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07.03.2016  09:19

  经济新常态下,国家、省、市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关注越来越高。桐庐县作为“信用杭州”唯一试点县,稳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
    1、建立推进保障机制。一是加强组织保障。成立“信用桐庐”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明确各成员单位部门分管领导和联络员,促进工作交流。设立桐庐县信用中心,工作人员目前已招录。二是形成推进合力。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工作职责、目标和任务。同时,将信用工作融入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形成各部门推进的合力。三是纳入综合考评。将信用工作纳到对各部门的年终综合考评之中,以倒扣分形式进行体现,以考核促工作。此外,组织并召开了全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绍工信用建设作情况、进行平台演示以及县领导发表重要讲话,在全县角度加强了各部门对信用工作的重视,有力地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2、搭建基本运行体系。形成“两网、两单、两库、两功能”的社会信用建设框架体系。“两网”即建成桐庐县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网和信用桐庐网站。桐庐县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网借用桐庐党政信息网通道,已能对政府职能部门开放数据传送、查询和应用等功能。“信用桐庐”网站已可对外提供访问和法人查询功能。“两单”即印发《桐庐县公共信用信息分类等级管理目录清单》和《桐庐县公共信用信息负面清单》。召集县内相关21个职能部门召开多次专项会议,针对归集目录研究调整后形成75类574项法人和自然人信用信息归集目录,并按A(社会公开)、B(授权公开)、C(部门内部共享)进行分类。同时创新提出了公共信用负面清单制度,经过梳理并征求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意见,形成第一批涵盖18个部门合计321项公共信用负面清单(法人175项,自然人146项)。“两库”即将信用信息分为基础数据库和信用数据库两类。为确保数据正确有效的抓取和使用,统一信用代码制度,法人统一以组织机构代码作为唯一信用码,自然人统一以身份证号码作为唯一信用码。目前,我县已有法人企业基本信息27026家(含17729家个体工商户),自然人基本信息394294人,涵盖基本信息和奖励处罚信息共85万余条。“两功能”即数据归集功能和应用功能。目前我县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数据归集,一方面是通过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交换共享,另一方面是通过县级部门归集散落在县级各部门的相关数据。应用功能主要体现在查询和部门联合监管应用上。各部门有关人员申请CA证书后,可以开展对法人和自然人的所有信用信息查询,推进部门信用信息共享,推行联合惩戒,促进政府监管职能从事前监管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同时我们已在县行政服务中心市民卡服务窗口设立公共信用现场查询试运行窗口,开通面向全社会法人和自然人的授权查询和打印服务。
        3、加大舆论宣传引导。通过桐庐电视台、《今日桐庐》、桐庐县政府门户网站、发改局网站页面、发改局微博微信等各类媒体渠道向全社会的广泛宣传信用工作, 促进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戒”的社会舆论导向作用和警示作用。加强与杭州日报等市级媒体的对接,宣传我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做法及成效。分别在全国社会信用工作现场会和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场会暨工作部署会上,展示桐庐社会信用建设,介绍桐庐作为试点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先行先试的工作情况和成效,得到上级部门与各区县市的肯定。
      4、完善配套制度机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越来越得到从上到下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重视,我县参照执行杭州市相关制度文件之外,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桐庐县公共信用信息分类等级管理目录》和《桐庐县公共信息用负面清单》、《桐庐县2015年度社会信用工作要点》、《桐庐县2015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考核细则》、《桐庐县信用红黑名单发布制度》等相关制度文件,同时文广新局、统计局、财政局、招管办、人社局、环保局等部门也结合自身职能已出台或即将出台信用相关应用制度,各部门积极申请平台查询CA证书,为我县推行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信息的应用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