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离一流城市有多远?市委书记连发"六问"

02.08.2017  10:53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明确提出了“四个杭州”的定位——

  “杭州不应当仅仅是浙江的杭州、中国的杭州,也应当是亚洲的杭州、世界的杭州”;

  “四个世界一流”的要求——

  “世界一流的标准,世界一流的业绩,世界一流的胸襟和气魄,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杭州应该怎样保持清醒头脑,找准建设一流城市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一德连发“六问”,六次提到请大家“认真想一想”,共同思考杭州离“一流城市”还有多远。

   一

  问:奋勇争先的进取意识有没有达到一流?

  有没有陷入自我感觉良好的窠臼?2015年我市迈入“万亿元GDP俱乐部”,2016年我们成功服务保障G20杭州峰会,不少城市都到杭州学习考察,大家听到的表扬声、赞誉声多了,有的干部就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产生了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的想法,看不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这是十分危险的。

  有没有始终保持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在这样一个百舸争流的大时代,城市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

  有没有始终保持积极作为的主动性?特别是在技术供给、制度供给和能力供给方面,“有为政府”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

  问:统筹谋划的理念思路有没有达到一流?

  历史责任感强不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既要做好当下,又要为未来发展打好基础、开拓空间。

  践行新发展理念到不到位?我们的认识是有的,强调的也是多的,但是往往在落实中遇到困难问题,不由自主地回到老方式、老思路、老办法上去。

  谋划发展的视野宽不宽?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建设的一流城市,不是指省内一流,而是指全国一流,甚至世界一流。

  三

  问:敢闯敢试的改革劲头有没有达到一流?

  先行先试的改革胆魄够不够?近年来,我市先后承担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国家战略和50余项改革试点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与先进城市对一对、比一比,我们的胆魄还不够,推进的步子还不大,取得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还不多。

  自我革命的改革勇气够不够?“最多跑一次”改革,是一场“真刀真枪”的自我革命。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阶段性目标任务已经完成,但离群众和企业的期盼依然有较大距离,特别是在打通信息孤岛和企业投资项目便利服务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抓到底的改革韧劲够不够?近年来,我市相继明确要深化大交通管理体制、大会展管理体制、招商引资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现在有部分改革已经落地了,但不少改革还停留在前期工作阶段,尚未出台实质性的改革措施,尚未打通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存在“想法差不多、做法差得多”的情况。这样下去,有些改革就会“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甚至半途而废。

  四

  问:担当负责的实干精神有没有达到一流?

  有没有真正树立“全市一盘棋”的大局观?有的干部更多考虑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更多计较个人得失,导致全局性的中心任务、重点工作推进不力。

  有没有存在“为官不为”的状态?有的干部责任意识不强,有的干部抓落实的狠劲不够,有的干部虽然不犯错误,但是也不做事情,遇到矛盾往上交、碰到困难当逃兵、关键时刻撂挑子。

  有没有“本领恐慌”的问题?有的干部面对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城市国际化等新趋势新要求,缺乏“发展之招”,遇事“老方一帖”;有的干部不主动“充电”,墨守成规、故步自封,以“不变应万变”,能力素质与所处的工作岗位不匹配。

   五

  问:引领未来发展的创新能力有没有达到一流?

  产业平台的短板在哪里?与苏州工业园区等“高大上”的产业平台相比,我市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在规划理念、建设水准、经济规模、产业集聚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

  科技创新的短板在哪里?与上海、深圳、合肥等城市相比,我市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国家实验室、科研院所、研发机构、研究型大学、重大科学装置等高端创新平台严重缺乏,具有基础性、创新性、引领性的重大科技成果很少。

  集聚人才的短板在哪里?我市虽然高校数量也不少,但有影响力的著名高校不多;我市人才总量比较大,但领军型人才存在结构性短缺,招引顶尖人才的力度不够大、成效也不够明显。

  

  问:城市治理的能力有没有达到一流?

