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合一” 治出民主与活力

07.07.2016  17:46

   核心提示: 今年是“法治浙江”建设10周年,10年来,法治建设在浙江开启了大胆实践与创新探索,这给基层带来深刻变革。浙江卫视推出特别策划“法治浙江行”,深入走访各基层法治建设典型经验的发源地。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7月6日讯(浙江卫视记者顾宁馨报道) 今年是“法治浙江”建设10周年,10年来,法治建设在浙江开启了大胆实践与创新探索,这给基层带来深刻变革。浙江卫视推出特别策划“法治浙江行”,深入走访各基层法治建设典型经验的发源地。

  在桐乡市高桥镇的越丰村,“百姓议事会”进行着关于环境整治的商讨。村书记沈春雷指着的照片是沪杭高铁、高速在高桥段的环境问题,这也是上一次“议事会”提出的任务。征询了村民代表大会的意见后,“议事会”决定,外立面整治由村委会组织施工人员来完成,房前屋后的杂物则由各家各户自行清理。

  除了“百姓议事会”,越丰村还推选了9位德高望重的村民组成“道德评判团”,负责对村里好人好事进行评定,对不文明现象进行监督,对邻里矛盾进行调解。此外,村里20多位有一技之长的村民,还组成“百姓服务团”,大家有什么要修要换的技术活,都可以找他们帮忙。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由“社会管理”转向“社会治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这一改革要求。高桥镇抓住了这一机遇,于2013年开始了积极探索。通过建立适合当地发展的基层组织,让法治、德治、自治各司其职。在推广和实践中,这一模式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在乌镇镇虹桥村一小区内,施工人员正在更换一个损坏的窨井盖。居民陈飞介绍,今天早上发现窨井盖破损后,他马上拍照上传到乌镇管家的手机平台反映情况。从去年开始,乌镇选出2000多名基层信息员组建了“乌镇管家”队伍,像窨井盖坏了、钱包丢了,甚至孩子走失这样的问题,居民都可以通过APP、微信平台等互联网途径联系相关部门解决。

  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合一”如今已成为乌镇的重要治理抓手。三年来,“三治”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不同形式的群众参政议政平台,充分调动了居民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发挥了社会力量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乌镇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本文来源: 新蓝网     责任编辑:吴红梅)

版权声明

凡注有衢州日报、衢州晚报、掌上衢州或衢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独家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为"衢报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