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上演“现实版”《盗墓笔记》

18.08.2015  16:10

该墓葬为一座宋代家族墓。

从墓葬出土的文物。

   一块墓碑引出“盗墓美梦
  “挖掘机施工时,扒出了一块不知年代的墓碑……
  一个多月前,这样一个消息从桐庐合村岭源乡,不胫而走。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消息传到富阳区胥口镇的方某耳里,他对这事上了心。这位方某,男,1955年出生,在朋友圈内,虽然不能说是收藏古玩的“专家”,但一般老旧物品的来历,他都号称略知一二。
  8月上旬的一天,方某等人驱车前往古墓所在村落,并携带了铁锹、铁铲、锄头等作案工具,找到了青砖、青石板裸露在外的墓地,遂用锄、铲等工具挖掘,挖出了一个一米多深的大土坑。“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半天时间,他们挖出了两个年代不详的土陶器。
  这前头的事几乎就是现实版的《盗墓笔记》,不过后面的事就不一样了——
  正当几人做着“盗墓美梦”时,墓坑旁高耸的土堆引起了村民的注意,派出所民警接警后,马上赶赴现场将方某等人抓获,并查获被盗掘的两件文物
  “三名犯罪嫌疑人两名依法被刑事拘留,一名取保候审,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当中。”桐庐县公安局分水派出所副所长赵磊介绍,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盗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等视情节轻重而定刑。
   
  文物归存桐庐县博物馆
  桐庐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获此消息后,也迅速赶赴现场,并联系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办公室,共同查看被盗古墓情况。
  经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被挖掘的这个古墓为砖室墓,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文物,此砖室墓为宋代古墓葬,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查获的两件涉案文物鉴定等级为一般文物。
  “经抢救性清理,从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该墓为一座四墓并列的宋代家族墓,该形制在分水合村区域比较少见。” 桐庐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刘志方介绍,这个墓葬反映了这个区域宋代的丧葬习俗,也为相关部门了解这个区域的宋代文化提供了基础资料。
  目前,古墓的抢救性发掘清理工作基本结束,所有被挖掘出来的文物也都被送至桐庐县博物馆保存。
  
  明朝年间这里是个卖伞的地
  据岭源村村民徐师傅介绍,村里老一辈人说起这个地方还有一个故事:虽然现在是一片板栗树林,没有一家住户,而且距离现在的岭源村有将近2公里的路程,人迹罕至,然而在明朝年间,这儿却是个热闹的地方,远比现在岭源村的人口要多。当年,这儿有18家雨伞店,非常有名气,主要是制作销售雨伞。因为从桐庐去临安和淳安,通过这个地方步行前往是一条捷径。大概是明朝末年,因为雨伞销售行情衰落,以及地理位置不那么宽阔,所以老百姓纷纷搬迁至现在岭源村的位置。今年早些时候,由于村里挖掘林道,这个古墓的砖头才从路边露了出来。(本站编辑 贾晓芸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