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天杭教育集团:根据本校的特点做好自己的课程

27.04.2015  17:03

  “不管是整合国家课程,还是做好拓展类课程。根据本校的特点做好自己的课程,课改才能成功。”校长邱曙光说。
  在邱曙光看来,深化课程改革,首先要做的,是把“国家课程校本化”。同样的国家课程,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都应该赋予迥异的内容。如何融入天杭的特色,将国家课程进行整合,让其更适合天杭的孩子们?这种落实,才是到位的。
  一二年级:玩的同时学会读书
  三到五年级:张扬个性、培养特长
  天杭教育集团是一所小班化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有三个校区,分四个学部——“童真学部”(一、二年级),“少华学部”(三、四、五年级),“承华学部”(六、七年级),“思远学部”(八、九年级)。
  学校还根据每个学部的特点,设置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对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一是让孩子们喜欢学校,能玩得开心,在会玩的同时,还要读书。”邱曙光说,在这样的理念之下,童真学部完全按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点来设计。到了童真学部的桂苑校区,你会无时无刻与书“偶遇”。学校有个特别的设计,在两个教室之间有一个专门的阅读教室“悦读活动室”,相邻两个班的孩子可以随意到里面看书。“一二年级没有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可以把多余教室都腾出来。”不光有专门的悦读活动室,校区的转角、走廊里,都散布着各种图书角、图书主题展示。
  少华学部位于兰苑校区,去年刚开始启用。邱校长说,三到五年级的孩子,应该是张扬个性、培养特长的时间段,学校精心设计了各种专业教室,设置了各类校本课程,让孩子们可以充分得到发展。
  六七年级:引入初高中的内容
  六七年级的承华学部,主要任务是初小衔接,学校的特色课程也在这里体现。“通过校本课程和校本特色课程,让孩子们进入初中阶段更快更顺利。
  六年级有一门校本特色课程,叫“文化艺术课”,由邱曙光执教。在课程中,他引导孩子们学会文学欣赏,把初高中的内容引入,并根据初中孩子的特点进行变化,让孩子们对以后的学习有憧憬。
  比如讲《西游记》,邱校长引入了一个话题“唐僧师徒5人,到底谁更适合当老大?”以一种研究性的方式进行探讨,在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孩子们来欣赏文本,提出不同的观点。
  再比如讲孩子们都熟悉的《三国演义》。邱曙光提出了一个观点“诸葛亮没有传统文本中描述的那么聪明”,他举了几个例子。而孩子们也不断用自己的后续研究来举例反驳。“对学习能力强的孩子来说,他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对基础一般的孩子,也能激发兴趣。”这样的课程,对老师的要求很高,需要不断深入思考,但“教学相长”的好氛围也这样形成了。
  六年级,还有每周的阅读课“文艺承华”。九年一贯制的优势得到了体现,天杭六年级的孩子,不需要为毕业升学“炒冷饭”或者做阅读训练题,也不提前上初中内容,而是提前阅读7到9年级的课外阅读必读书目,做阅读积累。
逐步形成稳定的特色校本课程
  邱曙光说,学校原本积累的校本课程,将在下阶段进一步深化,在原有基础上,“顺势而为”。
  比如在低年段做得比较成功、已有十多年经验的“古诗吟唱”课程,向上“延伸”到初中,设置“古诗文吟诵”课程。
  另外,在改造原有社团,让社团课更规范的同时,用好共建单位资源开设课程。
  比如有着全国最高端农业基地的浙江省农科院,设计杭州地铁的中铁二院华东设计院,制造知名丝绸产品的万事利集团等等,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
  “我们校内的资源也很丰富。”邱曙光说,学校有很多人才,比如学校的大厨,自学主持、变魔术,现在兼做婚庆主持人;学校的一位后勤人员,曾是空军部队修理飞机的地勤,他的木工活很精湛;语文老师张琦,大学时是杭师大流霞剧社的女一号,主持、表演功底了得。邱曙光已经计划邀请这些能人开课,“逐步成为稳定的校本特色课程”。
  “深化课改的难点,一是在于如何持续做下去,另一个,是在高年段,特别是初中毕业班如何推进?”教师流动制度,可能会影响校本课程的稳定、拓展,在深入改革后,课程开设的资金、教室场地、学校对各学科的时间管理等等,都是需要不断突破的问题,邱曙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