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建设“沉寂”三年重开闸 万亿民资“蠢蠢欲动”

21.12.2014  18:39

      据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司长刘宝华介绍:“核电的发展主要依靠国有资本,今后在核电站的建设要向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开放,只要符合国家的核安全管理要求,都可以进来。”

      毫无疑问,核电建设为“涌动”的万亿民资带来投资的利好,同时,即将启动的一批沿海核电工程也将为国内核电制造商们带来巨大商机。

      核电建设重启

      “重启核电项目正在进行最后的研究准备,而沿海核电项目是清洁能源工程包的重要内容。” 12月5日,在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核电司司长刘宝华向外界宣布。

      一段时间以来,是否从新启动停滞的核电建设,一直是中央及国务院相关部门激烈讨论的话题。

      自2011年福岛核电站事故后,我国的核电建设戛然而止。为了保障核电的安全,我国开展了全国核电领域安全系统检查,对在运核电机组进行了技术安全改进,同时暂停了审批核电项目。

      在经过了近一年的检查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关于全国民用核设施综合安全检查情况的报告》。

      而“综合安全检查报告”表明,我国核电事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核电厂设计、建造和运行方面较好地吸收了国际成熟经验,具备一定的后发优势。运行核电厂基本满足我国现行核安全法规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最新标准的要求,具备完备的应对设计基准事故的能力,也具备一定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能力,安全风险处于受控状态,运行核电厂的安全是有保障的。

      同时该报告认为:“我国在建核电厂基本满足我国现行核安全法规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最新标准的要求,在选址、设计、制造、建设、安装和调试等各环节均实施了有效管理,质量保证体系运转正常,工程建造满足设计要求,总体质量受控。”

      这份“综合安全检查报告”是2012年6月15日,国家环保部在其官方网站公布的。“虽然我国的核电设施安全绝对受控,但出于各种考虑,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是否重启核电建设一直在进行严肃的论证。”国家环保部一位官员向新华能源表示。

      “日本福岛事故之后,中央和国务院果断采取措施,暂停了新的核电项目的审批。最近,中央和国务院对核电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采用国际最高的安全标准,确保安全,在这样的前提下启动沿海地区新的核电项目建设。”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司长刘宝华介绍说。

      据了解,核电建设的重启主因是来自国家核电建设的总体规划。因为就在近日,国务院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了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

      除了长远规划,还有中央对我国核电技术有了足够的信心。“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核电的发展正在由二代向三代转变,中国正在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升级。”刘宝华表示,我国自主设计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已经通过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核安全局联合组织的设计审查。

      借民资撬动投资

      “过去核电的发展主要依靠国有资本,为了落实中央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发展混合经济,使核电的发展资本构成更加多元化,优化资本结构,也优化它的管理,促进核电更好地健康发展。”国家发改委核电司司长刘宝华表示,要在核电站的建设当中,向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开放。”

      事实上,在此前的多年时间里,虽然呼声不断,但由于各方面原因,核电建设一直是民间资本的禁区。

      据新华能源了解,2010年5月13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民资打通“任督二脉”,加快进入核电建设领域形成了有力政策支撑。

      随后,国家能源局出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的实施意见》提出,“支持民间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水电站、火电站,以及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电项目建设,参股建设核电站”

      全国工商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庄聪生为此感叹说,这不仅在内容上突破了此前民间投资的“禁区”,必将在更高层次上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有效地撬动民间资本的力量。

      据了解,目前我国运行核电机组21台,装机容量1902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27台,装机容量2953万千瓦,在世界在建机组数量上排第一位。但核电装机占我国电力总装机的比重不到2%,远远低于全世界15%的平均水平。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李朴民透露,我国已将沿海核电工程列入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包,将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启动一批沿海核电工程。

      这释放出我国即将在东部沿海地区启动新的核电项目建设的积极信号。

      投资规划虽然庞大,但我国的现实情况是,目前仅有中核、中广核、中电投三家企业参与核电建设。

      核电利润丰厚,但仅靠几大企业自身盈利显然无法满足未来核电产业的资金需求。

      不可否认,核电建设投入规模大、周期长,所需资金普通民企难以承担,但核电盈利前景广阔,对民资极具吸引力。

      事实上,我国的民间资本一直以“海量”自居,大量民间资本缺少的只是高质量的投资项目。仅以浙江为例,调查显示,该省民间资本规模高达1万亿元,如今放开民资壁垒后,不仅可以为我国核电建设提供新的资金来源,也将为巨量、又到处涌动的民资带来投资契机。

      核电设备制造商的春天

      “核电核能内需重启,外需出海空间大,且民间资本参与推动下,核电核能将是2015年主题投资的重要组成。”核电建设的重启,加上民资的涌入,核电建设及相关产业链也开始被业界普遍看好,方正证券表示,核电设备将充当大国高端装备出口重任等预期推动下,核电核能将是2015年主题投资的重要组成。对此,该机构建议股民关注核岛、常规岛设备提供商。

      但事实上,由于近两年来核电项目的停批,我国的核电装备制造业一直处于“寒冬期”,生产大于需求。

      随着国家对核电建设的开闸,核电装备制造商们已经看到了春天的希望。

      “我们终于要熬过了这个艰难的冬天。”有配套产业的制造商向新华能源表示:“作为一种技术成熟还可以大规模进行生产的安全、清洁型能源,核电在我国的远景规划中必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那么我们作为配套设施的制造商也必然会迎来高速的发展期。”

      “可以预计,与核电建设相关的整个核电产业也将加快发展。”浙江省核学会理事长徐步进断言,从长远分析,产业的发展潜力对于核电国产化之路以及相关企业的发展都将是不容忽视的。除核电建造前的市场外,核电建成后的运行期内,设备的大修和日常维修都需要各种服务,如某些辅助设备的更换,检修物件、消耗材料的提供等等。

      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核电办主任许连义表示,现在各家企业对于核电设备制造都很积极。“不完全是利润的原因。核电设备生产具有高技术性,只有批量生产才有效益”。“企业更多地是把制造核电设备看作一个机会,借此证明自己的设备制造能力。

      而国家发改委核电司司长刘宝华则表示,以往核电发展主要靠国有资本,未来将引入民间资本加快核电建设。只要符合国家的核安全管理要求,都可以进来。另外,在核电上下游相关产业,国家也会制定相应措施,促进产权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