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杭州经济发展提供“话语权武器”

20.04.2015  13:54

  谁制定标准,谁就在市场竞争中占据话语权。
  贸易壁垒层出不穷,归根结底是“标准”掌握在谁手里。以杭州最负盛名的西湖龙井为例,欧盟主要茶叶进口国先后两次在茶叶最大农药残留限量上做文章,说到底就是残留限量标准的话语权在谁手里。中国代表团通过对茶叶及茶汤中农药残留的消解动态、浸出率进行跟踪试验,得出大量的试验数据,并制定出茶叶的安全使用标准和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最终这一标准被国际社会认可。正是标准权的掌握,使得我国茶业避免遭受贸易壁垒。
  就在杭州获批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之际,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创新推出“互联网+”标准,通过抢占标准话语权,既规范了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又助推杭州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这将为我市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参与市场竞争和国际合作提供一门标准的“话语权武器”。

   “互联网+”标准
   从杭州制造到杭州标准的跨越
  都说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标准在工业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就在全市围绕“一号工程”积极发展信息经济、推进智慧应用,以及杭州获批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之际,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与阿里巴巴共同创设的“电子商务标准化战略工作室”也于上周正式启动运行。此举旨在对电子商务产业进行科学规划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内容涵盖生产、流通和服务全过程,目标直指国家标准甚至国际标准,这对规范电子商务健康、良性和有序发展具有深远的里程碑意义。
  “谁制定标准,谁就在市场竞争中占据话语权。”市质监局局长邵新华表示,标准是质量的“语言”和“规矩”,一旦缺席,就会让企业躺着中枪。基于此,我市在标准强市、品牌强市、质量强市建设方面不遗余力。
  据市标准化研究院统计,仅2014年,我市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就多达226项,引进国际标准化组织3个。全市累计主导制定14项国际标准,占全省58.3%;制定455项国家标准,占全省39.3%;制定558项行业标准,占全省22.9%;有3个国际级、39个国家级、36个省级标准化组织落户我市,覆盖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装备制造、纺织工业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先进标准。

   标准共享网
   给企业提供“互联网+”时代的底气
  近日,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创建的“杭州标准共享网”( http://www.hzsis.com)正式上线运行。该平台以“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为支撑,依托标准数据库、组织机构代码库、专家库,着力整合国际、国内社会各方资源力量,构建标准化服务的“淘宝”模式,为我市54万余家组织机构提供标准化点对点、一站式服务。
  该平台推出的“标准化工作室”,目前已吸引我市20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创建,预计年底将会达到6000家,并逐步实现全市54万余家组织机构的全覆盖,其中重点包括杭州地区的36万余家企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注册登录自建的“标准化工作室”,并能免费享受标准托管、标准顾问、标准制修订及翻译等服务。借助互联网,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实时了解国内外标准化法规政策、科研成果、技术服务和标准信息等。
  邵新华表示,杭州标准共享网的上线,就是为企业积极推进“互联网+”标准而服务的,这也是杭州企业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最佳途径、唯一选择。值得一提的是,该平台还具有服务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色。当我市外贸企业出口遇到技术性贸易壁垒时,能够直接登录平台开展与企业产业相关通报评议。(本站编辑 刘娟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