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源头 桑陌青青 李子侯作品展在京开幕

02.05.2017  11:01

  4月30日下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化厅、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工笔画协会主办,浙江美术馆承办的“丝路源头·桑陌青青”李子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肖玉田,浙江美术馆副馆长应金飞和李子侯先生在开幕式上致辞。艺术家们对李子侯先生的艺术给予高度的评价。

  
李子侯先生是“浙派人物画”第二代画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当代著名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1938年生于浙江海盐。1967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1978年起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至退休,曾任国画系副主任。他一直从事人物画创作和教学,于工笔人物画方面造诣尤深,著有《工笔人物画》《人物画》《李子侯画集》等。

  李子侯先生的创作传承了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点,工写结合,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取得可喜的艺术硕果。早在1964年他的中国画《入仓》即入选全国美展。1981年后的重要作品《江南蚕忙》《采莲曲》《艺传千秋》《桑园新曲》《吴越厚土》等,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全国人物画展、全国工笔画大展等全国一系列重要展览,并多次获奖。作品一再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重要博物馆、美术馆及其他机构收藏,在当代画坛有一定的影响。

  李子侯的工笔意写系列作品被誉之为“李家样”,他既继承了中国工笔画的传统,又发扬了浙派人物画的特色,以“尽其精微”的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形神的完美统一。李子侯是一个勇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艺术家。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他的工笔人物造型一改写实手法,把水乡女性的造型提炼、简化夸张成清秀、修长、轻盈的样式,通过洗炼的笔线和水墨蓝调,把水乡女性特有的滋润感鲜活地表现出来,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之美,表达了他对乡土人性的深情呼唤和人文关怀,形成工谨放逸兼备的艺术风格,为传统工笔人物画注入了新的内涵。

  2016年5月,李子侯先生向浙江美术馆捐赠其中国画作品69件、课徒稿2套85件、插图23件及素描7件、速写691件,共计875件。这批捐赠作品涵盖了李子侯先生各时期的精品,系统地反映了李子侯先生数十年的艺术创作追求和艺术教学思想。李子侯先生的捐赠,是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对研究李子侯艺术成就,加强“浙派人物画”思想体系的研究和中国当代人物画创作,都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为答谢捐赠,展示、宣传李子侯先生的艺术成就,特举办此次展览,展览分别在中国美术馆6、8号展厅展出。展览作品的时间从上世纪从60年代至今,跨度半个多世纪,共展出人物画、花鸟画和速写共89件。今年恰逢李子侯先生八十华诞,祝愿李先生健康长寿,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