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五水共治”形成合力要让效益最大化

28.08.2015  10:01
  香樟伫立,绿荫环抱,溪流清澈,鱼游鸭嬉……焕然一新的环溪村,让人流连忘返,不舍离去。“‘一事一议’政策,让我们村环境变好了,游客变多了,我们农民也有了创收渠道。”村民朱新平说道。
  桐庐县自2010年开始启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政策,五年来,全县共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514个,总投资4.18亿元。自2014年开展“五水共治”以来,实施“五水共治”项目97个,投资额7737万元,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总数的79%。
  
  创新“点工”建设模式 资金节约率大幅提升
  位于桐庐县南部的百江镇松村村,是一个有着1557人口的大村。该村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原有的灌溉渠道年久失修,水源时有时无,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的日常耕种。
  经过“一事一议”程序,松村村决定新建村内堰坝工程。考虑到本村筹资存在一定难度,村内又有好几个熟练工匠,松村村决定向政府部门申请“点工”建设。
  鉴于该村和谐的村风村貌,健全的基层民主机制,还有多个热心公益、责任心强的村老干部、老党员,政府部门决定“放手”试一试。“点工”建设模式采用的是农民个人建房的“工分”模式,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所需材料和工人全部由村级自行解决,工人按“工分”算工钱,每个工日150元。
  为防止出现“磨洋工”的现象,该村由村民推选出监督小组,小组成员每天都要检查询问工程进度,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据悉,该工程由村民监督小组自购钢材、水泥、建筑板、沙石以及铲车费、挖机费、人工税费等合计花费46万元,较之经招投标程序所需的预算81万元,共节省成本35万元。
  
   社会捐赠“踊跃争先” 群众治污热情高涨
  “看到家乡变得这么美,我们在外创业动力更足,反哺家乡的意愿也更强烈了。”一年难得回来一趟的申通快递董事长陈德军,看到眼前的情景高兴地说。
  如此“脱胎换骨”的变化,离不开像陈德军这样热心本村公益事业的企业主的支持。自2013年开始,短短三年时间,仅子胥村、歌舞村、夏塘村和奇源村四村就已累计收到社会捐赠1003万元。
  除了踊跃的捐赠,不少村民还自觉加入到项目建设和管理维护工作中。
  “你们不要光讲速度,更要讲究质量。”乔林村村民方利春反复强调。今年5月,乔林村启动雨污水改造工程,作为村监督小组成员的他,每天都要来检查两次。
  “有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村民参与治污的积极性提高了,不但主动参与筹资,还会主动参与到项目监管中来。”乔林村党委书记邢伟勇说道。
  自开展“五水共治”以来,桐庐县就决定将各级安排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重点用于农村污水治理项目。不仅如此,该县始终注重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坚持“民议”、“民建”、“民管”,确保项目建设质量,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015年上半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84万人次,同比增长97.1%;旅游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1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184元。
  “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在‘五水共治’方面的投入,推进我县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提升。”县财政局副局长项丽珠说。(本站编辑 贾晓芸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