入台州市椒江区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至今已有九年,担任队长近五年了。他说,现在还记得当初高举右手面向红十字队旗的庄严宣誓,“我志愿成为一名中国红十字志愿者,自觉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坚持红十字运动七项基本原则,尽己所能,不计报酬,为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而工作”。

    苏滔始终努力践行着“志愿者梦”,始终不忘成为红十字志愿者的初心。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红十字志愿者走上街头为灾区人民募捐,现场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团结一心,共同为同胞捐款、祈福的画面深深感染着他。他后来也加入到志愿队伍中,为汶川地震灾区同胞募得救灾款70万元。这是他和红十字的第一次接触。

    这次邂逅让苏滔与红十字会开始了长达九年的缘分,志愿服务开始成为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此后,他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从汶川地震、芦山地震、鲁甸地震的救灾募捐,到组织志愿者前往前所、章安、洪家敬老院看望老人。他坚持参加无偿献血,累计捐献全血3600毫升,并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2013年9月,苏滔被推选为志愿服务队队长。作为志愿者队伍的管理者,苏滔始终秉承红十字精神,扎实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壮大志愿服务队。苏滔说,要组织好一次志愿服务,不仅要有爱心、热心,更要提前细心策划,做好前后的协调工作。比如每年都开展的“善行椒江 博爱助学”结对帮扶活动,要提前与各街道联系收集贫困学生名单,并与名单上的每位学生联系,和志愿者一起实地走访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一些联系不上的也通过多渠道落实,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结对资助学生名单,确保帮扶对象符合助学要求。在现场结对帮扶时,要分配志愿者签到、引导,与学生交流、关怀等,让大家各司其职,并做好应急保障工作。多年来,苏滔组织志愿者举办各类主题活动150余次,服务和影响市民5万人次,个人志愿者服务时间累计达2000小时。

    苏滔说,志愿服务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团队协作,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就是志愿服务队活力的来源。他说:“我特别感谢,也特别佩服我的队友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继续用爱心高擎起红十字大旗,将‘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贯彻到底!

    选送单位:台州市椒江区红十字会

    朗读者:路安安(FM102.7台州交通广播)


致我生命中的天使——红十字


    大家好,这里是“朗读者·我与红十字的故事”。我叫郑舒心,今天我朗读的是兰晨微写给红十字会的一封信:

    我叫兰晨微,今年14岁,来自丽水市遂昌县王村口镇。我曾经是一个天真烂漫、心怀美梦的小女孩。然而,6年前的一天,我的美梦被残酷的现实击碎,我突然被查出肾功能衰竭。那时我才8岁,并不知道这病有多严重。但是,当我看到家人那无助、恐慌的眼神时,我似乎明白了,我幼小的心也跟着紧张了起来。“妈妈,我的病能治好吗?”“爸爸,我会不会死呀?”我总是这样问父母。

    在我的追问下,爸爸妈妈的脸色越来越暗淡。很快,因为高额的治疗费,我家的微薄积蓄被消耗殆尽。接着,父母每天在晨光中离开家,在黑夜里匆匆赶回,他们起早贪黑,东奔西走,寻亲访友,竭尽全力为我拼凑医疗费。然而,任凭我们怎么努力,高额的医疗费对于我们家而言永远是个天文数字。希望像一根被点燃的火柴,没过多久就熄灭了。太阳照常升起,我的家却陷入了深深的黑暗中。

    “微微,微微,你在吗?”我听到从门外传来的叫喊声,还以为是在做梦。然而,当我睁开眼,发现眼前出现了几张陌生却又温暖的脸庞。在我恍惚之时,热心的叔叔阿姨就已经拉着我的手,笑着对我说:“微微,你好!我是红十字会的,今天特意来看望你。你最近还好吗?”“红十字会?”我有些纳闷,虽然以前听过这个美丽的名字,知道它是人道组织,但却从未知晓它的真正意义。那天,他们用行动向我证明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帮助他人,救死扶伤”是红十字行动的准则。

    日复一日,我的病情在红十字会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怀下渐渐好转。我想,这正是红十字的天使给予我生命的力量。

