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中阿友好关系世代传承的文化之桥

10.12.2015  01:07

  继11月13日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合作论坛在保加利亚举办后,11月24日至25日,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为各领域“16+1合作”开拓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一系列重量级活动使包括文化交流合作在内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备受关注。日前,记者就中阿文化交流合作采访了阿尔巴尼亚文化部部长米雷拉·库姆巴罗。

  文化交流是中阿友好交往的基石

  作为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阿尔巴尼亚与中国传统友谊深厚。近年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双方保持高层交往和各级别对话,政治互信加强,经贸、人文等领域合作取得积极进展。米雷拉·库姆巴罗认为,文化交流是中阿友好交往的基石,两国文化互有值得彼此学习、借鉴之处,交流与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1954年,中阿签署第一个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此后陆续签订11个年度执行计划。在两国文化部共同努力下,双方定期互派演出和展览。2012年至2015年,中国文化部先后邀请中东欧国际音乐节总监、博物馆馆长等访华,阿尔巴尼亚方面均积极参与。在阿尔巴尼亚,今年8月举行的“手拉手——相约地拉那”百名中阿青少年交流、7月举办的中国电影周,2014年6月开展的“美丽中国”扇面画展等活动,均取得良好效果和较大反响。

  米雷拉·库姆巴罗对2013年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访阿演出印象尤为深刻。她说,当时在地拉那国家歌舞剧院上演的歌舞晚会非常精彩,阿尔巴尼亚总理拉马夫妇出席观看,民众好评如潮,“演出不但对阿尔巴尼亚残障人士有激励意义,也使当地观众爱上中国文化。

  今年11月12日在保加利亚上演的中国歌剧舞剧院原创民族舞剧《孔子》,米雷拉·库姆巴罗十分喜爱。她说,该剧充分展示了中国历史与文化,舞蹈、音乐、美术、灯光都极具吸引力。希望未来在阿尔巴尼亚能看到更多中国特色的高水平演出,通过“中国对阿开展杂技培训”等方式深化双方文化交流。

  把珍贵记忆共同传承下去

  米雷拉·库姆巴罗2013年9月出任阿文化部部长前,长期从事文化、教育和社会工作,文化遗产保护是她最重视的领域之一。她曾建议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彼此共享文化价值、交流保护经验,包括建立文化遗产监测小组和文化档案合作项目,建设国际间的博物馆网络,推动文化遗产管理和保护的创新等。

  提及中阿文化交流,电影交流不可忽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阿尔巴尼亚电影在中国热映。正是通过这些电影,中国民众得以了解这个遥远的美丽国度。至今,提起《宁死不屈》、《海岸风雷》、《第八个是铜像》、《地下游击队》等阿尔巴尼亚老电影,许多中国观众记忆犹新。米雷拉·库姆巴罗说,中阿民众通过电影拉近了距离,如何把基于文化的这份传统友谊巩固、传承值得思考。阿尔巴尼亚文化部一直非常重视对青少年的文化教育,希望中阿之间的珍贵记忆长期保留并传给后代。

  米雷拉·库姆巴罗特别提到两国互推文学作品的翻译出版工作。“我国民众渴望看到更多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阿尔巴尼亚也有很多优秀作家,希望能被中国读者了解。”她说,今年4月中阿签署《经典图书互译项目合作协议》,约定5年内互译出版50部优秀作品。阿方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希望未来可以形成图书出版互译的专业网络。

  “16+1”“一带一路”助推文化合作

  米雷拉·库姆巴罗认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有类似的历史背景和丰富文化,这是未来进行良好合作的基础。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合作论坛为中东欧国家之间、中东欧国家与中国之间进一步交流搭建了桥梁。

  米雷拉·库姆巴罗表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对促进中阿双边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中阿应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不断挖掘各领域合作潜力,推动两国传统友好关系取得更多成果。今后,阿尔巴尼亚将鼎力支持与中国文化合作项目开展合作。

  中国和中东欧国家2014年共同发表的《贝尔格莱德纲要》提出深化人文交流和地方合作。北京市与地拉那市互为友好城市,南京市与地拉那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今年8月,汕头市与阿都拉斯市签署《友好交往城市备忘录》,9月,河南省与阿斯库台大区签订《建立友好省区关系意向书》,成为落实这一共识的体现。米雷拉·库姆巴罗表示,日前在与中国文化部部长雒树刚会谈时,双方就加强两国地方文化交流进行了讨论,下一步将考虑推进更多具体项目。

  阿尔巴尼亚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进入欧洲的门户,地缘优势明显。米雷拉·库姆巴罗表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为中阿两国务实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希望两国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区域合作、推动专业人士交流互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