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中学宋卫庆:“不忘初心”才“方得始终”

16.09.2015  15:29
  他是诗人宋卫庆,用文字完成一次次与心灵的对话。
  他是老师宋卫庆,人们形容他“墙内开花墙外红”。
  为什么是“墙内开花墙外红”?因为他那充满生命力的、原生态的班级文化建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他与学生之间那种融洽的情感交流,更是引起了教坛的广泛关注。
  一名老师工作十几年,却依旧在教学以及班主任工作上充满动力和活力,真是难得。动力的源泉,宋卫庆给出的解释是:“不忘初心。
  他坚持阅读写作丰富内涵
  宋卫庆曾担任过浙大学生文联主席,2002年从浙江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在杭州某出版社任编辑。但与在办公室工作相比,他更想念三尺讲台。
  “毕业实习的时候,我在家乡的一所农村小学上课,那种跟孩子一起阅读,给他们讲解的感觉真的很美妙。”宋卫庆说,当老师是自己从小的梦想,虽然读的是非师范专业,但在大学期间他已经考出了教师资格证。也是时机巧合,当时家乡的高中桐庐中学正在招聘老师,他毅然放弃了杭州的工作回乡教书。
  刚当老师,必须在业务上狠下功夫。与其他学科有些不同,一名好的语文老师得博于文采,想要有所提高,除了吃透教科书是不够的,必须坚持大量的阅读和写作,来丰富自己的文学内涵。宋老师制定了自己的阅读计划:每天晚上坚持一小时阅读量,双休日则持续半天。阅读的内容涉猎很广泛,用他自己的话说:多读些专业书,打底气;多读一点小说诗歌,育灵气;多读些各科人文,养大气。
  他还每天坚持写随笔。一本随笔集《过庭语》到目前为止已积累了二十万字,既有自己对前沿教育思想理论的涉猎,又有对丰富多彩的原生态的教育现象的总结。在学习中反思,养成了宋卫庆对教育现象进行思考的自觉与自信。
  他一直做到和学生打成一片
  从开始做老师到现在,宋卫庆一直担任班主任。治理班级,绝对是他的强项。
  他带的每届班级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无何有之乡”。名字取自《庄子》,字面意思是“什么都没有的地方”,想表达一种自然教育的理念。“现在的学生像一张白纸,正因为现在什么都没有,今后才有无限的可能性,我希望他们能获得个性化的成长。
  因为这个班名,班上所有学生都成了“乡民”,宋卫庆是当之无愧的“乡长”。为了让“乡民”们更好地成长,“宋乡长”操碎了心:
  高中正值学生青春期,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体验情感教育,宋卫庆的班上每年都举办“男生节”和“女生节”。比如,今年的男生节上,宋老师就让班上所有女生给男生准备一份礼物,并附上一张纸条:“我希望你能成为……(怎样的)男生。
  “其实,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男女生的信息传递是不对称的。有的男生可能想当然地觉得自己做的事很受欢迎,但他们却不知道女生心中优秀的男生是怎样的。这样的活动可以增进男女生之间的了解,这是日常教学中体验不到的。”宋卫庆说。
  随着教龄越来越长,老师和学生间的年龄差距在扩大,代沟也在滋长。但宋卫庆总是能和他的学生融洽地交流。每周,他和学生一起做广播操;利用午睡前相对宽裕的半小时,跑到学生宿舍去下一局象棋,师生间闲聊有意思的话题……宋卫庆说,采取一些措施去寻找、保持历史感是很有必要的,只有“不忘初心”,才“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