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龙翔里全新开街 或是南浔首富刘镛家族产业

08.01.2015  12:31

  这几天,很多小伙伴的微信朋友圈里都刷过这么一张图——杭州西湖边的苹果旗舰店掀起盖头,江南式的白墙上,是著名书法家王冬龄题写的苏东坡名作《饮湖上初晴后雨》,在遒劲狂放的书法中间,镶嵌着红色的苹果经典LOGO。

  这样的视觉冲击力,这样的中西结合方式,在全球各大苹果旗舰店中都是绝无仅有的设计。这家据说是亚洲最大的苹果旗舰店,位于龙翔里。在这里,韩寒的餐馆“很高兴遇见你”、五月天的咖啡吧、黄晓明的奶昔店都已开张。

  龙翔里为什么能吸引到那么多的大牌和明星资源?

  除了绝版黄金地段,其从南宋以来保留至今的珍贵城市肌理、石库门老屋样式、白墙黑瓦的江南水墨气质,才是它最最珍贵和不可抹煞的沉着力量。

  你可知道,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龙翔里是民国名士金领们的聚住地,地价是北山街的两倍有余,大批的大学教授、顶尖的律师、金融业人士、浙赣铁路工程师等云集于此。曾经住在这里的人,报上一两个名字,老底子杭州人都不会陌生。

  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龙翔里

  会是当时南浔首富刘镛的产业吗

  老底子的龙翔里,和很多条弄堂为伍。

  龙翔里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在它的西边,现湖滨名品街的位置,原先有湖滨九弄,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

  跟龙翔里一样,湖滨九弄也是东西走向,两层楼。从南到北,是一到九弄。

  “湖滨六弄到九弄,几乎与龙翔里的一弄到四弄齐平。以前,没有这么多高楼大厦的时候,穿过弄堂就可以看到西湖。在二楼,看西湖,风景完全一等一的。”

  杭州老房子专家仲向平遗憾,如今是再也看不见这样的风景了。

  那时候,在湖滨六弄到九弄的东边,还有一座红砖房,就在弄堂里,是当时南浔首富刘镛家族的一处住所,有400多平方米。

  在湖滨九弄西边,现凯悦大酒店位置,上世纪30年代也是刘家的产业,雅号“小方壶别墅”,占地十多亩,建筑面积有2000多平方米。那时,小方壶别墅其实有六幢小楼,是刘氏大家族的西湖别邺。

  “小方壶别墅这六座楼围合成太师椅形状,跟苏堤及其西面群山围合成的太师椅形状相对应——从小方壶别墅这里看出去,看到的是西湖的山景,而从苏堤上往这里看过来,看到的是城里的景象。”仲向平说。

  小方壶别墅、湖滨九弄、红砖房等,东坡路沿线的这些建筑都曾是刘首富的产业,也有详细的史料记载。

  唯独龙翔里,主人不详。

  仲向平猜测:“龙翔里到底是不是刘家的产业呢?这个区域内,还有一些当时比较著名的商人。龙翔里东侧紧挨着的就是杨宅。”杨宅在龙翔里四条弄堂的东侧,跟仁德里、龙翔里一样长,70米,是南北走向的,面朝最繁华的延安路。这一长条都是典型的西洋建筑,黑漆的石库大门,门楣上还有雕花,很时髦。

  李叔同《断食日志》的捐赠人

  就出生在龙翔里三弄2号

  《断食日志》是李叔同(即弘一法师)于1916年在虎跑断食时写的日记手稿,约万余字。当时,李叔同偶然在一本杂志中看到了断食治病的说法,久被神经衰弱折磨的他对此产生了兴趣。另一方面,由于当时李叔同已有心向佛,断食也是修炼身心、磨练意志的一种方式,于是他决定一试。

  所谓“断食”,并不是全程不吃不喝,而是逐渐减少食物摄入量,最终只饮水、不吃东西。在西泠印社社友叶品三的推荐下,1916年农历十一月三十日,正值学校放年假,李叔同来到虎跑,在当时方丈的楼下借了间房,开始为期三周的断食。期间,他记录了生活细节,比如活动、饮食、睡眠及每日身体的生理变化。断食后,李叔同自感脱胎换骨,为示新生之意,还根据老子“能婴儿乎”之意,改名李婴。

  原先,关于李叔同的《断食日志》文字多源于民国铅印版,粗俗点讲,算是“二手货色”,其间大错没有,小错不断,因此不少文字曾让后世学者苦思而不得解。直到2010年,来自上海的朱德天先生捐赠了父亲朱孔阳收藏的《断食日志》影印本,这本“第一手”的日记,让更真实的断食体验得以还原。朱德天还在数月前将一块父亲收藏的老雷峰塔藏经砖砚义捐给了杭州博物馆。

  朱德天1934年就出生在杭州龙翔里的三弄2号。他父亲朱孔阳是上海松江人,是著名的金石书画家和文物鉴赏家,青年时居住在龙翔里一带,在青年路上班,当年延安路和解放路一带大店的店铺招牌,很多都出自朱孔阳之手。1924年9月25日(农历八月廿七日)午后,朱孔阳和夫人乘船去湖西探望友人,结果在西湖上亲眼目睹了雷峰塔的倒掉。

  中国染料化学之父朱昊飞

  也曾是龙翔里的住户

  曾经住在龙翔里的名人,还有中国染料化学之父朱昊飞,乐清人。他的妻子曾是宋美龄的秘书。

  据《乐清华侨志》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朱昊飞去德国留学,在柏林大学钻研化学四年,获化工博士学位。期间,他还结识了朱德。

  回国后,他曾在内蒙古一带呆了七年之久,实地研发染料的原料。此外,历任北京大学、广州中山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理化教授。

  朱昊飞夫妻帮助过曾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兼任浙江医学院院长的洪式闾。1928年,洪式闾在杭州建立热带病研究所,当时,研究所位置在浣纱路桂华里,后迁钱王祠井阁,再迁岳坟附近的村庄。时任浙江大学化学教授的朱昊飞就住在龙翔里靠近东坡路的地方,他鼎力相助,为洪式闾筹得几千块大洋。

  1934年朱昊飞因染伤寒,年仅42岁去世,安葬于烟霞洞旁。烟霞洞旁有三座墓,人称“烟霞三墓”,就在南高峰入口牌坊附近。其中两座广为人知,一座是师复的墓(本名刘绍彬,因立志反清,光复故国,改名刘思复,后又改名师复);一座是中国第一位现代数学博士胡明复的墓。还有一座墓碑上刻了“乐清朱昊飞先生之墓”一行字,就是朱昊飞的墓了。

  杭州老房子专家仲向平说:“墓碑呈西式的方尖碑,下筑三层墓基。旁边还有一穴,应该是为他的夫人准备的。不过,他的夫人文革期间去世于南京,终究没有葬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