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首对“卖房养老”的夫妻现在过得怎么样?

04.11.2015  08:34

    “60岁以前你养房,60岁以后房养你。”这种全新的养老模式被简称为“以房养老”。

    它曾一度备受关注,但又快速“冷却”。

    今年3月,经保监会批复,国内某保险公司在广州、上海等地试点一款“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

    近日,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钱理群卖掉房子,住进一家养老社区。

    这两起事件让“以房养老”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

    事实上,我省在“以房养老”上也有过尝试和探索。

    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老年人,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今后,以房养老是否会在省内大规模推广?

    杭州第一对“卖房养老”的夫妻——

    卖掉房子住进养老院,不后悔当初决定

    同样是“卖房养老”,钱教授被大家关注,是因为他著名学者的身份。

    而杭州市民刘大伯却是为了一场官司。

    刘大伯,今年79岁,曾是杭州横河街道印刷厂工人,厂子很早就没了,老伴退休前是公交公司的职工。

    老两口以前的房子在劳动路孔庙旁边,房子面积20多平方米,后来拆迁安置到了香积寺路上的东新园,住着一套62.58平方米的房子。

    2012年,夫妻俩有了“卖房养老”的想法,通过一个委托人将房子出售。

    尽管中间出了一段波折(委托人将房子卖给了两个下家),但经各方协调,房子最终以110万元卖出。

    随后夫妻俩搬到了大学路新村的益寿养老院,一直住到现在。

    他们可能是杭州第一对彻底“卖房养老”的夫妻。

    3年来,老两口过得怎么样?近日,本报记者到“益寿院”探望了两位老人。

    刘大伯的房间在二楼,朝南,一室一卫,20平方米左右,虽然是老房子,但打扫得干净。

    “住了这么久,已经把这里当自己家了。”刘大伯说。

    他和老伴每天的生活十分简单规律:上午一起去公园晨练,然后回养老院食堂吃早饭,午休后,看报纸或者和邻居们聊天打麻将,吃完晚饭继续锻炼一小时,然后休息。

    这样的生活,一直是夫妻俩晚年向往的,也是他们当初“卖房养老”的初衷。

    说起当初为何要“卖房养老”,刘大伯说,老伴退休后身体一直不太好,有次在医院躺了好几个月,“儿女工作忙,我年纪大了,跑来跑去照顾她也吃不消,想想还不如卖了房子住到养老院里。

    听说要把房子卖掉,儿子和女儿投了“否决票”,不过,他们并没能改变老人的决定。

    刘大伯心里有一笔账:在养老院每人每月的费用1900元,由三部分组成(伙食费500元+护理费500元+住宿费900元),这么算下来,一年要交给养老院4万多元。

    有了卖房子的钱,再加上养老金,支付养老院的费用绰绰有余,剩下的钱可以作为老人大病小病的“应急金”。

    “这么一来,我们既不用麻烦子女,自己过得也舒服。”刘大伯没有后悔当初的决定。

    “益寿院”院长俞调云说,她在养老院工作二十多年,只知道杭州有老人把原来房子租掉,靠租金住进养老院的,像刘大伯这种把房子完全卖掉住养老院的情况还是很少见的。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记者 李攀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