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果实成熟后 一场无形的考验开始了

22.10.2014  19:32
              当网友伤感,国庆过后,2014年再无节日的时候,杭州城里许多中小学生仍然很High,因为接下来有一系列的石榴节、柚子q节、蔬菜节等着他们。
  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再也不是农民伯伯的专利,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在校园种上了果树,开辟了菜园,学生和老师纷纷加入种植的队伍,眼下,他们正眉开眼笑看着自己的收获。
  果树和菜园开始风靡杭州校园,是近来年的事。
  记者调查发现,现在杭州中小学里近半数拥有自家的果树和菜园。且不说,像杭四中下沙校区这样场地宽裕的学校,近两年连蔬菜大棚都盖上了。单说市中心那些场地局促的老学校,也深挖潜力,在校园里见缝插“”,或者让为数不多的几处小花坛变身菜坛。像濮家小学笕新校区还把菜地挪到屋顶上,整出了杭州城里有名的空中菜园。
  学校里,果树多了,菜园大了,收成自然也多了。从青菜、萝卜,到茄子;再从石榴、柚子,到苹果……但凡蔬果市场上的常见品种,校园里一应俱全。
  校园里要种哪些果树、哪些蔬菜,拍板的往往不是校长,而是园林设计专家,或者是负责种植的老师。园林专家会根据学校要求——品种要丰富,每年都能有果实成熟,来选择果树品种,设计校园布局。而负责管理菜园的老师和来当外援的有种植经验的家长,选择的依据是“当季蔬菜”,什么季节种什么蔬菜,所以很多学校,巴掌大的菜园里,种过的蔬菜瓜果达一二十种。
  果实熟了,很多孩子会在果树下、菜园边多转悠几圈,饱个眼福。但很少有人动手随意摘的。据说,好多学校都有果树,因不堪重负,树枝被果实压折了。
  “别说学生不敢摘,其实我们老师也不敢摘。”一位小学老师告诉钱报记者,在这个果实成熟的季节,整个校园就像是无形的考场,考验着每个人的自制力,“孩子不敢摘是因为怕被老师批评,老师不敢摘是想给孩子做个榜样”。
  不过,今年很多学校为成熟的果实找到了一条好出路:举办采摘节,全校学生一起分享果实。最后,每个人可能只分到一丁点儿,但很多学生都会激动好两天。
  在许多校长看来,欣赏和分享,其实还不是在校园里种果树、开菜园的初衷。“现在的孩子,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很少,尤其是城里孩子,对新鲜的蔬菜瓜果都有点陌生了。”杭州东城小学的科学老师今年春天曾被孩子拉去看桃子,结果到了一株梅树底下,原来孩子们把新结的梅子当做了桃子。更逗的是,平时经常吃的蔬菜,有些孩子跑去菜场看到生的,就不认识了。
  校园里的果实于是成了现实版的科学书。
  而许多老校长还相信这样一句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结满累累硕果的树是学校里必须的风景。那么,校园里的果实成熟后,究竟发生了哪些故事,本期周刊我们就来告诉你。

   数橘子的校长
  今年在等橘落谁家
 
  从戴爱萍的办公室到教学楼的路上,有两排橘树。
  秋天,橘树结果了。每天路过,她都会停下来,数一数树上的橘子。
  树是前年杭州开元中学校舍改建时种下的。戴爱萍觉得,学校就和果树一样,但求硕果累累。
  去年秋天,橘树第一次结果。总共10棵橘树,唯独右边排的第一棵结了果。戴爱萍数了一下,一共17个橘子。
  之后的每一天,她路过那里,都会停下来数一数。从1数到17,然后满意地走开了。
  其实校园里的果树,不止橘树一种,还有杨梅树、枇杷树、柚子树等,“但橘树是离孩子们最近的,就在教学楼的前面。”所以除了收获的喜悦,戴爱萍还有一丝担忧:“果实会不会被人摘了去?”她想,这对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一种考验吧。
  去年也是这时候,记者去学校采访,她就拉着记者在橘树前停下来:“你看,还是17个。”那时她的脸上,满是自豪。
  可惜最后的成绩单——17个减少到了13个,让她有一丝遗憾。戴爱萍想了想,决定先让它成为心里的一个秘密。
  春去秋来,又到一年“橘子红了”的时候。戴爱萍还是跟去年一样,每次路过数一数,20、30、40……但慢慢地,她发现数不过来了,“今年的橘树长得特别旺,有5棵树都结了果。”记者在校园看到,尤其是向阳的两棵,一簇一簇的大橘子把枝头都压弯了腰,戴爱萍赶紧叫人用木棍支起来。
  橘子结得多,围观的人也多。戴爱萍闲来刷朋友圈,经常被学校老师晒的橘子刷屏。放学时分,带手机的同学们终于不用藏着掖着了,也会对着橘树一通猛拍。
  眼看橘子由绿转黄,越来越诱人,戴爱萍想,是时候跟同学们聊一聊了。
  同学们对“第一反应”直言不讳:“很想尝一尝,是酸还是甜?
  所幸,同学们没有真的去尝一尝。其实,戴爱萍是知道答案的。去年最后的那13个橘子,她让老师收下来,尝了尝,很酸,“没有经过嫁接的观赏橘,果子都是酸涩的。
  “那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去年结果的那棵树,今年却不结了,去年没结的那几棵,今天又结了?”戴爱萍对记者说,其实从几个小小的橘子,能看出孩子擅不擅长观察,爱不爱思考,当然,还有是否有责任感。
  而同学们最关心的问题是:等橘子完全成熟了,怎么处理?
  戴爱萍想,这百来个橘子,全校每人分一个是不够的,分到班里却绰绰有余。但平均分就没劲了,如果能作为一种激励,就会有趣得多。她把问题抛回给同学们:“你们给我出方案呗。”其实她心里早就琢磨过了,就像学校有一种校内流通的货币,用来奖励表现好的同学,货币可以兑换吃的、用的,届时也能用来兑换橘子的采摘权,“橘子虽然不能吃,但能妆点教室。它还能成为一种象征,哪班获得的橘子多,也是一种荣耀。
  接下来,橘落谁家,就是戴爱萍最期待的答案。