    就这样,美丽的天使常常出现在我身旁。2016年5月8日,也就是“世界红十字日”,虽然阴雨绵绵,但那是我心中最阳光灿烂的日子。因为红十字会的叔叔阿姨、龙威跆拳道馆的小朋友们和家长们,还有很多爱心人士,他们不畏路途遥远,踏着泥泞的小路,带着满满的爱和祝福来到我家。看到这么多人,我的心情又激动又紧张,更多的是感动。当我听到她们一声声的祝福,收到一张张卡片、一份份礼物的时候,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是这些红十字天使在向我传递爱的力量。

    我是不幸的,因为疾病侵占了我本该快乐的童年;但我又是幸运的,因为有那么多人在爱着我。在这里,我和我的家人由衷地感谢红十字。是你们,在我们困难之时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是你们,在我绝望时给予我战胜病魔的信心;是你们,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播种下爱的种子。如今,我必将好好学习,坚强成长;将来,我也要像你们一样,帮助他人,救死扶伤,播种爱与希望。

    谢谢你们,我生命中的天使——温暖千家万户的红十字。

    选送单位:遂昌县红十字会

    朗读者:郑舒心(遂昌县实验小学)


一声迟来的“爸爸妈妈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我是大眼妹,我长得非常高,我快5周岁了,要吃大蛋糕了。我在幼儿园里交到了很多好朋友,老师教了很多有趣的本领。我和我身体里的小天使一样爱你们!我们会快快乐乐地、开开心心地长大,谢谢爸爸妈妈对我们无私的爱!

    这奶声奶气的声音来自一个5岁小女孩,她的眼睛很大、很漂亮,就像会说话一样,所以大家都叫她“大眼妹”。“大眼妹”在一岁多时接受了肝脏移植手术。也许你已经听出来了,刚才的这一声“爸爸妈妈”不是在叫她的亲生父母,而是叫她身体里的小天使的父母。

    这个故事缘于3年前,一个生命接力的大爱之举。2013年10月,当时6个月大的瑶瑶因为车祸重伤不治。6个月大的孩子,不会走路、不会说话,还没来得及叫一声“爸爸妈妈”。瑶瑶的父母在即将失去孩子的悲痛时刻,做出捐献孩子器官的决定。同在车祸中受伤的瑶瑶妈妈躺在病床上含泪签下名字。

    正是因为他们这一伟大的决定,“大眼妹”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孩子是家庭的一片天,只有为人父母才能体会失去孩子的痛苦。下面,让我们听听来自一位母亲的心声:

    “尊敬的捐献者家属,你们好!我是一名因胆道闭锁而进行肝脏移植的小患者的母亲。四年前的今天,我和我的家庭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每天睁开眼睛、闭上眼睛,想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我还可以让我的孩子停留在我身边多久?想到她因为凝血功能不好,每天流鼻血无法止住的时候,那种内心的恐惧,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太可怕了!直到有一天,护士告诉我们做好术前准备,孩子找到了相匹配的肝源,可以进行移植手术的时候,我内心的那块大石头才放下来。但当我得知,孩子得到的是一个完整肝脏的时候,我的心情非常复杂。因为我知道,完整的肝脏意味着有一个和我的孩子同样可爱的小天使离开了她的爸爸妈妈……

    今天,请允许我们的孩子替你们可爱的小天使再喊一声‘爸爸妈妈’,因为你们的大爱成全了我的孩子,也成全了我的家庭。你们的善举,不仅给了我的孩子生命的长度,也给了她生命的宽度,让她从小就懂得感恩,懂得慈悲,懂得坚强。每当夜幕降临,我看着孩子熟睡的面庞和不断成长的身躯,我常常热泪盈眶,不仅因为她可以健健康康地留在我们身边,也因为她小小年纪的坚韧和善解人意。在她心里、在她的眼神里,我看不到悲伤和绝望,永远是那么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我想这就是承载着两条生命的身躯所存在的意义吧。请你们放心,孩子我们抚养得非常好、非常健康,她活泼开朗、聪明可爱,也祝你们全家健康快乐!”

    在女儿瑶瑶离开多年之后,妈妈再一次听到这些,特别是听到“大眼妹”的声音,她的泪水瞬间决堤。当初家里一些对器官捐献不理解的长辈们此刻也都沉默了。我相信瑶瑶妈妈的眼泪不仅是因为伤心,更多的是因为欣慰,欣慰于生命的顽强。但是生命的顽强,却是因为爱和奉献才得以显现!

