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踢”好校园足球这场“大赛”? 江干区的“五建立”做法蛮有看点

30.01.2015  15:26
              日前,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足协、发改委、财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团中央等部门成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而不久前,2014—2015年度杭州“市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也正式启动,全市共有161支球队参赛,总比赛场次达到1500多场。 
                    作为首批布局的校园足球活动城市之一,杭州近年来在校园足球方面进步不小:已建立100多所校园足球定点学校,拥有超过2000名注册球员。如果把开展校园足球也比做一场球“”,那么该怎样踢好这场球?江干区的“五建立”做法提供了一种思路。 
                  江干区教育局党委委员黄旭霞介绍,江干通过“五建立”形成推广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长效机制,三年来成效很大。2014年,该区合计组队十余支中小学生足球队参加省市比赛,参赛皆有奖,其中景芳中学获得市中小学生三大球比赛初中女子足球冠军,另有2人入选国家女子U15足球队参加亚锦赛,同时为省队输送队员13名,备战省运会、全运会,输送队员代表杭州获得2014省运会女足冠军。2012年以来,在市校园足球联赛中,江干区获评先进单位12个、先进个人10个、优秀指导员6个,景芳中学获市足球特色工作先进学校,景芳中学、彭埠二小分获第二届校园足球杭州市联赛总决赛初中组、小学组冠军。 
                    具体来说,“五建立”包含这五块内容:一是建立推进机制,成立足球特色发展领导小组,执行校园足球特色项目申报、论证制度,对达标学校采用以奖代拨形式进行扶持,每年投入补贴、奖励经费近40万元;二是培育专业师资,通过招收专职足球教师、外聘专业教练等做法,建立足球运动专业指导梯队;三是建立校园足球定点学校,落实足球队常规训练每周5次、每次训练100分钟等要求,创建国家级校园足球定点中小学、幼儿园计14所;四是建立合作关系,以“推进浙江足球人才本地化,培养杭州足球未来明星”为目标,景芳中学与市女子足球队进行“市队联办”的体教结合模式,夏衍小学与绿城青少年俱乐部等单位长期开展多元化、系列化合作,并开展中小幼衔接合作;五是建立交流平台,建立专门网站,及时发布训练、赛事、活动、团队、个人信息,评比公布足球明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