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多措并举,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就业服务体系

17.02.2017  18:33

 

 

2016年,浙江工商大学2012级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6.7%,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96.08%,研究生就业率为99.34%,处于省属高校前列。

近年来,该校通过强化校院联动的就业保障机制,完善全程化的生涯辅导体系,拓展多元化的就业市场等,多措并举,构筑全方位立体式服务体系,促进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一、强化校院联动的就业保障机制,完善全程化的生涯辅导体系

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学校围绕毕业生就业、毕业生跟踪调查、职业规划大赛、就业工作总结交流等议题,多次召开会议,动员、推进、落实就业工作,解决就业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形成了“领导主抓、校院联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就业工作的实效性不断增强,为毕业生的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提供了保障。

建立多重就业激励机制。通过就业工作的目标管理考核,推动学院不断提高就业工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对就业数据进行动态跟踪和实时监测,引导毕业生积极就业;评选就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该年度共评选就业先进集体7个、就业先进个人56人。

形成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体系。跟踪调查2016届毕业生,形成就业质量报告;跟踪调查2015届、2013届毕业生,形成毕业生一年后、毕业三年后的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学校毕业生的月收入、专业相关度等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离职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引导毕业生去基层建功立业。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引导、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在就业指导课上,专题宣讲基层就业政策;在就业信息网上,设置基层就业栏目,公告基层就业政策、发布基层就业信息;在招聘会上,专门设置“两项计划”、“义务征兵”展位,为毕业生提供咨询指导。2016年共有19名毕业生参加各类基层项目,3名毕业生应征入伍。

建设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加大培训力度,2016年,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地支持80余人次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等专题培训;提升教学水平,开展专题培训、集体备课、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进一步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加强校外导师团队建设,邀请了一大批优秀校友、知名企业家和行业专家,作为就业导师进校提供专业化指导。

开展全程化的职业辅导。学校形成了课程教学、校园活动、团体辅导、个体咨询、岗位实践相融合的职业辅导体系。进一步规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案、大纲,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指导;开展就业指导讲座、沙龙、企业参观等活动;举办“彩虹杯”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鼓励和推荐学生开展岗位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职业意识,提升就业竞争力。

培育品牌化的就业活动。根据学生实际需求,打造优质的就业品牌活动。开展“浙江名企行”活动,组织学生走访调研东忠科技园、天搜科技等30多家用人单位,搭建学生与企业相互了解的桥梁;组织开展院校两级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在浙江省第八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优胜奖1项,优秀指导教师3人;举办“职来职往”职场精英挑战赛,共有200多人参与,12名学生获得实习和就业岗位,活动获评校十佳社团活动;针对不同就业群体,开展“留学沙龙”、“公务员之路”、“简历门诊”等活动20多场次。

二、拓展多元化的就业市场,促进学生充分就业、满意就业

打造校内精品就业市场。学校已形成了“大型双选会”、“组团招聘会”、“专场招聘会”、“企业宣讲会”相结合的招聘体系。针对2016届毕业生的特点和需求,组织“校友专场”、“食品行业专场”、“经管类专场”等11场招聘会,参加的企业累计达到1700多家,提供岗位累计达26000多个;举办包括中国工商银行、恒大集团、普华永道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宣讲会近400场,累计提供岗位8000多个;举办萧山人社局、广西柳州人社局、浙江省烟草系统、浙江国家安全系统等组团招聘活动。

拓展校外多元就业市场。按照“核心、紧密、合作、松散”四个层次细分就业市场,发挥校院两级管理优势,积极拓展多层次就业市场。

形成网上立体就业市场。2016年开通就业创业服务智能平台,实现简历投递、招聘服务、就业管理的自助化。系统注册企业累计达2800多家,提供就业岗位4万余个。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推送就业信息,构建了由就业网、就业微信、QQ群等组成的多渠道、广覆盖、立体化的网上就业市场。

打通线上线下服务。整合各方资源,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一站式、全方位的就业服务。通过网络宣传、政策宣讲、就业活动等方式,营造就业氛围、强化就业意识。在线下,建立集就业协议办理、生涯发展指导、就业市场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广场;在线上,突出教育与指导、服务与管理、分析与评估三大功能。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营造更加方便、快捷的就业环境。

提升就业服务体验。在就业过程中,校友办、学生处、教务处、计财处、公共事务处、保卫处、团委、体工部、后勤服务中心等部门与招就处密切配合,发挥自身优势,提供优质服务,积极为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招就处积极做好业务培训,提升就业工作人员的胜任力;为每位毕业生发放就业指导手册,提供常见问题解答;针对不同就业群体,利用各种渠道,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政策解读等服务。

助力特殊群体就业。在就业过程中,做到就业帮扶的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档案,准确掌握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的具体情况,做到动态管理、精准帮扶。调动辅导员、班主任、就业导师、专业教师、校友等资源,为困难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和人文关怀;学校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包车接送残疾毕业生参加招聘会;实时跟踪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求职动态并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