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霾近4成来自汽车尾气 专家:抗霾标准太松

22.10.2014  20:32

  霾来了,又走了。但朋友圈里似乎没有人弹冠相庆,大家都知道,深秋来了,雾霾天也不会就此画上休止符。

  去年深秋初冬时,那场持续俩月的全国性的十面“霾伏”,让太多人印象深刻,望而生畏——连续数年雾霾的烦恼,终于从京津冀的喷嚏发展到长三角的感冒,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在每年的秋冬季开始关注手机上的AQI指数,然后眉头不展。

  时至今日,虽然还未面临大面积“霾伏”,但杭州人都已早早惦记上了雾霾的话题——杭州的霾里都有啥?是谁在治,怎么治?方法得当吗?

  杭州的霾

  将近4成都来自汽车尾气

  在朋友圈有江浙人这样调侃身边的“霾天”:江浙的霾虽然湿润灵秀,但缺少北方老灰的醇厚。雾是故乡厚,霾是北方纯。

  前几天的霾主要来自北方的霾被台风吹着往南跑,那么杭州的重污染天气是怎样形成的?

  根据本报记者最新了解到的信息,尾气排放占到了整个杭州PM2.5来源的将近40%(见图)。我们用简单的话来说杭州的“霾症”,就是车多、工地多、烧煤多——

  先说说众所周知的机动车尾气。大家都知道,这两年机动车的数量涨得那叫一个猛,光2013年杭州就新增机动车27万辆。杭州市环保局的研究显示,本地机动车、燃煤、工业、扬尘等污染源排放量仍然较大。这些汽车尾气、燃煤等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空气中经过化学反应,产生了“二次污染”,进一步转化为硫酸盐、硝酸盐等颗粒更小的污染物。

  其次,来自重污染高能耗行业的排放。目前,杭州造纸、印染、化工等重污染高能耗行业仍占有一定的比重,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居高不下。杭州耗煤量仍基本保持在1400-1500万吨/年。

  另外,由于道路、地铁、房地产等开工建设量大而面广,带来建筑工地等扬尘污染也较大。

  除此之外,研究还显示,我们的区域性污染也比较严重,长三角是我国四个主要的霾多发区域之一,杭州受区域性污染影响较大,以2010年浙江省霾日数分布为例,杭州正处于两条霾日多发带的交叉点上,一条为杭州—金华—衢州,地形特征为从平原向盆地转换,一条为杭州—绍兴—宁波,地形特征为处于平原与山区的过渡地带。

  输入性污染和本地污染叠加,导致了污染物浓度水平较高。加上杭州的地形比较特殊,三面环山,背山而居,大气环境容量先天不足,气象扩散条件比同等沿海城市要差。

  杭州的霾谁在治

  这一年来在治啥

  有一个杭州人印象深刻的时间点:去年12月25日,杭州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出台。而随着预案出台,一个全新的部门名字进入了大众视野:杭州市大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市大气应急指挥部)。

  在职能上说,它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和指导杭州市区大气重污染的应对工作。如今预案出台已快一年,这个部门在做些什么?昨天,记者走访了市大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相关工作人员。

  大气应急办是怎样一个机构?工作人员吕晓辉说,它的构成和一般单位不太一样:“大气应急指挥部是一个协调组织机构,不是固定常设机构,它的成员单位很多,这一块工作是需要成员单位和工作人员平时兼顾来做的。”

  据介绍,大气应急指挥部的总指挥是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副总指挥是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环保局局长、市气象局局长。大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则由杭州市环保局局长任主任、市气象局局长任副主任,市大气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明确1名联络员为办公室成员。办公室承担市大气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负责大气重污染监测预警和应急协调工作。

  虽然不显山露水,但吕晓辉告诉钱报记者,这一年来,他们针对雾霾的应对做了不少工作,“大气应急指挥部的主要作用在重污染天气下发挥得最为明显,但并不是在应急状况下才出现的,平时必须做各种准备,包括组织机构建设、人员建设等等。”

  比如开展重污染天气下的演练。“以演练的形式,完善整个组织体系及各部门的职责,以查找整个应急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吕晓辉介绍,在各个部门之间,建立相关的机构和组织,像交警局就成立了应急状态下的领导机构,比如负责车辆限行工作等,它是一个以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各责任人,各处室的工作职责等。“我们不能有事以后,去找人,找不到,必须落实固定的人员和联系方式。”

  而修订和完善也是这个部门的事——目前,大气应急指挥部正在根据省里的预案,对杭州市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比如分级标准,省里的重污染应急预案分四级,杭州的应急预案是分三级的,新修订中的分级标准,我们可能就按照省里的分级来。”

  霾来了,大气办这么应急

  预案发布后,去年至今,杭州共启动过三次大气重污染预警,工作人员翻看电脑记录,三次都是启动了Ⅲ级预警,也就是黄色预警,这是最低一级的。

  @考量:“启动条件的准确表述是这样的,经监测预测,杭州市区未来2天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即空气质量指数(AQI)在201—300之间。”吕晓辉说,比如今天测的是200,预测明天200,明天的情况我们就得考量它。启动的时间不固定,明天的任何时间都有可能。

  @发布:启动要报请总指挥同意后,大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市大气应急指挥部授权,发布杭州市区大气重污染预警信息。发布的渠道主要分两个途径,应急组织本身有一个内部的传递,用电话、传真、市政府的邮件,都可以及时将信息传递出去,对公众,会通过新闻媒体发布公告。

  @督查落实:各成员单位有自己的应急预案,各司其职,“这是一种法定职责,大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也会督查、落实、考核。”

  医学专家:

  预案过于机械

  标准太松

  昨天,杭州市的空气质量没有达到重度污染,却也令人堪忧。

  不少学校还正常在开放室外活动,不少家长纷纷紧张起来,“这样的空气质量,学校是不是应该暂停课外活动呢?这预案是否应该灵活一些?”

  昨天,钱江晚报记者拿着这份预案,请教了浙医二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王选锭。

  在他看来,这份预案过于简单和机械,如果严格按照空气质量指数(AQI)超过200才是重度污染,只是“建议”、“提醒”大家少出门、减少户外运动的话,那人真的是“铁打”的了。

  王选锭认为,雾霾对人体的疾病影响,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他举了一个非常通俗、简单的例子:当空气质量指数只有150,却持续了一个星期或者更长的时间,有害物质会不断地积累,呼吸道疾病已经在慢慢发芽了。

  “如果按照预案上的三级分类,只有数据达到一定标准才能启动相应措施,那就太机械了。”王选锭说,在杭州现在的环境下,相应的措施应该是“时刻准备着”。

  其实,在空气质量还没现在这么糟糕的早些年,医学上就有一份供医生来参考的空气质量预案:空气质量指数是51-100之间,某些污染物可能对极少数异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较弱影响,比如特别敏感的哮喘病人,户外活动就要相应减少,不要靠近化工厂之类的地方。

  当空气质量指数是201—300之间,现在属于重度污染的情况下,儿童、老年人及心脏病、肺病患者已经需要停留在室内,停止户外运动了,一般的人群也要减少户外运动了。

  “这样对照来看,现在的标准实在太松了。”王选锭直言。

  “如果想要定一个标准,当数据达到多少时,会有相应措施,学校该停课之类的,这其实并不现实,也非常难操作。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人体因为空气质量感觉不舒服了,那就主动放弃室外。”

  本报记者 孙燕/文 梁津铭/制图