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职业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灿烂人生

05.06.2015  11:50

  机会面前,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
  而这个时代,有梦想的孩子,也一定有机会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如果你不喜欢宅在书本里研究世界,那就动起手来改变世界。
  在职业教育这条路上,每个人的世界都不一样,却都那么精彩。
  职教强,则教育强;职教强,则中国制造强;职教强,则万众创新创业强。
  6月4日,省政府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后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鸿铭在杭州分会场向全市作了重要讲话,为杭州职教发展吹响了号角。杭州职业教育发展正迎来历史上的黄金期。
  近年来,杭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健全完善职业教育保障体系,不断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努力构建适应经济产业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纵向衔接、普职教横向融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和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改善杭州社会民生、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成为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校企合作
  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海正药业(杭州)公司提取一车间的孙亮,是富阳区职教中心医药化工专业(海正班)毕业生。2009年海正富阳基地投产,他便在最先试生产运行的提取一车间上岗,成为公司首批员工并担任班长一职。别看职务不高,可在海正这个高学历人才扎堆的地方能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校企共同体”举措。如今,像孙亮这样职高毕业却担任班组长职务的还有好几位,他们已成为企业的基层骨干。
  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对校企合作进行了顶层设计,架构了“1+3+5”政策保障体系(1个《若干意见》、3个《实施办法》、5个《指导意见》),明确校企双方在合作中的责权利,以“产教融合”形成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相适应,组建了21个行业性职教集团;与杭州十大主导产业相匹配,建立了18个专业指导委员会;与企业及政府合作,建立了55个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实训基地,评选出94家优秀校外实习基地;与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6个学生创业教育园地、5个产学研联合体……
  在首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杭职院和中策职校关于校企合作的两项教学成果获得一等奖,标志着杭州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重大突破。
  
   一校一品
  中职校园文化更接地气
  人民职校85%的学生是女生,学校倡导“优雅、明礼、知性”女生形象,通过女生课堂、少女沙龙、女生校园文化活动载体,推动女生对生活的领悟,提升女生的生命质量,从而成就幸福人生。
  而90%的学生是男生的交通职高,积极打造“男生文化”品牌,提出“男人是山,男人是海;山是责任,海是胸怀”的男生教育理念,开展端仪容、强体魄、好性情、精技能、有责任、宽胸怀的男生教育活动。学校还紧密结合汽车行业的人才要求,培养学生“汽车蓝领骑士”气质。
  美术职校则以“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一个具有传统优势和现代意识的人,一个具有社会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人”为目标,以“美而温暖”的教育助力学生可持续发展,培养既有现实就业能力又有发展后劲的复合型中等美术专业人才。
  在市教育局“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工程推动下,各职校依托当地独特的人文资源和产业园区工业文化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中策职校的“美丽德育”、旅游职校的“阳光文化”、西湖职高的“茶香校园”、富阳职高的“3Q7S”职业素养教育、富阳城镇职高的“希望教育”、桐庐职技校的桐君“药膳文化”……杭州形成了一校一品、群星灿烂的局面,并被教育部职成教司在全国推广。
  
   课程改革
  学生有权选择适合的教育
  交通职高每学年有四个学期,学生在多次“工学交替”的长短学制中学习技能。高一有“体验周”,亲临企业体验职业魅力;高二有“学徒月”,进企业跟师傅学技能;高三则“厮混”于汽车4S店与汽车亲密接触。
  这就是杭州即将全面推行的“选择性课程改革”——打破原有课程体系与学制管理,以“选择性”为基本理念,且余地比普高更大。中职学生将在课程、专业、学制、直接就业还是继续升学等方面有更多选择权。
  杭州中职学校探索建设“模块化课程”的选择机制、“工学交替”的教学机制和“做中学”的学习机制,构建多样化的选择性课程体系。学生不仅可以选择够满足直接就业需要的“专业集群课程”,也能选择继续升学的中高职衔接课程。早在2003年,杭州中职学校就推行学分制管理,学生跨学校、年级、专业选择课程和学习方式。在原有学分制管理的基础上探索“多学期制”,尝试将学年按不同教学功能分成若干个交替式长短学期。
  此外,学生还有多次实践机会,不断认识自我个性特长及专业、行业,确定自身发展路径。成长导师、职业生涯导师、课程选择顾问等的设置,更为学生选择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制度保障。
  “老字号”传统民间工艺、特色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专业建设,更是中职学校传承创新杭州历史文化底蕴的一大课改亮点,如杭州艺校的江南丝竹传承人培养、余杭乔司职高的杭绣传承人培养、萧山二职的小葫芦雕刻人才培养、富阳职高的根雕人才培养、富阳职教中心的富阳香囊人才培养、桐江职高的十六回切传承人培养……各类非遗传承人培养百花齐放,政府、社会、行业、企业、学校、学生六方共赢。
  
