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林晚”拒当图书搬运工 变身企业文化管家将推私人定制

05.12.2014  09:29
【摘要】 在经历了一系列尝试后,朱升华终于找到了互联网时代“枫林晚”阔步向前的两条腿:企业的文化管家、家庭文化的私人定制。前者的盈利模式已经基本成型,后者将会是他下一步转型的主要方向。 民营书店“枫林晚”创办人朱升华

   浙江在线杭州12月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潘杰编辑/胡芸) “哪怕有一天,互联网冲击到枫林晚一本书都卖不出去,我也不着急。”

  42岁朱升华,聊天时喜欢眯起小眼睛憨笑,穿着素色棉外套的他乍看不像商人,更像一个质朴的图书管理员。17年前,他辞去投资分析师一职,借钱创办民营书店“枫林晚”,不仅在网络书店冲击下顽强存活,还成了阿里巴巴的图书管家。

  忆往昔、谈未来,他认为个性就是存活秘籍,于笃信的人生信条那般:永远不做人群中的大多数。

   执着:

    曾坚守学术定位拒卖畅销书

    金庸在书店没找到自己作品

  说到朱升华的个性,有太多小故事可以佐证。

  1997年,“枫林晚”在文一路上开张,毗邻众多高校,朱升华把书店定位为人文社科和文史古籍的学术书店。之后,高校开始大面积扩招,但他坚持不卖销路最广、利润最高的教辅书。

  包括《哈利波特》、《兄弟》等畅销书一度是也禁忌。金庸受聘浙江大学客座教授、名誉院长时,曾让助手去西溪校区旁的“枫林晚”买30套《金庸全集》准备赠给朋友。结果,书店里一本金庸的书都没有,朱升华只得专门去出版社进书。

  人应当坚持做自己最合适的、最“本分”的事情——当初对定位的执着感悟于他读过的书及经历的事。

  2007年,迫于经营成本等压力,“枫林晚”迁往紫荆花路405号,彼时杂草丛生的地块,距离武林广场近10公里,离原文三路店都有6公里多。很多人觉得他一定是脑子坏了。

  “我认为真正想看书、买书的人再远都愿意来,没兴趣的人开在家门口都不会光顾。”老朱很自信,也确实有底气自信。

  得益于当初的学术定位,“枫林晚”吸引了一大批浙大及周边高校的教授、学生,很多人升迁、毕业后仍然是“铁粉”,约80%都是回头客,并不断扩大着书店的知名度,渗透各个群体。从2000年起举办的公益文化沙龙、讲座更是成了他的“金字招牌”。

  5年前,朱升华给电视书评人梁文道打电话,希望邀请他前来讲座,刚把名号报上,对方就说:“枫林晚?我知道的。我一定去。”

  “他专门为这事来,在香格里拉住了三晚,我很不好意思,但他怎么也不愿意我掏钱。”老朱告诉记者,梁文道在杭州的朋友多次向他推荐枫林晚,他也纯粹因为爱书才答应前来。

  15年来,讲座办了千余场,无论是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知名散文家周国平等大咖,还是张嘉佳等新晋畅销作家,均是分文不取、免费开讲。这种独特的无酬讲座,恰如其分诠释了书店的口号:一场温暖的遇见。

    谋变:

    十年磨砺拒绝再当图书搬运工

    入驻阿里当起企业文化大管家

  跟很多创业者一样,朱升华也曾有一个大梦想:有高校的地方就有“枫林晚”。最多时,他在杭州、宁波、金华等地开设了12家分店。

  之后,网络售书开始兴起,实体书店遭遇巨大冲击,学生们的阅读热情也远逊于他的预期,经营压力越来越大。分店陆续关门歇业,“枫林晚”总店也迁到了现在的紫荆花路上。

  2008年,“枫林晚”走过10年,此时网络售书来势汹汹,朱升华被迫重新思考出路:“你知道,一个人没有方向感的时候最痛苦。”

