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限牌半年 成二季度拥堵缓解幅度最大城市

03.11.2014  11:00

  今年5月1日起,杭州正式实施小客车总量调控政策,到本月正好半年。总体而言,“限牌”政策配合“限行”措施,为杭城交通状况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

  到本月,参与摇号、竞价的人数已超过50万,导致了中签率下降和竞价水平提高。对此,市调控办表示,目前政策的试行期为1年,对于市民对调控政策的意见和建议,将会在试行期满后修订加以完善。

  “双限”并举治堵收到成效

  小客车总量调控政策实施以来,杭州开启“限牌、限行”的双重管理模式,“双限”并举之下,效果明显。

  6月初,根据浙江省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作领导小组提供的数据显示,杭州主城区的拥堵指数下降显著:车流量下降了17%左右,车速提高了近6%,乘坐地铁的人每天增1万,公交增3万。当时的早晚高峰,不少车主感叹“路上车子少了好多”、“高架行车速度快了不少”,整体效果挺不错。

  8月下旬,国内数字地图内容、导航和位置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高德发布了《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市民躲避拥堵出行建议》,在这份报告中,一季度“堵王”杭州在推出“错峰限行”、“限牌”等新政后,收效显著,第二季度拥堵缓解幅度居全国之首。

  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发布的《9月份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月报》显示,受学生开学、雨天多等原因影响,9月早高峰变得更加拥挤,但在“双限”措施影响下,总体情况好于去年,总体拥堵持续时间并不长,晚高峰也没有多大变化。全天严重拥堵持续时间最长的10大路段,拥堵的时间普遍比8月要少一两个小时。

  市交通运输局调控处副处长金琳认为,限牌和限行相辅相成,光用其中一项,对城市治堵作用有限,以前杭州也试行过“限行”,但车子越来越多,最后效果还是不好。现在的“双限”实施半年来,市区拥堵指数有所下降,尤其早晚高峰期间,对交通状况的改善还是起到了积极作用。

  竞价所得收入用于大气污染治理、城市治堵

  小客车总量调控政策实施以来,每月的增量指标分配中,有80%用于摇号,20%用于竞价,随着近期竞价平均成交价居高不下,部分市民有疑问:增量指标竞价所得收入最后去了哪里?

  根据《杭州市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暂行规定》第二十九条规定:竞价所得收入全额缴入市本级财政,专项用于大气污染治理、城市拥堵治理、公共交通事业支出等,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接受审计和社会监督。

  “竞价所得收入用途非常明确,就是专款专用,各职能部门根据自身工作需要,报请市财政下拨项目专款。”市调控办金琳说。

  竞价摇号结果有周期性变化参与者需更理性

  小客车总量调控政策在改善交通状况上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同时,由于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出行意愿,加入增量指标申请的市民不断增加,带来的结果是中签率的下降和竞价水平的提高。

  10月份的竞价和摇号于上周结束,个人摇号中签率约为0.95%,是政策实施以来的最低点,而竞价的平均成交价为47785元,是政策实施以来的最高点。

  市调控办说,从国内其他城市的经验看,在摇号和竞价上会有一个周期性的表现,这都是正常的。其他限牌城市在一开始,中签率下滑得也比较快,半年之后又有变化。比如北京,从第7个月开始,比例稳定在2点几,大概稳定了13个月。

  记者从市产权交易所获悉,到目前为止,每个月都有一些流拍指标,竞价人最后放弃,原因就是拍的时候一心出高价,拍完以后又觉得“出价略高”。10月份1207个竞价指标,有44人放弃缴款,流拍率为3.6%,高于9月的2.8%。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竞价还不稳定,参与者变得更加理性,需要时间。

  市调控办也介绍,10月竞价参与人数比9月减少2500多人,最低成交价较9月的涨幅略有下降,这些都是好迹象。

  政策试行期为1年期满后将调整、修订

  金琳告诉记者,半年以来,市民们对低碳出行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不少市民给市交通局热线12328来电表示,他们放下车钥匙不开车出行,希望公共交通能更发达,也有不少人给市调控办出谋划策,非常热心。

  他表示,《杭州市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暂行规定》试行期为一年,到目前为止,市民们可能对一些具体措施有不同意见,对此市调控办会不断关注,并收集大家的建议和意见,以便在今后对政策加以调整、修订完善。记者 陈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