    而最让我们高兴和欣慰的是,瑶瑶的父母又生了个女儿,她健康可爱,聪明伶俐,祝愿他们一家人美满幸福!

    选送单位:浙江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

    朗读者:姚菲菲(FM93浙江交通之声)


架起生命的桥梁


    在宁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连接着死亡与新生,在目送一部分人生命终结的同时,又给另一部分人送去生的希望。汪敏便是他们中的一员——红十字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

    汪敏说:“很多患者在疾病末期都非常痛苦。发现符合捐献条件的潜在捐献者,传递捐献信息,让更多人知道还可以有另一种方式存在于这个世上,同时也可以帮助其他人,是我愿意做一辈子的事。

    一个32岁的小伙子去世后捐献出器官,他的妈妈经常会给汪敏打电话,“受者移植以后情况怎么样?”是这位妈妈每次都会问的问题。她非常理解这项工作,她认为儿子一定去了天堂。

    2012年16例,2013年11例,2014年25例,2015年30例,2016年38例,2017年到目前为止8例。宁波市从2011年实现第1例器官捐献以来,每年的捐献人数都呈稳步上升趋势。

    从事这项工作4年多,汪敏说,她一直被这样的大爱感动着。器官捐献者陈雨涵是一名11岁的小女孩,汪敏给她买了一件小毛衣、一件小马甲、一件小裙子、一双白丝袜和一双红色小皮鞋。妈妈看到孩子换上这身衣服后说:“孩子从小到大没穿过这么好的衣服……”汪敏的心碎了。“雨涵穿得漂漂亮亮的,像一个小天使睡着了一样,我没觉得她走了。

    2013年至今,汪敏参与完成了45例器官捐献协调工作,帮助200余名患者重获希望。当一个器官从一名逝者身上传递给一个患者时,汪敏说,这样的过程像是轮回,又像是新生。

    汪敏说,四川有很多捐献者,他们都有一个想法:“汶川地震时,全国人民都在帮我们,当我的亲人离开时,我们为什么不去帮别人呢?”也许这就是生命的礼物,把自己的生命礼物送给别人,把爱传递下去。

    选送单位:宁波市红十字会

    朗读者:陈燕(宁波市广播电台)


红十字水上救生员的17年


    九山湖是温州文化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每年夏天都会吸引大批市民前来游泳消暑,但是溺水悲剧也时有发生。2000年,在温州市红十字会支持下,游泳爱好者郑华中发起成立了红十字水上救生志愿服务队。

    17年来,郑华中和队员们默默守护在九山湖畔,被他们施救并主动留下名字的就有200余人,没有被记录在案的溺水获救者,更是多得无从追溯。

    郑华中虽然有自己的工作,但是他更喜欢这样的生活:早上去单位上班,中午抽个空来九山湖边走一走、巡视一下。如果单位没有特殊事情,他会一直在九山湖边呆到太阳下山。日子久了,附近的市民都亲切地称他“华中老师”。郑华中不仅识水性会救人,还熟悉多种急救知识,大家常说:“只要华中老师在,九山湖就有了安全保障。

    有一年夏天,一群孩子在九山湖中嬉戏。忽然,郑华中听到孩子的呼救声:“叔叔,救命啊,有人落水了!”几个孩子直冲过来,哭喊着求救。郑华中二话没说,立即跳入湖中,三两下就救上来一名少年。当时,这名13岁的孩子已经溺水三四分钟,情况非常不妙。为了与死神抢时间,郑华中直接在桥墩处对孩子实施心肺复苏术。一下,两下,十下,二十下……慢慢地,孩子恢复了呼吸和心跳。

    尽管郑华中已经不再年轻,但他表示,只要身体许可,这救人的事业会一直坚持下去。也许多年后,市民依旧能在九山湖边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精神矍铄的老人,守候在九山湖畔,守护着游泳爱好者的安全。

    选送单位:温州市红十字会

    朗读者:寒冰(温州新闻广播电台)


与爱同行,共筑生命钢铁长城


    我的第一堂急救课,是受女儿邀请给她们班级同学上的。

    还记得上课时,我非常紧张,生怕讲得不好被孩子们笑话。结果孩子们听得兴趣盎然,课后还围着我问东问西。女儿回到家,非常高兴地对我说:“妈妈,你真棒!班上的同学都非常羡慕我,说我有个天使妈妈。长大后我也要和你一样,加入红十字会,和你一起守护生命!”女儿稚嫩的话激励了我,让我在应急救护培训的道路上信心十足。