  他最终把迁址后的总店冠以“书立方”,意在告别过去10年封闭的、单纯做图书搬运工的岁月,准备将“枫林晚”立体地呈现给读者。

  同时,他决定迎头接受互联网的挑战。定下两个转型方向:从一个“搬运工”转变为“文化服务商”,改变单一的盈利模式,通过服务价值创新让书店活下去;建立自有知识产权的服务产品和内容产品体系,拥有图书出版的定价权,赢得主动权。

  他开始签约部分作家,策划了《睡不着》等热销图书。后来,他甚至婉拒了省内一家媒体巨头开设企业书店的邀约,彻底挥别单纯的售书生涯。

  老朱的成功转型来自和电商巨头阿里巴巴的联姻。2009年,应阿里方面的邀约,“枫林晚”开了企业图书馆。不同的是,除了根据企业文化提供买书、借阅等功能外,他最擅长的沙龙、讲座也一并亮相。

  他与阿里巴巴签订了一份服务合同,成了阿里人的文化大管家。之后一年,他给阿里巴巴员工举办了50多场各类活动,有以年轻人喜爱的旅行、音乐、文艺范等为主题的,也有契合企业的大数据管理等,还推出了有企业元素的文化图书。

  阿里巴巴曾做过调查,“枫林晚”进驻一年后,员工年均阅读量达到了8.9本,远超国内人均。目前,阿里的“东厂”(滨江园区)、“西厂”(文一西路淘宝城)、支付宝都设有图书馆,面积超过千平。

  由于马云经常将参观的宾客带去图书馆,上门找朱升华合作开企业书店的越来越多,但这回他没有贸然铺开,而是格外谨慎。

  他说,这是为了让自己更专注的探索出路。

    新生:

    中央财政扶持书店带热氛围

    明年将推出家庭文化私人定制

  2013年,中央财政在杭州等12个试点城市专项扶持实体书店,“枫林晚”入围并获得了200万元的资助。但对于朱升华来说,这次扶持行动所带热的市场氛围远大于资金的现实作用。

  “这两年,找我合作开书店的人明显又多了。”——他说总理在杭州买书等举动让供书商逐渐对民营书店放宽限制,提振了整个行业。

  在经历了一系列尝试后,他也终于找到了互联网时代“枫林晚”阔步向前的两条腿:企业的文化管家、家庭文化的私人定制。前者的盈利模式已经基本成型,后者将会是朱升华下一步转型的主要方向。

  5年前,他3岁的女儿流露出对画画的浓厚兴趣,老朱就在书店里找了个地方请老师来上课。结果,书店特有的氛围触动了很多的家长,学生越来越多。他就在书店旁开了一间“童画”培训班,仅去年就开了8间美术教室,收了近4000名学生,美术教室的收入占了全部营业额的一半。

  如今,他计划请书店的签约漫画家分批前来授课,孩子们的作品还有可能出现在名家的书中。同时,为了让等待的父母解决刚需时间,他还积极筹备父母讲堂,邀请专家、学者同步传道授业,打造“父母泡书店+孩子学画画”的新模式。

  除了把父母、孩子吸引到书店“镀金”,家庭生活中的书房也将是未开垦的处女地。他说:“明年我计划寻找100个家庭,私人定制家庭图书馆,推荐各个时期最适合读的书籍。”

  朱升华清楚,3-15岁的孩子是互联网尚未完全攻占的群体,还有拓展阅读、学习的空间,也是实体书店时下最能取代网络的关键所在,也回到了开篇那句话,独到的服务是网络取代不了的。

  老朱说现在的书店在自己心目中是不合格的,“枫林晚”的二、三楼都在紧张的装修中,他计划在明年陆续开张咖啡馆、扫码比价书室、分类专区等等,完善体系。

  至于终极目标,他说:“我希望未来读者不用出门,能在枫林晚待上一礼拜。”

(本文来源: 浙江在线     责任编辑:毛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