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街:“智”造谋变天地宽

30.10.2015  18:26

我提供材料,你们做代加工。

  “不,你要买就买整只杯子。

拒绝这般“好意”的是泰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一款售价1000多元的“钛杯”。

不少商家因为冷热技术以及航空材料的处理工艺“智造”程度高只能“望洋兴叹”,而泰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因为掌握了产业的核心技术却在市场上游刃有余。

在横街,创新已经成为工业发展的主旋律。全镇35家规上企业通过“四换三名”等途径开启了新的转型之路。截至目前,各类企业已拥有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466项,其中有五家企业成功跻身高新技术企业之列,两家荣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在于创新,横街就是要争当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军。”横街镇党委书记项云明说道,从制造到“”造,横街企业坚持自主创新的故事正在不断被书写,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发展模式正加速形成。

把创新“”在智慧产业高地

最近,参加了中国智能设备展的浙江亿利达风机有限公司满载而归,展会上的客户不仅熟知“亿利达”这三个字,更是对他们带去的风电一体化项目倍感兴趣。

这个风电一体化项目就是亿利达在主流产品之外作出的新探索,理念就是将控制系统集成到电机上,实现风机与电机的智能融合,就好比“用我的大脑控制我的手去拿东西”,不仅能够实现无级调速,而且可以降低能耗、提高功率。

五年前,亿利达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风电一体化的项目研究,当时,国际上同时在进行此类研发的也只有德国的两家企业。正是这种战略眼光,为企业赢得了先发优势,进而也推动着企业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变。“通过机电一体化、智能化的项目,年产值可达到20个亿左右,相当于目前的近四倍。”亿利达总工程师张唯对这个项目充满了信心,他更看中的是企业在“智慧产业”中的一席之地,唯有深谙此道,才能永处话语权地位。

同样,在浙江大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40千瓦的高压往复式柱塞泵在推向市场后不久,总工程师鲍先启就带领着团队准备攻下130千瓦水泵的研发项目,“这个大功率的水泵在目前市场上仍是空白,主要是材质上采用奥氏体不锈钢和马氏、奥氏双项钢,加工难度系数较之前的提高了一个档次。”这个团队就用了近一年半的时间全力投入,还在产品测试阶段,就被美国几个客户看中,要求提前“试用”。

创新就是大农公司的生命线,自成立以来,研发经费投入直线攀升至去年的1000多万元,为大农赢得了六项国家标准、两项行业标准的“主导编制权”,拿回了七项发明专利,获得了100多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并成为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有了科技创新这块“含金量”极高的“招牌”,即便在当下的大环境下,公司依然能“逆市飘红”。

把机器换人摆上加速坡地

去年共投入了500多万元引进了两台大型设备,减少了员工100多人。目前,全公司拥有各类加工中心、车削中心及高速数控车床等先进设备近600台(套)。”说起这个大比例的缩支,大农总工程师鲍先启兴奋地带记者到厂区一览“人烟稀少”的景象。在那里,记者看到的是很多自动化的先进加工设备,快速地对各种金属进行精密切削,从毛坯到成品的转换,艺术般的生产过程令人目不暇接,听到的只是机器运转的声音。

从“”到“”,再到“”,别家生产的喷雾器用泵只卖一二百元/台,而大农的能卖到三四百元;同样产自绿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高压清洗机就是要比别家的价格高30%,且订货时要付全款。

已经尝到甜头的大农机械在“机器换人”上的投入更加停不下来,并计划再更新一批设备用于新型砂斜盘式高压柱塞泵的研发。

  “‘机器换人’是一条必走之路。”浙江铭匠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罗邦才的语气非常坚定,“尤其是对于长期依赖人工生产的传统制造企业来说,生产效率不提升,转型之路也就无从走起。

担此重任的铭匠铜业精益生产部首先把目光投入到一元硬币大小的管夹上,“生产一枚管夹需要毛边切边,两个小孔的打钻,再加工小孔中螺纹等工序。”精益生产部部长李文明看到,以前三道工序就需要三名工人,而且工序越多,所需要的人力就越多、产品次品率就越高,“现在在工装上改进后,三大步骤合一,相当于一个人就可以管住两台机器,个人产能提高了50%以上。

小试牛刀却已锋芒毕露,单凭引进来的博士生、研究生来改进设备,单凭精益生产部18名员工来改进工序,力量还不够强大,罗邦才提出了“改善提案、创新金币计划”,动员400多名员工都成为精益生产部的“一员”。在今年上半年,就已有六个提案被采纳且转化成了现实生产力。

  “在未来,铭匠追求的是‘无人车间’,或者被称为‘无灯车间’,把需要人工的活全部交给机器来完成。”罗邦才的想法正逐步在实现,精益化后的消防喷头等产品走进了水立方、中央电视台大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把人才纳入区域领先核心

在泰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里,有一个独立的样品间,存放着100多个大小不一的杯子,它们“讲述”着人才对于企业核心技术的至关作用。

做好一款冷热车载杯,散热器是核心部位,为了达到最为理想的散热效果,负责研发的副总张建文几次在散热器上做实验,光散热器的模具就有好几个。如今这个薄片、水波纹的散热器模具,是花费十几万元打造的,历时一年多。“大学里的教授都说,我的杯子制冷效果能够做到常温下下降15摄氏度,已经是极致了。”杭州、上海、沈阳等大学里的教授,一直是泰澄电子公司背后的“智囊团”。

除了外聘,泰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也自我培育核心技术人才,根据杯子制造的不同工序,分块寻摸到结构、工艺、电子等不同类型的技术员,紧握住产品创新过程中攻坚的“钥匙”。

有了对应的钥匙,锁方能打开,这位名为王云志的工程师就是绿田机械在竞争激烈的小型单缸内燃机市场赢得先机的“金钥匙”。

今年初,绿田机械决定以“节能牌”在小型单缸内燃机行业“点燃”一场革命,这对于王云志和他的团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因为在小型单缸内燃机生产领域,各类技术已日臻成熟,单品性能改进的空间可谓微乎其微。顶着压力,王云志和他的团队展开了技术攻关,在经历了一连串的挫折后,他们最后围绕缸体结构做起了文章,变传统的立式结构为现在的卧式结构,这一改变竟产生了意外的惊喜。

从立式到卧式,看似一个小小的改变,对行业来说却不亚于一次技术变革。运用这项新技术的小型单缸内燃机较以前油耗降低了15%,功率提升了30%,这也使得绿田在小型单缸内燃机领域又重新夺回了领跑者的大旗。

横街镇分管工业的常务副镇长梁景斌常说:“横街企业家里面涌动着一种创新的思想,从产品的研发、生产一直到销售全过程,他们都融入进创新的思维。也正因为此,才使他们的企业做得更大更强,甚至走得更远。

(来源:浙江省科技厅  作者:台州市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