    从2012年上第一堂急救课起,我已经记不清为多少人讲过课。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寒冷的冬日下午,我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下乡开展志愿服务,突然前方发生一起车祸,我们立即停车对伤员展开现场急救。整个急救过程持续了近40分钟,直到把伤者送上120急救车,我们才如释重负,继续前行。

    两个月后,我们意外接到了媒体的电话,说被我们救起的伤者已经基本痊愈,他希望媒体能帮他寻找那天救他的“红十字会小姑娘”。

    第二天,伤者出院了,他带上锦旗和水果来到红十字会,向我们致谢。他的主治医生告诉他,如果不是现场采取了正确的急救措施,他送到医院时可能就已经没命了。

    曾经有人问我,“你的本职工作已经够忙了,还要放弃休息时间做培训,有时甚至要备课到深夜,难道不觉得累吗?”我笑着回答:“虽然有些累,但是我很快乐,很幸福!

    急救,是一种守护的能力,更是一种不放弃的心态。我时常在想,当我老去的时候,我一定会为自己曾经帮助过多少人,传授了多少急救知识而感到由衷地欣慰。

    作为一名红十字救护培训师,我愿意为红十字代言,和所有有志于红十字事业的人们一起,用爱心与行动去擦亮它的名片,让闪烁的红十字跃动在这个大千世界,让闪耀人道光辉的红十字光照万里、穿越亘古!

    选送单位:绍兴市越城区红十字会

    朗读者:冯秀萍(红十字救护培训师)


光明·奉献·红十字


    白云悠悠飘过蓝天,踏着轻松的步伐,白云之下,我仿佛看到了一面朴素的白底红十字旗帜,那是“人道、博爱、奉献”的旗帜。望着它,回味着法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曼·罗兰的名言: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件往事。

    那是2013年的最后一天,奶奶所在的双林镇爱国路社区“五老”志愿者队获得“2013年感动湖州年度人物”奖,奶奶作为代表上台接受颁奖。当时,我正全神贯注地收看颁奖典礼。

    正当我为奶奶她们感到骄傲时,颁奖现场出现了震撼一幕:我发现其中一位获奖者没有到场,大屏幕上只有她美丽的照片和颁奖词,颁奖词是:

    刚过不惑之年,她却悄然离去。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绽放美丽,留得清香;她用生命的最后时光,传递希望,留住光明。

    从颁奖词和介绍中,我知道了这位阿姨名叫韩述琼,她是一位来自重庆的普通农家妇女,在吴兴区东林镇工作。2012年底,韩阿姨被确诊为尿毒症,因为发现得晚,没有挺过这一关。韩阿姨在弥留之际,作出一个重大决定:把角膜捐献给其他患者。韩阿姨去世后,她的一对眼角膜经湖州市红十字会分别捐给了两位患者。

    韩阿姨走了,但她把光明留给了他人,让那些眼疾患者也可以用自己的双眼寻找光明,看见这个世界的美丽。韩阿姨成为 2013年全市第一位角膜捐献者。

    爱无处不在,韩阿姨虽然是一位普通的外来打工者,但她的举动在湖州谱写了一曲爱和美的颂歌,诠释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让我们感受到了平凡中的不平凡。谢谢韩阿姨,您用自己的生命传递希望,留住光明,让我懂得真正的爱,懂得平凡中的美。

    在生活中,像韩阿姨这样的感人故事还有许多,他们就像一盏明灯,穿越黑暗,传递爱心,照亮人们前行的路。

    走在上学路上,看到献血车时,我仿佛看到了韩阿姨的笑容;站在爱山广场,亲眼目睹红十字志愿者为城市献爱心时,我感觉到了韩阿姨的存在;目睹白衣天使救死扶伤,分秒必争抢救生命时,我清清楚楚地认识到韩阿姨还活着。是的,她还活着,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光明因奉献而永存,我作为一名生活在阳光下的少先队员,应当传承红十字精神,从小事做起,让爱充满湖城,让爱的阳光洒遍每个人的心田,让爱的鲜花处处盛开!

    选送单位:湖州市吴兴区红十字会

    朗读者:温亭立(湖州市东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