   创业达人
  点亮校园风景和未来人生
  夏冬是富阳区职业高级中学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学生。2010年起,在学校教师指导下,他先后研发出30多项创新作品:半自动气割圆机、第四代教学圆规、电动车充电器……这些贴近生活、实用型创新作品不仅获得了国家专利,有些已批量生产逐步推广。
  在杭州职高校园里,“夏冬”无处不在。2014年第十届国际动漫节上,来自江滨职校的“小动漫”工作室展位,售卖学生创业工作室的动漫绘画、手绘球鞋、手工制作等产品,四天时间营业额近1.3万元。2007年至今,江滨职校先后成立“小师傅”、“小赢家”、“小管家”等学生创业工作室。这些工作室还与企业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宽广的创业实践平台,“小生意”红火的同时,也为学生职业成长铺好了路。
  所有这一切都源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杭州中职学校以创新创业为切入点,为学生成长与个性发展提供广阔舞台。据不完全统计,中职各类学生社团已达291个,创新工作室、创业孵化园26个。在此过程中,还开展校企合作,助力小微企业,近三年杭州中职学校共取得国家专利183项,有效转化成果26项,逐步形成了“师资+教材+竞赛+基地+工作室”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样式。
  
  专属赛场
  职校生离梦想更近一步
  拥有西湖龙井炒制秘籍,为刘延东副总理展示炒茶技艺,被九曲红梅非遗继承人冯瓒玉大师收到门下,拥有属于自己的店铺……这些事,西湖职高旅游专业学生孙张俊都做到了。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这个新要求与理念,正逐步渗透到各职校各专业的内涵建设和技能培养中。
  与往年比,开元商贸职校第9届“联华杯”贸易节更“高大上”了。跨境电商、微店等新鲜事物出现在贸易节摊位上,吸引了很多周边社区居民到来,一起购物、秒杀、扫二维码。
  “汽修‘航母’的名企缘”、“技能‘昆仑’的教学经”是杭州技师学院校企合作和技能培养的精髓。杭州中德汽车维修有限公司总裁钟广平说:“杭州技师学院的学生,在校期间就掌握了企业文化和最新技术,所有岗前培训融在课程中,不仅消除了上岗与需求间的时间差,也提高了学生对接企业和岗位的能力,真正用得上、留得住,受企业欢迎。
  杭州职业教育一直重视技能培养在专业建设中的关键作用,通过技能大赛舞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将技能培养融会贯通于整个专业建设体系中,突出职业技能导向,推动了职业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现代学徒制
  学生“零距离”上岗
  随着科技进步及“工业4.0”给职业教育的启示,“师带徒”逐步被学校教育取代。如今,杭州部分中职学校正积极尝试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学徒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西湖职高探索了以学生技能发展与综合职业素养成长为主线的学徒培养塔和以专业教师、行业教师、学生师父组成的师父进阶塔为特征的“塔形学徒制”育人模式。杭州隐楼贸易公司总经理汤鑫说:“我负责塔形学徒制的塔尖部分,这些学生已有较扎实的基本功,他们更需要深刻理解行业文化,也需要培养创新意识和研发思维。团队常坐在一起讨论、做实验,学生思维越来越活跃,不再满足于单纯模仿。这也正是现代企业需要的员工。
  “学校在酒店设立‘企业教室’,并根据酒店季节性用工需求,安排学徒5月份和10月份进入‘企业教室’学习。同时,根据酒店作息时间,安排学徒忙时(上午10-12点、下午4-6点)生产实训,闲时(下午2-4点)在企业教室学习文化课…… ”这是中策职校与杭州知味观联手打造的“杭帮菜传承人班”全新学徒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帮学生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从单纯的技能学习到工作思维、问题思维、职业思维的养成,奠定了学生以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成就的灿烂人生。
   
