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百年运河历史底蕴

21.11.2014  20:19

  从运河广场翻过那座古老的拱宸桥,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就在眼前,老房子、古运河、船舶往来,见证着昔日运河沿岸的繁华风光,浓缩了从晚清以来近代杭州百余年民族工业发展历史的缩影。该区域北至杭州第一棉纺织厂保留仓库,南至登云路,西至小河路,东至京杭运河,规划用地面积7.83公顷,总建筑面积5万㎡,它承载着百年运河历史文化底蕴,是最能体现运河历史风貌的文化街区。

图为桥西历史文化街区


  老底子,拱宸桥可以说是运河进入杭州城的标志,也正是因为这个地域优势,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一度成为繁荣的区域中心,它集中反映着特定时期城市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底蕴,不仅体现了清末、民国初期地方城市建设的风貌、自然环境特色,而且保存着近代工业发展进程中的生产厂房、生产工具及航运机械,并保持了原有的生活特色,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此外,这一街区还保存了部分非物质形态的内容,如生产、生活方式、饮食、礼仪、民俗、伦理等社会文化实体。

图为桥西历史文化街区

 


  然而,这处保持着古朴风貌的历史文化街区,历经风雨岁月的洗礼,昔日的街区繁华渐渐逝去,街区内低矮狭小的木结构房屋交错混杂,狭窄不平的街弄曲折蜿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严重不足,大多数居民过着不能用空调、不能烧煤气的日子。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作为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二期工程中具有突出遗产价值的核心项目,是改善居民生活品质的民心工程,更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的典范之作。自保护工程启动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市区两级历史建筑保护部门以及相关单位按照“一带三区六节点”(即沿运河景观带;工业文化区、里弄生活区、仓储文化区;桥头商业中心、张大仙庙、中心集施茶材会公所、财神殿以及两个货运码头遗址这六个节点)的大保护格局,以“保护第一、生态优先、拓展旅游、以人为本、综合整治”的理念,立足于保持传统建筑的风貌特色,按原样保留现有建筑形制,采取对原有建筑施行保护、改善、更新、拆除等措施,对民居和商铺“应保尽保”,恢复历史上拱宸桥桥西的商业景观和形态,增加里弄建筑的厨卫设施,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使桥西历史街区成为集居住、商业、创意产业和文化旅游为一体,集中体现杭州清末至解放初期依托运河而形成的近代工业文化、平民居住文化和仓储运输文化的文化复合型历史街区。

图为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的运河沿岸码头、拱宸桥


  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内容涉及自然、物质和人文环境,重点包括运河沿岸码头、驳岸、河埠等历史人工构筑物,桥弄街、桥西直街、吉祥寺弄、通源里等历史道路,以及中心集施茶材会所、敬胜里等原有建筑物的内部形式与外貌。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当属以下三处:桥弄街的商铺建筑,再现的是当年的商埠文化;中心集施茶材会公所的历史建筑,是现存唯一从事慈善事业的民间组织;敬胜里的民居建筑,具有典型的民居文化。
  桥弄街一侧是近代工业厂房,一侧是传统商业店铺,追溯它的历史就像展开了这座城市中下层居民一幅生活长卷——人们倚运河而居,家有河埠头,合院式的传统民居,民国时期的里弄建筑,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简易“公房”,八十年代的“筒子楼”。改建后的桥弄街样板房是一组传统商业店铺,为面阔五间的两层砖木结构。一楼作为商铺,二楼居住人家,这里呈现出当年商埠文化的模样。
  清朝同治年间,拱宸桥桥西就是繁盛的水陆码头,杭州作为著名的茶叶产地,长三角地区以及福建的运销集散地,便在此地成立了“中心集施茶材会公所”, 成为当时管理杭州茶材商业的民间组织,主要从事民间慈善救济事业,是平时搬运工人集会场所和公共施舍茶水的地方,给脚夫、船工等贫苦劳动者提供免费的茶水和休息的场所。“中心集”这座三进合院式墙门建筑,始建于1924年,至今已有90年的历史,已被列入杭州市第三批历史保护建筑。改建之后,这里成为运河民俗文化、商埠文化、民居文化的陈列馆。
  敬胜里南起吉祥寺弄,北至桥弄街,西起小河路东侧边缘,东至桥西直路西侧边缘。相传这是民国时期吴家盖的房子,一组里弄建筑由三幢二层砖木结构建筑组成,中间的一幢,坐西朝东,面阔十间,进深五间。改建后的敬胜里配备给水、排水、排污、供电、供气、电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形成独门独户的一楼一底。拥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附属用房和主体建筑之间还形成一个内天井,便于采光、通风,就像那些传统的江南民居还可以在天井里收集雨水。
  此外,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对原有的工业遗产进行了保护创新,将原杭一棉、红雷丝织厂、特产仓库等厂房、仓库,改建成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四个国家级博物馆,形成完整的运河艺术创意文化长廊。建立博物馆,保护了杭州老字号;选择建在老仓库,又保护了杭州的工业遗产。这种老字号与工业遗产相结合,有效地保护了老厂房,也充分利用了它的价值,丰富了传统文化底蕴。
  如今,我们进入街区不仅能体会到昔日古朴的街区风貌,独特的建筑风格,还能在博物馆、街巷内,感受到非物质形态的内容,比如生活方式、民俗等等。正如曾经有专家评价说,文化是一个历史街区的灵魂所在,拱宸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就做到了这点,保存下来的那些传统民居、生产厂房、生产工具,无不述说着过去的历史。


(云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