   捡银杏果的孩子
  全校师生都在找他

  走进杭师大东城小学艺苑校区的大门,是条长长的甬道,甬道尽头种了一溜银杏树,数一数有十来棵。
  十一过后,银杏的叶子还没完全变黄,果子已经熟了,一颗颗圆鼓鼓的。有的已经落下,扒开树下的草丛,就可以捡到几颗。
  上周,校长刘晋斌捡了一大袋,搁在办公室里,说想送给一个捡银杏的小男孩。
  刘校长第一次见这个小男孩,是在去年冬天的校园里。那天杭州笼罩在雾霾中,金色银杏叶被北风吹落,铺满一地。放学后,终于空下来的刘校长特意走近去看,看到了一个围着银杏树团团转的小男孩。
  小男孩穿着一身红色校服,在树旁边很是显眼。他手里拿着一块巴掌大小的木片,时不时往树上扔。刘晋斌很好奇:“你在干什么?”男孩又朝银杏树扔了一回木片,才回答:“把银杏果打下来。
  “这样扔木片,就能打下来吗?
  “怎么不能,已经打下一颗了。
  “你打银杏果干什么?
  “降血压。银杏果可以降血压,捡几颗回去给爷爷吃。”小男孩的答案让校长楞住了。
  男孩又继续自言自语,银杏果放在微波炉中煮一分钟,炸开了就可以吃了。不能多吃,一天就只能吃十颗。校长被萌化了:“你捡了几颗啦?
  “不多。”男孩将袋子里捡的银杏果倒出来。七八颗小果子,洒满了一地。
  学校一直提倡要爱惜果树,不能随便摘果子,还把这项内容当成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小男孩的举动,却意外得到了校长的鼓励。“不能因为爱惜果实,就给摘果子的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老师要找原因,这也是对老师的一种考验。”刘校长发现,学生摘果子大多是有原因的,有时候是因为好奇,有时候是因为一片孝心。
  这名爷爷的“小棉袄”,让刘校长惦记了一年。“这两天,银杏又落了,我捡了一些,想送给他。但不知道他是哪个班的孩子。
  为找到这个捡银杏果的男孩,校长在校园QQ群里发了寻人启示,全校地毯式寻人。这周一,有名三年级班主任传来喜讯:“他叫魏苹珈,是我们班的。
  周二,记者见到男孩时,他还不知道校长背地里预备的那份礼物。说起捡银杏果的事,这个眼睛很亮、睫毛卷卷的小男孩,有点懵懂,很多细节已经不大记得清了。
  “我就记得一共捡了10多颗,用微波炉煮的,后来家里每人吃了两颗,爷爷也吃了。有没有降血压,就不知道了。”魏苹珈努力思索半天,才回忆起一点。他说,校园里的银杏,是爸爸教他认识的;银杏果能降血压,则是从书上看来的。
  今年,魏苹珈没有捡银杏果,因为爷爷回老家了。“我很惦记他。爷爷对我很好,弟弟也是他照顾的。现在爷爷不在,爸妈忙着照顾弟弟,没时间管我。也不知道爷爷在老家过得好不好。”魏苹珈低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