  信息化建设
  一站式搞定师生学习需求
  “14号桌的同学使用外用表姿势很标准。”“1号同学焊锡的成果图已上传。”这是电子信息职校的一堂“云实训”观摩课。通过教学资源共享、教育个性化的“云实训”技能教学平台,年青教师宣琪捕捉到了每个学生的实训操作。
  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了中职学生的实训环境,也改变了课堂知识传递、技能习得方式。电子信息职校与企业合作共同研发“集硬件系统、数字化资源平台、现代多媒体系统”于一体的云实训平台,真正实现“云随行,学生体验随时记录”的大数据行为,该项目获得了两项国家专利。
  近两年,杭州中职教育在智慧校园建设、云实训平台开发、数字化资源建设等方面做了很多探索与实践,让学生学习体验更爽。
  在旅游职校,学生扫二维码认植物、电脑全程记录学生学习过程、E人E本让师生畅所欲言……学校推出的“课程•实训•实践”三位一体教学创新平台,包含虚拟实训室、网上开放课程、游戏化学习等多个系统,该项目获得了7项国家版权。学校还创设多款教学游戏,如《咖啡制作技艺》、《杜拉拉升职记》等,供学生游戏中学习。
  各种信息化平台的背后是杭州中职教师群体,他们不做“OUT老师”,玩转各种APP应用、移动终端,解决学习和教授需求。有互联网与大数据帮忙,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关联模型能更好地建立,孔子的“因材施教”加互联网+,让关注每个“学生”成为现实。
  
   高校产学对接
  给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再添驱动力
  一边是杭师大等7所市属高校,一边是杭州实业投资集团等16家大型市属国企。这是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双方都有转型发展需求,也有各自优势,这种“一家人”的合作正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市政府引导下,今年以来市属高校和市属国企产学对接工作正快速深入地推进。
  目前,市属高校和市属国企双方进行了全面的需求调研,为深化合作奠定基础,而且在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企业职工培训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16家大型市属国企全部成为杭州市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成立了一批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形式多样的产学合作组织,校企共建研发机构,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在杭州落地转化,共建一批职工培训中心。
  下一步,市属高校和市属国企产学对接工作将进一步深化,市属国企将深入参与市属高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全过程,市属高校部分优秀中青年教师也将陆续进入企业开展实践锻炼和服务工作,双方还将共同举办高校师生科研推介会。市政府希望市属高校和市属国企进一步寻找合作契机,达成思想共识,以实际行动响应党和国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号召,期待双方合作为杭州校企产学对接工作起好示范带头作用。
  
  数字解码杭州职业教育发展
  66所 截至2014年,杭州有职业院校66所,在校生14.34万人。
  33.21亿元 2014年全市职业教育总投入达33.21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28.45亿元,比2005年的9.93亿元、5.82亿元分别多出23.28、22.63亿元;十年间增幅分别达234.44%和388.83%。
  500万元 每年安排500万专项经费扶持市属职业院校师资建设,全市中职学校中高级职称比例达到近70%,其中高级职称占28%左右;“双师型”专业课教师中技师及以上占到45%。
  95%以上 总体看,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向好,高中段学校招生普职比大体保持1:1。中职毕业生继续升学比例达到近40%,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对口就业率达80%以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高于90%。
  “1+3+5” 2012年5月颁发《关于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的若干意见》,配套出台“三个实施办法”和“5个指导意见”,形成杭州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的"1+3+5"政策保障体系。目前全市已成立21个行业性职教集团、18个专业指导委员会,评出94家优秀职业教育校外实习基地。
  2+3 2014年由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奖项——首届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揭晓,杭州职业教育成果显著:杭职院、中策职校、市职教室的2项产学对接、校企合作教学成果分别荣膺一等奖,杭职院、交通职高和西湖职高的3项成果分获二等奖。(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