  城市治理的系统性怎么样?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引领性还不够,城市功能布局也不够合理;城市格局不够大气,城市建设修修补补,城市建筑对文化底蕴、江南特色的彰显不够;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还不够快,城市应急管理体系还有待完善。

  “城市病”治理的有效性怎么样?城市交通拥堵仍然比较严重,人民群众对噪声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的意见还比较多,绿地、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的分布还不尽合理,公共服务设施仍然滞后。

  城市治理的合力有没有形成?城市发展不能是政府唱“独角戏”,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

   6个“坚定不移”解“六问

  有问题、有差距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问题面前无动于衷,在差距面前无所作为。

  市委书记赵一德所做的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报告上,用了6个“坚定不移”,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1 坚定不移推进拥江发展

  实施拥江发展战略,契合杭州城市发展阶段性特点,符合省党代会关于“大湾区”“大花园”“大都市区”建设的部署要求。

  杭州将对钱江新城二期、萧山科技城、东江嘴、东洲岛等重要节点,高起点开展规划编制,更好发挥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

   2 坚定不移争创发展新优势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保持信息经济持续发展势头,做强做优电子商务、数字安防、软件信息、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金融等产业;大力培育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量子通信、增材制造、商业航天、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等未来产业,强化新动能支撑。

  大力提振实体经济。打造“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两大国家战略融合发展的“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

  积极参与G60沪嘉杭科技创新走廊共建,加快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钱塘江金融港湾、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和产业集聚区等大平台建设。

  着力将杭州打造成亚太地区航空枢纽、网上丝绸之路枢纽、国际大数据枢纽、东方文化国际交流枢纽。

   3 坚定不移打造人才高地

  以“”的姿态做好高层次人才招引工作,大力引进和培养具有重大原始创新能力的引领型人才、重大技术革新能力的领导型人才、战略开拓能力的企业经营人才和“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推动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积极引进中科大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合作办学。持续深化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美院、浙江工业大学等全面战略合作,加快西湖大学、浙江工程师学院建设。

  4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龙头,撬动各方面各领域改革,聚焦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难点”和“堵点”,继续在快、准、狠上下功夫。在全省率先成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政务环境最优、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市。

  抓住开展住房租赁试点契机,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重点,探索构建政府公租房和市场租赁房相结合的“大租赁”新平台新格局,形成对商品房销售市场的有力补充。

  昨天,新华社也报道了杭州探索构建“大租赁”平台的设想。

  杭州是全国首批12个开展住房租赁试点的城市之一。此前,住建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要支持相关国有企业转型为住房租赁企业,鼓励民营的机构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

  当前杭州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压力和供需矛盾依旧突出。杭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明确要抓住开展住房租赁试点契机,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重点,探索构建政府公租房和市场租赁房相结合的“大租赁”新平台,促进一、二、三级市场联动发展,形成对商品房销售市场的有效补充。

  近年来杭州租赁房市场规模每年呈10%左右的速度增长,2016年以来租赁交易量增幅更加明显,同比增幅达到15%以上。截至2017年5月底,杭州全市登记出租房屋72.7万户,承租人员约428万。

  5 坚定不移提升治理能力

  以“绣花的功夫”,全面提升城乡治理和服务现代化水平,力争走出一条具有杭州特色的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子。

  6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建设一流城市,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进一步增强政治定力、提升能力本领、夯实基层基础、深化廉洁杭州建设;必须按照省党代会建设清廉浙江的部署要求,把严要求贯穿到管党治党各环节,认真落实党风廉政、意识形态、基层党建和统战工作主体责任,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努力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专家深读

  市委书记“六问”杭州

  问得领导干部“坐不住

  也问到了老百姓心坎上

  这次会议报告一个很大的特色是形式体制上的创新——用发问的形式,“六问”杭州离一流城市有多远。

  会后的讨论中,与会人员都表示这“六问”问得好、问得准、问得辛辣,问到了要害、问到了痛处,问得在座的领导干部“坐不住”,也问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浙江省政府参事、省政府办公厅原副巡视员桑士达说,重大会议报告中使用“发问”格式,不是很多见。赵一德书记的这次会议报告,认真剖析过杭州发展的短板,思考过杭州未来发展,让人耳目一新,下面的领导干部听了“坐不住”,老百姓听了也很振奋,觉得有奔头。

  “可以预见效果会很好,因为这些问题在座的领导干部身上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这次发问可以说是点拨,让大家保持头脑清醒,认清杭州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存在的短板,利于迅速发现问题、统一思想、鼓舞士气。”桑士达说。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杨建华认为,如今的杭州,站上了新的发展起点,在这个关键节点上提出“六问”,说明杭州主要领导干部头脑很清醒,不安于现状,很有危机意识,勇于创新勇于担当意识,追求一流的意识。因此这“六大问十八小问”,是问杭州的领导干部,也是主要领导的自问。

  杭州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横向比较北京上海东京巴黎等国内国际一流城市,各方面都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杭州要保持目前良好的发展势头,保持国内城市第一方阵地位,打造国际化世界名城,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首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当前的形势。“这六问是提问,也是提醒,是强心剂、鼓舞了士气,也是清醒剂,提神又醒脑。” 【王毅婷】来源: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